而海外市場,強勁的國際品牌的競爭,價格的血戰,運營以及售后維護成本的高昂,讓許多一度出海成績不錯的企業意興闌珊。其實在海外傳統的歐洲市場,以及新興的南美,南亞市場,仍舊有大量的機會,各國都發布了對光伏發電的一些政令,現在我們簡單討論下印度市場的情況。
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國家,能源的短缺,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以及莫迪政府在截止2022年投入100GW 光伏的雄心,都讓光伏人對這個新興市場,投入了極大的關切。
目前根據印度行業內預測,大部分觀點認為在2022年,總的光伏裝機量約在50-75GW的水平,處于印度政府目標的60%左右,其中屋頂項目裝機量約在10GW左右的水平。
2018年第一季度,新公用事業規模招標的發行大幅增加。13個新的公用事業招標總額為11.945GW,比去年增加了68%。 但是屋頂太陽能發電的容量下降了50%,為102MW。
晶福源逆變器應用于印度光伏發電項目
根據印度太陽能行業媒體 2018年第一季度的報告,總共新增市場容量為:3.766GW。其中,華為拿下了22%的份額,757MW,ABB 和陽光電源分別以583MW,527MW的容量緊隨其后。由此說明,分布式地面電站在印度也大有可為,國內廠商可以跟進,開拓除了屋頂項目外的地面電站項目。
而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新增光伏項目容量預測則有些低迷,分別為787MW和1175MW的容量,更可能是因為受印度政府在2018年發布的對中國、馬來西亞等組件進口進行的印度光伏保障措施拖累,所以業內公司都暫緩了一些項目,項目容量有所下降。
最新消息:7月31日最終裁定已經公布,按以下落實關稅政策:印度貿易救濟總局針對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光伏組件和電池,提出收取兩年防衛性關稅(第一年稅率25%,第二年前6個月20%,后6個月15%)。
事實上,印度對中國光伏組件進行雙反調查的時間在2012 、2014、2015、2018一直不停上演,受制于印度本土市場制造能力的薄弱和強大的需求,最終都不了了之,就印度強大的產品需求和宏偉的新能源發展目標來說,防衛性關稅的實施,對于印度市場可能只會帶來墊高電站建設成本,或是組件效率降低的負面因素。
本次7月31號出具的最終裁定,也讓業內十分訝異,不過國際市場向來不單單是純粹的經濟的博弈場,后續結果如何,讓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