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的新途徑。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將有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保障280萬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光伏扶貧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日前召開的“2017山西分布式光伏與精準扶貧論壇”,圍繞光伏扶貧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
建設用地及質量等問題廣受關注
光伏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公益事業,近年來在國家力推之下,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所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協鑫新能源山西分公司副總經理柴增輝看來,光伏扶貧項目在實際建設中仍存在可利用土地資源緊缺、電力建設相對滯后、電站建設融資難等諸多問題。
“建議綜合考慮‘光伏+’的創新模式,在扶貧光伏用地政策方面有所傾斜;建議電網針對光伏扶貧項目簡化并設置專用流程;以及政府統一組織與政策性銀行進行對接等。”柴增輝說。
嚴控光伏扶貧電站質量也成為與會人士的共同呼吁。鑒衡認證光伏事業部電站檢測部部長焦壘坦言,調研中發現,光伏扶貧電站施工質量參差不齊——重建設、輕運維、存在電器安全和結構安全問題以及電站建設過程質量管理不足等問題。
對此焦壘建議,電站建設首先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特別是電站站址選擇和統籌。其次,進一步嚴格承建單位和光伏扶貧的準入條件,強化技術評審和管理。再次,加強規范運維。
“關于扶貧電站的運維質量保證,將由扶貧辦具體來督促,并組織第三方評估。”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項目部副主任田麗敏透露,“就電網接入問題,目前正在和國家電網溝通協商,結合農網改造,提升電網接入條件。”
創新“智能光伏+科技農業”模式
光伏扶貧項目的推進正在催生新的商業模式。騰暉光伏全球首創的“智能光伏+科技農業”模式,成為此次會議的亮點。
騰暉光伏國內戰略部副總裁陳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光伏農場既可以種植水稻、小麥、中草藥、油牡丹、花卉,又可以搞無土栽培、家禽養殖等。糧食平均畝產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特色種養殖平均畝產收益達到8000元以上,實現了光伏發電與現代化科技農業的有機融合。”
據悉,去年騰暉光伏已在常熟、冠縣、湖州、海南州等地區推出了光伏農場的示范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延伸發展“村企合作制”農場,實現全村農田農場化種植發展。“創新了智能光伏+特色農業+觀光旅游+農民就業的疊加收益,切實讓貧困村農民精準脫貧。”
陳杰進一步表示,“我們在全力推進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確保扶貧項目品質第一,既要做好精準扶貧,又要打造騰暉的創新模式和企業品牌。”
光伏扶貧的推動者與踐行者婁力爭博士對“村級扶貧電站+農業”相結合的扶貧農場模式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這一創新模式,使得光伏扶貧電站成為‘村級車間’集體經濟、優質資產以及村級旅游的‘人文名片’。”婁力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還提供了增值服務空間,集中采集土地、水文、溫度、用能等信息數據,實現了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融合。”
山西省扶貧辦產業處處長張臨陽對上述模式進行了深入了解,并表示,“正在與一些國企積極探討一種項目托管模式,即政府出一部分錢后什么都不用管,包括建設、運營、維護、銀行借貸、管理等整體這一系列的事情,且要保證貧困村、貧困戶收益最大化。”
推進補貼資金等問題的解決
光伏扶貧項目收益穩定,但建設初期投資大是不爭的事實,據行業測算1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費用在80萬元左右。如何籌措建設資金,是確保光伏扶貧工程能否順利實施重要一環。
據了解,中利集團積極發起成立100億光伏扶貧產業基金,為貧困村光伏農場項目借入20%資本金,結合政策性銀行提供80%扶貧貸款,建成的光伏農場產權歸屬貧困縣所有。“電站收入除支付銀行利息和電站運維費用外,剩余收入全部由貧困縣村支配。”
光伏扶貧電站補貼發放不及時,也成為熱議話題,因為扶貧項目直接幫扶對象是貧困戶。 “由于補貼不到位,對扶貧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張臨陽認為,“扶貧電站收益一定要建立綠色通道,不僅寫在紙上,更要有具體操作的流程、辦法。電站結算問題也應該納入光伏扶貧的整個系列流程。”“可再生能源補貼應該向扶貧項目傾斜、照顧。” 陳杰說。
田麗敏表示,目前扶貧辦正在牽頭,和部委協商,明確項目并網后的具體補貼方案和時間節點等。
而其他因素,如稅收也影響著光伏扶貧推進。在張臨陽看來,目前光伏扶貧項目稅收政策短缺。“光伏扶貧作為超常規的創新舉措,需要國家在相關政策方面予以更多關注和支持,特別是稅收要給一定的傾斜。作為一般納稅人,今后繳稅要達到17%,再加之扶貧電站還要還本帶息,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