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精準扶貧的一大重要模式,光伏扶貧如今已成為我國貧困地區主導的脫貧方式,也因其精準性、可持續性成為了備受國家認可的扶貧方式。
今年4月,記者走進億利資源集團的第三期光伏發電項目基地,一排排整潔的光伏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張計海正忙著清洗電池板。“天氣暖和了,我們清理完承包的區域就可以種植甘草和養殖,又到了掙錢的日子了。”張計海一邊干活兒一邊開心地對記者說。張計海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的一名貧困戶,因先天性身體殘疾,本來就不寬裕的生活更加艱難,但他正憑借靈活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努力改變著自己的生活。
2017年年初,在得知億利太陽能公司面向獨貴塔拉鎮各村社貧困戶實施光伏組件清洗及板下種植養護扶貧項目后,張計海與億利太陽能公司簽訂了承包協議。與此同時,他將自家半新的四輪車也充分利用起來,按照組件清洗水車租用要求進行了改造,經過現場試驗符合組件清洗使用要求,并與億利太陽能公司達成水車租用協議。正如張計海本人所言:“億利光伏發電給我創造了增收致富的好機會,讓我感到過上富裕而又幸福的生活不再是夢。”
在杭錦旗獨貴塔拉,像張計海這樣的貧困戶還有很多,他們通過與光伏項目合作及打工的模式,脫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據了解,1GWp庫布其沙漠生態太陽能光伏光熱治沙發電綜合示范項目,規劃光伏發電800MWp、光熱發電200MWp,項目總投資約109.17億元,治沙面積78000畝,項目完全使用沙漠未利用荒沙地進行建設。截止到2016年6月已經建成并網發電310MWp,治沙面積1.5萬畝,每年可發電5億多度。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建設運營周期內可幫扶貧困戶800余戶,創造1000余個就業機會,增加農牧民收入1900余萬元;利用光熱板下的土地進行種植養殖,特別是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形成公司+農戶的模式,一年下來,每戶農牧民可創收6萬余元。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能源發展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精準實施能源扶貧工程,并將“惠民利民,實現能源共享發展”作為我國“十三五”期間能源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充分利用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開發太陽能資源可連續30年產生穩定收益,實現了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相結合。
今年8月,成功并網的中國高寒地區首個雙面高能扶貧電站——中來齊齊哈爾富裕縣22kw光伏扶貧示范項目,在其建成后運行的30年中平均每年可為電網提供32032.93kw/h,比常規光伏電站預計多發25%-35%電量,將為村集體帶來約70萬元的經濟收入。
光伏電站在向電網輸送清潔電力的同時,也為當地扶貧對象和村集體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為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找準貧困農民的癥結,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在推行造血式扶貧的過程中,華盛綠能鼓勵貧困戶加入到農業創客的行列當中。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為貧困戶提供固定設施、融資平臺(創業基金)和銷售平臺,承包戶則能以合作社或個人作為主體,與華盛綠能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實現農業創業,貧困戶可以實現從產業工人到承包戶再到創業者的“三級跳”。
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定不移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只要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