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國努力控制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時,特朗普卻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引起全球各地政商、企業領袖的憤怒和抗議,也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最終執行產生了擔憂。
但落基山研究所CEO Jules Kortenhorst近日對記者表示,特朗普的退出決定,實際上可能會反向促進巴黎協定的執行。
“從全球影響角度上看,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反而堅定了其他國家的決心,引起更多人對氣候變化的關注,”Jules Kortenhorst說,“從目前美國國內情況看,特朗普的退出,讓其他力量取代了他在氣候變化上的領導地位。”
6月6日,一支包括美國各州長、市長和主要在美國運營的企業和投資者、以及學院和大學組成的千人組織發表聯合聲明稱,將繼續確保美國在碳減排事業中的全球領導地位,繼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這一聲明簽署方,包括美國125個城市、9個州、902家企業和投資者,以及183所學院和大學。“美國社會力量自下而上的減排努力,完全可以發揮與美國作為國家所做出的承諾同樣的影響力。”Jules Kortenhorst對記者稱。
落基山研究所是美國關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獨立智庫,成立于1982年。Jules Kortenhorst是落基山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曾擔任歐洲氣候基金會(ECF)創始首席執行官,是全球能源問題和氣候變化領域公認的意見領袖。
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其中一大原因是其仍看好煤炭產業,并且承諾振興煤炭產業,為礦區的失業人口帶回工作機會。Jules Kortenhorst對此評論稱,特朗普如此片面地保留煤炭工人就業機會的做法,就如同將賭注押在過去的打字機技術上一樣。
“從長期看,煤炭最終會消失。傳統化石燃料正在向新的、高能效的清潔能源轉型。這一趨勢,并不因為特朗普支持煤炭產業,就此能夠阻擋。”Jules Kortenhorst說。
實際上,美國煤炭行業的衰落,很大原因是因為頁巖氣革命帶來的美國能源結構的變化。頁巖氣的大量開采,使得天然氣價格下降明顯,這讓發電廠放棄了煤炭選擇了天然氣。因此,有觀點認為,即使特朗普支持煤炭業,在天然氣等新型能源的競爭下,也未必能夠復蘇。
從全球看,煤炭使用量也正在下降。根據英國石油的年度全球能源趨勢報告,2016年全球煤炭消費量下降了1.7%。尤其是作為全球第一煤炭消費國的中國,煤炭消費量也在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中國煤炭消耗量下降4.7%,已連續第三年下降。
Jules Kortenhorst表示,政府關停煤礦導致了礦工失業,這確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政府要做的應該是加大創新投資,開辟新的產業來增加就業機會,比如投資風電、光伏等其他產業,而不是特朗普那樣,將煤炭工人仍然留在地下。
“太陽能全球裝機量每增加一倍,其發電成本就會下降28%。而風能在同樣條件下成本會下降18%。因此,風能和太陽能遲早將成為成本最低的發電形式,事實上,目前在一些國家這已經成為了現實。”Jules Kortenhorst對記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