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發展光伏+產業,但是又實現超越光伏的收益率?“借助‘光伏+’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熱電聯供、電蓄能、自發自用。如果把光伏和新農村改造結合起來,‘光伏+’將可以在污水處理、農戶集體供暖、小型化垃圾處理、集中沼氣供氣、集中秸稈處理如沼氣、生物肥、造紙(紙漿)、機制炭等方面大有可為。”安嶠(天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巖在2017安嶠光伏年會暨2018安嶠家家富項目發布會上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高巖介紹,目前,傳統光伏的年收益率一般在17%到18%,并且是一次性銷售,基本無任何售后服務。如果是自投模式,用戶自己需要多次投資,各種風險需要用戶自己承擔。而如果采用合作模式,則能夠提高農戶的收益率。比如,安嶠光伏的年收益率達到25%,用戶和安嶠共同投資,用戶一次性投資,質量風險、發電量風險、技術運維風險由安嶠公司承擔,而天災風險則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
在高巖看來,光伏利益的延伸包括職能運維系統比如智能光伏云平臺、分布式管理運維體系;生物有機肥;秸稈造紙。打造百萬戶光伏物聯網共享平臺,可以獲得物聯網商城交易收益、物聯網廣告收益、物聯網供貨商收益、物聯網金融收益、秸稈造紙/生物肥生產收益、物流服務收益、光伏售后服務收益、超光伏收益等。
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關于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逐步退坡的部署,國家發改委不久前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
該通知規定,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分別降低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和0.75元,比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均下調0.1元。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全電量補貼標準降低為每千瓦時0.37元,比現行補貼標準每千瓦時下調0.05元。
高巖認為,伴隨著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逐步退坡,光伏發展的黃金期只剩下兩三年。未來不能再僅靠光伏收益來賺錢,而是靠平臺運營來賺錢。要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把平臺建立起來。平臺是有附加值的,一旦建成,就變成了主要收入,而光伏就成為了附加收入。
高巖告訴記者,通過做平臺的方式去做“光伏+”可以有兩部分收益。一部分是電子商務、網絡廣告、物流或者生產等,這屬于平臺的項目收益,也就是通過光伏項目把平臺建設起來;另一部分是光伏項目,這部分通過保本的形式保證平臺模式的建設。平臺的項目收益,要遠遠大于光伏收益。
在“后光伏”時代,企業如何玩轉“光伏+”?“‘光伏+農業’主要是圍繞農戶的需求展開。”高巖表示,在“光伏+農業”方面,農光互補比如做大棚,可以同時落地。而屋頂電站需要先布局網絡,達到一定的量后,才能做“光伏+”。比如,如果戶用光伏達不到一定的安裝量,肥料廠就無法建設,否則未來生產的肥料就得往外賣,這會增加銷售成本。再比如,沒有一定的安裝量,秸稈來源就無法保證。只有達到一定的安裝量,才可以給老百姓說,種完地后把秸稈都送來。
高巖說,農業生產資料很多時候是剛性消費。通過做“光伏+”,在農戶拿到電費之前,可以讓他們提前支出。如果資金不夠,還可以讓他們預支。通過做光伏,把農戶、經銷商、光伏、農業資料等各種要素聚集到同一個平臺上,通過一個閉環,實現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購買和消費。
目前,我國的農村市場正被普遍看好。不過,高巖表示,光伏戶用系統存在很多“隱痛”,這包括接入難、變壓器受限、不能大量開發;融資難;過于分散,市場開發成本高;單個安裝成本高;物流成本高;安裝人員專業水平低;售后服務難;設備質量良誘不齊等。
“解決這些‘隱痛’,可以有一些辦法如建村級升壓站;更換變壓器:集中開發;集中安裝;培訓專業安裝隊伍、提高安裝水平;建立專業的售后服務隊伍等。”高巖說。
在農村摸爬滾打多年的高巖認為,光伏對于農民的脫貧致富是實實在在的好項目。不過,做農村市場很不容易。“現在做‘光伏+’最大的難點是誠信體系。建立誠信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農戶的口碑非常關鍵,所以企業一定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步向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