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白駒過隙。雖然有點扎心,但2017年剩余的時間屈指可數,讓人不由感慨,時間都去哪了。年初還在討論三星公布的note7爆炸原因,轉眼間,話題就轉移到了秋季發布的iPhone8電池爆裂的尷尬事件上;正當鋰電企業盼著年初大漲的碳酸鋰價格下降時, 10月突如其來的一波暴漲,更是讓鋰電企業“藍瘦香菇”……2017年,鋰電行業大大小小的事件每天都有發生,根據事件的影響深度,小編盤點了鋰電行業十大事件。
一、蘋果iPhone8電池爆裂事件
iPhone8可以稱為蘋果最尷尬的一部手機了。首銷遇冷,一掃往年排長龍購買的熱鬧,在蘋果官網上,iPhone 8頁面的“預售”也變成了“購買”。這還不是最尷尬的,讓蘋果“尷尬”的事可能是電池事件了。
9月28日,iPhone 8系列發布不久,一名中國臺灣用戶的iPhone 8 Plus充電不久便被發現手機背板和屏幕從內部裂開,電池疑不明原因膨脹,裂縫約0.5厘米,但外觀沒有損壞,也沒聽到任何爆裂的聲響;
在日本,也有iPhone 8 Plus用戶在“推特”上表示,剛買的手機疑因電池膨脹導致屏幕突起,手機無法使用,甚至因為擔心爆炸先將手機放入鍋里,等待回收。
10月1日,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用戶安東尼-吳(AnthonyWu)稱,他購買的新款iPhone 8 Plus拆封后沒用多久顯示屏就裂開了,其不得不在次日將手機退了回去。而手機開裂的原因可能與里面的電池缺陷有關,因為它的電池膨脹了。
此外,希臘iPhone、iPad和Mac維修店iRepair發布的照片也顯示,iPhone 8 Plus存在顯示屏開裂的照片。國慶期間,大陸地區也出現了相同情況,廣州的蘋果用戶購買回來開箱后發現面板開裂。
前段時間,還爆出蘋果用戶在給iPhone充電時冒煙,最后機器燒毀的事件。
到目前為止,日本、中國、希臘、加拿大以及美國等國,發生在iPhone 8系列上的此類事件起碼有10起了,雖然嚴重程度不及去年的三星Note 7,不過也對蘋果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OFweek視角】
iPhone8的電池事件讓蘋果銷量雪上加霜,令其售價也曾一度跌破5000元。iPhone 8為何出現電池鼓包情況呢?有消息說,iPhone 8電池問題可能是因為一些電池存在缺陷。也有消息說,iPhone8電池問題可能是因為制造缺陷造成的,對此,蘋果已經確認事故,電池供應商是否應該為此背鍋,至今仍未給出答案。不管如何,小編認為,鋰電池的安全問題真的應該受到重視,即便是科技巨頭,也可能因此讓用戶失去信心。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在對電池事件上,三星對問題排查的態度與方法,或許是個可供學習的案例。
二、三星公布Note 7爆炸原因, SDI并不好過
去年的三星note7爆炸事件至今令人難忘,在三星的“爆炸門”之后,三星積極尋找原因,在宣布停產后三個多月后公布原因,并對電池安全做了極致處理。
2017年1月23日,在Note7宣布停產三個多月之后,三星終于在北京時間今天9點官方正式公布Note7自燃原因,三星電子無線事業部總裁高東真(DJ Koh)表示,分析結果顯示,燒損事故主要是由于負極板受到壓迫所致,而負極端錯誤的位置等其他因素也提高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此后,三星制定了“8項電池安全檢查措施”、產品規劃階段采用“多層安全措施協議”,并組建了“零部件專業團隊”,同時,三星還組建了來自學界、業界的專家顧問團隊為客觀地評估安全問題。
此外,三星還委托了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L)、Exponent實驗室以及德國萊茵TUV集團等業內領先的第三方機構,針對Galaxy Note7事件原因的可能性展開了客觀、公正、獨立的調查。
當Note 7“爆炸門”成為過去時,那么問題來了:三星的電池供應商SDI還好嗎?三星SDI曾因三星Note7電池事件備受輿論關注,最新的iPhone8炸裂也被指疑與SDI電池存在關聯。
【OFweek視角】
盡管三星的問題手機讓人很不愉快,但客觀來講,三星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式表現出了非常負責的態度。而三星note7爆炸與蘋果新手機爆裂遭疑,讓三星電池供應商SDI承受輿論壓力。除了手機電池業務頻遭打擊外,三星SDI近年來在國內發展的動力電池業務也不樂觀。今年三星天津電池更是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經營業績不容樂觀。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經營業績持續下滑外,三星天津電池廠今年還發生火災,其產品尚無法進入新能源汽車配套領域,享受配套政策補貼,在國內市場發展受限。對三星SDI來說,2017年也不是好受的一年。
三、“雙積分”政策發布,引行業大地震
2017年9月28日,備受關注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辦法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不滿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制定《辦法》是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迫切需要。
《辦法》的制定主要遵循了以下思路:一是協同推進,同時設立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兩種積分,實現節能降耗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兩個目標。二是市場導向,建立積分交易機制,由企業自主確定負積分抵償方式,政府主要發揮頂層設計、監督管理等作用。三是平等對待,實行統一的積分核算規則。
《辦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積分核算制度和積分管理平臺;明確積分核算方法;有條件地放寬小規模企業的燃料消耗量達標要求;設立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的門檻;實行積分并行管理;善監督管理制度。
【OFweek視角】
曾經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扶持政策體系雖已完善,但是仍以鼓勵為主,態度并不堅決。雙積分政策表明中國提出了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硬性要求,即國家通過法規法律的形式要求汽車生產商必須生產新能源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絕對是最大的利好消息。電量與新能源積分基本成正比關系,微型車輛略占優勢;同時考慮到整車成本與積分比例關系,小微型長續航車輛為最大受益車型。雙積分政策落地,將極大豐富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數量,迎來一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高峰。
四、寧德時代IPO估值超高 成鋰電池第一暴發戶
11月10日,證監會網站對外發布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文件)。
寧德時代沖刺IPO消息一出便引發市場熱議,動力電池市場風云再起。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的需求量也不斷加增。這家公司頂著“小巨人”、“ 業內華為”的身份空降股市,同時環繞著 “估值將達1300億、市場份額超比亞迪”的言論。專家認為,寧德時代有望成為非國有企業中的最大規模IPO融資案例,毫無疑問將改變全球動力電池競爭格局。
寧德時代這一新星企業背后,大牌云集。東風汽車、上汽集團、中聯重科、七匹狼等上市公司,都是其背后股東,市場驚呼,近乎半個汽車圈都坐在了這場資本盛宴的豪華餐桌前。
寧德時代2011年在福建寧德成立,主營業務是新能源車動力電池,業績非常驚艷。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寧德時代營業收入分別為8.67億元、57.03億元、148.79億元、62.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0.54億元、9.31億元、30.22億元、18.57億元。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寧德時代主要營收來自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和鋰電池材料的銷售。其中,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分別為7.15億元、49.8億元、139.8億元和53.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17%、87.98%、95.55%和87.14%,市場已感受到了動力電池產業的超速增長。
據披露,寧德時代此次發行股份不超過2.17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10%,全部為發行新股。公司此次募投項目為: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和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擬用募集資金投資131.2億元。
市場推測,寧德時代預計發行價格在60元/股左右,其估值已超過1300億元。
【OFweek視角】
自發布上市消息以來,寧德時代一直受到市場的焦點關注。新能源汽車市場帶動上游市場需求,現在雖然松下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位居榜首,然而一旦中國電池龍頭企業打開與國際汽車公司合作,或將對松下的領先地位形成挑戰,未來前景可期。作為新興行業,動力鋰電池行業的技術更新速度較快,但是發展方向具有一定不確定性,所以未來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突破性進展對企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若不能及時掌握相關技術,將對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產生巨大影響。
五、大眾砸500億歐元合作共建動力電池廠
2017年9月12日,大眾CEO穆倫在法蘭克福車展大眾之夜上公布了《Roadmap E》計劃。他稱,大眾將再度升級電動車戰略,計劃大規模發展電動車,2030年全面實現電動化,將投資500億歐元到電動車電池,200億歐元到電動車。
穆倫表示:“我們已經計劃下一代電動車電池: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據了解,穆倫宣布投資到電動車電池的500億歐元,是用于在中國、歐洲和北美尋找、發展長期戰略性伙伴。
大眾計劃到2030年全部車型都將有電動版,最遲在2025年,大眾電動車的電池裝機量要超過150GWh。這意味著大眾與電池廠商合作研發是一種必然的選擇。而穆勒也表示過會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合作伙伴,我國的實力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就擁有更大的機會。
此前,有外媒消息稱,大眾計劃對旗下分布全球的工廠進行投資,金額高達228億歐元。其中,大眾將向旗下茨維考工廠投資約10億歐元,將其打造成純電動汽車廠。大眾集團此前宣布,旗下茨維考工廠正在進行改造,為2020年該工廠將采用MEB(電動車模塊化平臺)平臺生產第一批電動汽車做準備。
【OFweek視角】
2017年,對大眾而言,或是開啟新能源的元年。巨資500億歐元建動力電池廠也許只是個開端。大眾已經宣布,將于2018年在中國投產的大眾高爾夫電動版,將會采用寧德時代的電池,此次大眾建動力電池工廠挑選合作伙伴,寧德時代或將入選。而若比亞迪也成為大眾的合作伙伴,意味著比亞迪將首次進入想其他車企供貨的行列,想必也會為拆分的電池業務帶來新的機遇。未來市場或將呈現多家巨頭企業齊頭并進的局面。據小編了解,世界五百強的鋰電企業中,我國占了198家,這說明我國企業將更多參與鋰電市場角逐。
六、比亞迪聯手國軒高科組合資公司
2017年8月30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國軒)擬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集團)、比亞迪、唐山曹妃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曹妃甸發展)共同成立新合資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以下簡稱三元前驅體)項目。
公告顯示,新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9.37億元,其中中冶集團出資4.78億元,股權占比51%;合肥國軒占比30%,比亞迪占比10%,曹妃甸發展占比9%。新公司成立后將投資建設、運營三元前驅體項目。
據了解,三元鋰電池主要涉及鎳、鈷、錳三種貴金屬,其中鈷的價格近年來從每噸十幾萬元飆升至目前的每噸40萬元,十分緊俏。
根據協議內容,在同等條件下,各股東對新合資公司的產品享有優先購買權。而在股東中,僅合肥國軒與比亞迪兩家涉及動力電池業務,這意味著,未來,新合資公司的產品或將主要供給國軒高科與比亞迪。
【OFweek視角】
2017年,強強聯手合作共享鋰電市場或是一種新趨勢。在如此龐大且高度依賴的產業鏈中如果僅憑一家之力在這個市場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保持長興不衰,恐怕比較難。從比亞迪與國軒高科成功牽手,到知豆與多氟多達成戰略伙伴關系等行業巨頭的一系列的動作可以看出,車企與上游的鋰電企業似乎逐漸達成共識:只有抱團取暖,取長補短,才能在這個新興的市場里共享“蛋糕”。從2017年開啟了產業合作的新趨勢。
七、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鋰電企業“藍瘦香菇”
7月18日國內電池級高端碳酸鋰價格報每噸14.2萬元,單日上漲5%,較上周漲幅7%,創去年8月以來新高。而從10月開始,才剛穩定不久的碳酸鋰價格,再次開啟漲價窗口。究其原因,碳酸鋰供需嚴重失衡,一方面,電池企業自第四批推薦目錄公布后,恢復正常生產,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碳酸鋰新增產能釋放周期延長,市場供應存在較大的缺口。
造成碳酸鋰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1)下游需求逐步釋放。4-5月份以及10-12月份,都是鋰電的傳統旺季,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開工率都已有所提升,今年三元材料新上的產能也在逐步釋放中,而鈷酸鋰對碳酸鋰的需求量總體相對穩定,因此后期碳酸鋰資源緊張的情況還將持續。(2)碳酸鋰產量總體穩定,產能釋放空間有限。鹽湖鹵碳酸鋰產能尚未完全釋放出來。另外,今年SQM對中國的投放量也較預期的少,碳酸鋰后期供應仍較為緊張。
來自生意社的實時價格數據顯示,6月份,電池級碳酸鋰的平均價格還在13.75萬元/噸附近徘徊;到10月份迎來一波暴漲,截至到12月,平均價格已上漲到17.5萬元/噸,僅半年時間漲幅高達21.5%。
碳酸鋰近半年來(6月16至12月4日)價格走勢如下:
數據來源:生意社
【OFweek視角】
2017年,讓鋰電池企業難受的事莫過于鋰電上游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了。鋰電池炒作路徑可以主要從3個方面權衡,一是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是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二是銷量,主要是新能源汽車銷量,三是政策,新能源及動力電池相關政策。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原材料價格。主要原因是目前鋰電池始終是處于以市場為主導的環境中,在未來銷量和政策不明的情況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引起鋰電池成本增加,這會壓縮鋰電企業的利潤空間。未來材料價格還會不會繼續增長,鋰電企業該如何做出調整成了整個行業的一件大事。
八、特斯拉建最大儲能電站 韓國現代叫板特斯拉
12月1日,特斯拉在南澳大利亞正式啟用了全球最大的鋰離子蓄電池系統,這一100兆瓦的電池陣列在完全充滿電后可為30萬家庭供電一小時,為解決長期困擾南澳州的電力短缺問題提供了方案。
南澳州人口有170多萬,一直飽受電力短缺問題困擾。南澳州同時也是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先行兵,一半以上的電力供應來自風電和光伏發電,但面臨的問題是電力輸出不穩定,需要高性能的存儲介質才能向電網輸入穩定的電流,特斯拉的儲能鋰電池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這一項目最初由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在今年3月提出,他并承諾在100天內建成129兆瓦時的電網儲能電池,否則將其免費奉送給南澳州政府。當時馬斯克估計這一工程造價5000萬澳元,約合3800萬美元。從9月底正式動工開始,特斯拉僅用了60天就建成了電池系統。
南澳州擁有世界級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州政府正致力通過“可再生技術基金” 推動新項目,將南澳大利亞州建成可再生能源儲存的全球樞紐。
現代汽車表示,打算在韓國東南沿岸的蔚山附近建造和安裝比澳大利亞南部設施大50%的電網儲能設施,計劃明年2月份完成。
【OFweek視角】
電池價格的下滑正在推動全球電池儲能的大幅增長。行業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儲能電池價格將繼續下滑。他們也相信,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將能夠迅速采取行動,以安裝更大型儲能電池。
儲能電池的主要成本優勢并不在于電池的價格,而是因為不建設和運營一天只運行幾個小時的所謂的“峰值”電廠所節省的成本,無需購買具有30年或更長使用壽命的高峰設備的燃料。從長遠來看,這將增加大量資金,使電池備份系統的前期成本更容易被吞噬。但對于缺電或用電不穩定的區域來說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九、23億元新能源汽車“騙補”資金追回
去年12月份,工信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資金由事前撥付改為事后清算;適當調整客車和專用車補貼方法,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防止出現地方配套補貼標準過高的現象。
2017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迎來一輪新政風暴。3月7日,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財政補貼資金不是“唐僧肉”。對騙補問題,財政部高度重視,已經對部分騙補企業進行了公開通報,依法從嚴處理和處罰,已經追回騙補資金和罰款約23億元,并且對有問題的車輛不再補貼,對閑置的車輛也暫緩清算。
而此前已被處罰的涉事企業正在采取措施,整改發現的問題。肖捷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去年產銷量已經分別超過了50萬輛。為了讓市場能夠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有一個適應期,在一定時期內,實行適當的補助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
【OFweek視角】
“人有多大膽,騙補多猖狂”這是民間流傳的關于騙補最為貼切的一句話了。“騙補”或許是最讓行業內人士覺得憤怒的事,2016年,出現了72家車企騙補,涉及金額72億。今年3月,追回23億資金,并對有問題車輛不再補貼,對閑置車輛暫緩清算的政策也讓業內人士為此打call。
2017年9月28日,雙積分政策落地,將在2018年4月1日起實行。相比起資金的扶持方式,積分制度更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新制度下,將促成車企之間的良性、公平的競爭以及新能能源汽車市場的洗牌。
十、歐盟打造鋰電池行業聯盟 共同對抗中日美
2017年10月11日,歐盟將在布魯塞爾舉行一次會議,商討從歐盟層面來解決電池生產的問題,創建企業聯盟將是該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歐盟此舉意味著,歐洲國家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如果不能填補能源儲備技術方面的空白,歐洲主要行業就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國家。
此前,歐盟能源機構發言人曾表示,歐盟委員會將歐洲的電池生產看作是一個“戰略目標”,大公司必須在電池投資上迅速作出決定。歐洲企業必須在供應鏈上展開合作,同時提高大眾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識與接受度。
歐洲在傳統汽車上已逐步把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甩在后面,但在電動汽車上,歐洲企業似乎行動遲緩。在德國道路上行駛的已登記車輛中,只有不到1%是電動汽車。并且這些車輛的電池供應幾乎被松下、三星SDI、LG化學壟斷。在中國,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風生水起。在美國,特斯拉已經建立了超級電池工廠,用以滿足其生產電動汽車的需要。
歐盟組建電池行業聯盟,德國政府給予支持。德國政府將支持創建一個企業聯盟,分享汽車生產和銷售數字。然而,組建聯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年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戰略考慮,聯盟要兼顧各方利益,或許會與企業的戰略利益不一致。
大眾可能在德國薩爾茨吉特建造新電池廠,投資1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4.4億元),從投資規模和配套的車輛數量來看,大眾新電池廠產能或許是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的2倍。奔馳也打算由旗下全資子公司投資約5億歐元建設新電池工廠。
【OFweek視角】
在組建電池聯盟方面,我國在2016年組建了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由工信部具體實施這項國家級電池創新工程。在此基礎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應運而生。
2017年,歐盟打造的鋰電池行業聯盟,將對全球鋰電行業格局造成極大沖擊。盡管歐盟起步稍晚于中日美韓,但歐盟大部分國家在汽車上的造詣極高,在加上歐盟的頂尖研發水平,在鋰電聯盟的助力下,不久的將來在全球或將掀起歐盟國家的一場新能源車風暴。
總結
2017年,鋰電行業繼續迎來了豐收的一年。但繁榮的景象不能掩蓋市場發展所面臨的階段性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池續航能力與充電問題。這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大障礙,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難以獲得有效突破的領域。為此,期盼在未來的一年里,鋰電行業能迎來技術的突破,為新能源汽車裝載更安全,更長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