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正加快能源轉型,其中最重要的舉措之一便是推動電能替代。毫無疑問,在能源結構調整背景下,電能替代前景廣闊,如果不考慮能源替代的經濟性,僅從當前技術可行性考慮,我國電能替代潛力空間約2.2萬億千瓦時,發展空間巨大。
電能替代的內容及優勢
電能替代,主要是利用電力能源代替煤、油、氣等常規終端能源,通過大規模集中轉化提高燃料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取得改善終端能源結構,促進環保的效果。電能替代分為以電代煤-煤改電、以電代油-油改電、以電代氣-氣改電、以電代柴-柴改電幾種形式。
我國加快能源轉型,構建能源互聯網要求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和“電力替代”,其中電能替代強調在能源消費上以電力利用代替煤、油、氣的利用,推廣使用各類生活電力產品、生產電力設施、電動交通工具等,提高電能的替代范圍,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污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電能替代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我國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環境質量、調整能源結構的重要抓手。電能作為二次能源,相對傳統的化石能源具有明顯的清潔、安全、可再生優勢。研究表明,電能的經濟效率是石油的3.2倍、煤炭的17.27倍,即1噸標準煤當量電力創造的經濟價值與3.2噸標準煤當量的石油、17.27噸標準煤當量的煤炭創造的經濟價值相同。
電能替代的優勢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電能替代發展分析報告》
電能替代的必要性及潛力分析
隨著前期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煤炭、原油等能源的需求量大,傳統能源多為非可再生能源,對這些能源的利用導致我國的能源儲量日益下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空氣污染逐漸嚴重,資料顯示,利用在我國PM2.5排放源中,超過一半來自煤炭和石油消費。大量煤炭未經洗選戒者潔凈處理就直接用于燃燒,加之城市交通擁堵、油品質量不高,導致我國嚴重的煤煙和機動車尾氣混合型大氣污染。
電能替代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電力生產利用全過程來看,火力發電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集中處理。目前火電廠脫硫率可達到90%以上,脫硝率可達80%以上,除塵率可達99%以上。隨著清潔能源發展,電能替代的環保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因此,在能源高消耗的促進下,電能對煤、油、氣等能源的替代成為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替代潛力分析,如果不考慮能源替代的經濟性,僅從當前技術可行性考慮,我國電能替代潛力空間約2.2萬億千瓦時,樂觀預計2020年電能替代規模有可能超過6000億千瓦時,其中煤改電的替代潛力大,煤改電電能替代新增電量為5100億千瓦時,油改點電能替代新增電量為1000億千瓦時。2030年,我國能源替代總體潛力超過1.5萬億千瓦時,仍以煤改電新增電量為主,預計共新增電量12000億千瓦時,推動電能替代的發展。
2020-2030年電能替代市場容量測算(單位:億千瓦時,%)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電能替代發展分析報告》
目前,我國電能替代主要以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兩家公司為代表。其中,從電能替代項目完成情況來看,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加大電能替代推進力度,共完成電能替代項目1.72萬個。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累計推廣實施電能替代項目4.1萬個,促進電能替代項目發展的快速布局。
2015-2016年國家電網電能替代完成項目數(單位: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