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發布了《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17版)》(簡稱《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2016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達到3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增速較2015年下滑了15個百分點。按容量計算,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首次超過90吉瓦時,同比增長18%,容量增速高于產值增速。
總體來看,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市場整體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行業創新加速,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在產業市場結構方面,出現了顯著調整,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比逐漸下降,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占比持續上升。在產業市場分布上,行業集中趨勢進一步凸顯。不僅市場向少數國家集中,而且呈現向少數企業集中的態勢。
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異軍突起
《白皮書》顯示,2016年全球及我國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市場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市場結構發生顯著調整。全球市場方面,按容量計算,去年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占比44.7%,比2015年的50%下降了5個百分點,占比首次跌破50%。與此相反,去年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占比卻比2015年的40%增長了5個百分點,占比達到44.8%,首次超過消費型鋰離子電池,而其他(儲能、工業型)鋰離子電池占比為10.5%,基本與2015年持平。
我國市場方面,2016年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比達到52%,首次突破50%并超過消費型鋰離子電池,而2015年這一比例還只有47%;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比繼續下滑,2016年約為42%,2014年和2015年這一占比還分別為83%和48%;另外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在光伏分布式應用以及移動通信基站儲能電池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2016年達到6%,比起2014年的4%、2015年的5%,一年上一個臺階。
之所以全球及我國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占比出現這種逆襲態勢,原因之一在于,近兩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開始爆發性增長,電動自行車占比也穩步提升,而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則現平穩趨勢,便攜式電腦、數碼相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開始逐步退出市場。
例如,在全球電動汽車熱銷的帶動下,以松下、湯淺等為代表的日本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相繼向動力電池轉型,帶動日本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呈現加速增長勢頭。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國內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12.4億只,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同比2015年增長了27%。其中,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產量占比已經接近2/3,創歷年來新高。
原因之二在于產業投資力度持續升溫,骨干企業加快擴產。2015年開始我國電動汽車呈現井噴式增長勢頭,帶動了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猛增,2016年這一局面繼續持續,加上“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戰略決策,骨干企業紛紛加快擴產步伐,以期在動力電池領域搶占有利市場地位。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國內鋰電產業投資(含擬投資)超過1200億元,實際投資550億元,其中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隔膜投資額最多。
《白皮書》顯示,預計今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比有望突破60%,而動力鋰離子電池對拉動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90%。
行業集中趨勢愈發明顯
《白皮書》顯示,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產業市場的集中趨勢首先體現在區域上,中、日、韓三國占據了全球97%左右的市場份額。
從產值看,2016年,日本國內鋰離子電池行業銷售產值達到3799億日元(約2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韓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達到113.3億美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2015年下滑14個百分點。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達到1280億元,同比增長30%。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繼續推動下,以及中國消費電子產品企業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預計今年中國在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比將達到43%,較2016年提高3個百分點,將進一步擴大與日本、韓國的差距。
鋰離子電池產業市場的集中趨勢還體現在企業之間,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集中于少數幾家企業手中,骨干企業的優勢在逐漸建立。以我國為例,根據2016全年動力電池廠商出貨量數據看,排名前10家廠商動力電池出貨量預計達到16.4吉瓦時,占比高達82%;而2015年的前20強占比也才81.3%。而且這種集中趨勢將進一步加劇,預計今年前10名供應商的市場占比將超過87%,較201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
出現這種集中的原因在于骨干企業在品牌、影響力、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其產能擴張速度快且有良好的市場基礎,規模效應進一步凸顯,而眾多中小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要想打入新能源汽車廠商采購體系,則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較長時間開展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