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9.9萬千瓦、7185.3萬千瓦……7217.9萬千瓦,與翻滾的熱浪接踵而至的,是不斷攀升的用電負荷。7月12日、13日、24日,山東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連續三次創歷史新高。面對嚴峻的迎峰度夏形勢,電網企業如何應對,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在經歷了連續幾天的高溫天氣之后,一場暴雨給“蒸籠”中的山東濟南帶來了久違的清涼。今年夏天,濟南雖然還沒有出現40攝氏度的極端高溫日,但根據濟南氣象臺的統計,7月份已出現了11個高溫日,為1997年以來最多。
7月27日下午,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大廳內,6名值班員正密切監視著電網運行情況。在大廳近10米寬的大屏幕中央,顯示著山東電網的全網實時負荷——紅色的數字在5900萬千瓦上下跳動著,這個數值比3天前最高峰的7217.9萬千瓦低了1300多萬千瓦。但這并沒有讓調度人員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值長馬強告訴記者:“受前幾日高溫天氣影響,電網負荷居高不下,火電機組持續高負荷運行,部分機組出現故障停運,而且,由于冷卻水溫度升高,機組帶負荷滿發能力不足。目前山東電網供需總體平衡,但如果再次遇到連續高溫天氣,負荷將隨之升高,就可能出現電力缺口。”
合理調度彌補電力缺口
從地理位置分析,山東位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夏季,氣溫自西向東由內陸向半島地區漸熱,高溫時間一般從6月一直持續到8月底。7月是內陸地區氣溫、濕度最高的月份,而半島的東部和南部沿海受海洋氣候的影響,8月氣溫才達到全年最高。根據預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山東電網全網負荷還將繼續攀升,今夏最高用電負荷預計達到7500萬千瓦,同比增長5.6%,其中夏季降溫負荷2300萬千瓦左右,占總負荷的近三分之一。
高溫高負荷無疑給電網安全可靠供電帶來了嚴峻考驗。國網山東電力調控中心主任王勇說:“夏季溫度升高,設備輸送能力降低,加之氣候多變,雷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極易造成輸變電設備故障,影響電網安全運行。”為此,國網山東電力從“源網荷搶”一體化上下功夫,全力迎戰夏峰。在“源”上增加供應,爭取保持或增加省外來電規模;定期召開廠網聯席會,7月至8月中旬不安排發電機組計劃檢修,引導火電運維機組低谷消缺,保證用電高峰期滿發滿送。在“網”上穩定運行,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加強重要輸電線路巡視,科學制定控制策略,滾動分析電網用電負荷的變化趨勢,統籌優化機組開機方式和發用電平衡安排,及時發布缺口預警。在“荷”上加強管控,嚴格執行政府批準的有序用電方案,重點對高耗能企業壓限負荷,保障居民和重要客戶可靠供電。在“搶”上超前準備,采取主動防御措施,科學配置搶修資源,強化跨區應急協調聯動;提前做好客戶安全用電和應急服務準備,充實客戶側應急梯隊力量,快速準確響應客戶訴求。
負荷高峰期,更加凸顯大電網互聯互通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馬強指著調控中心大屏幕上的負荷曲線說:“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的數值是峰谷差,峰谷差越大,調度的難度就越大。”他舉例說,7月18日21時,天氣悶熱,山東電網出現了一次負荷高峰。當時風電和光伏發電出力幾乎為零,火電機組經過白天長時間滿負荷運行帶負荷能力有所下降,網內備用嚴重不足,國網山東電力調控中心緊急臨時申請國調和華北分中心通過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660千伏銀東直流等外電通道增加電力100萬千瓦,及時彌補了電力缺口,平穩度過高峰。有了特高壓的堅強支撐,將山東的外電比例提升至六分之一,7月21日至24日,山東電網迎來了又一輪用電高峰,電力平穩供應,其中外電高達1000萬千瓦。
“特高壓入魯”起到支撐作用
7月26日下午,逞威多日的烈日被不斷積聚的烏云遮擋,空氣悶熱又潮濕,沒有一絲風,一場大雨正在醞釀。14時,在距離濟南市區東北方向100千米的1000千伏特高壓泉城站內,值班員王冬至和兩名同事正緊張地對全站設備開展例行巡視。每天像這樣的例行巡視有兩次,每次三個人至少需要兩個小時;而每周一次的全面巡視,即便借助機器人幫忙,也需要4個人馬不停蹄地巡視六七個小時。
1000千伏特高壓泉城站2016年7月31日投運,是“特高壓入魯”的第一站,它的安全穩定運行對整個山東電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巡視工作是值班員工作的重中之重。泉城站面積182畝,需要采集的數據有1534個,遠超其他低電壓等級變電站的工作量。王冬至說:“設備怕兩高,一是負荷高,二是溫度高。夏季高溫高負荷,設備運行壓力大,需要監測的點也更多。特別是負荷高峰期設備電流大,溫度上升快,需要密切監視溫度變化。”他告訴記者,設備溫度要求控制在80攝氏度以內,但達到75攝氏度左右就需要采取降溫措施,一般先是啟用備用風扇,如果溫度還降不下來,就需要向調度申請降負荷。7月13日,山東電網最高用電負荷第二次創歷史新高,泉城站內高抗溫度接近75攝氏度,值班員將12臺備用風扇全啟,及時消除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