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21日發布報告說,西方對中國太陽能產業存在多個認識誤區,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可能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斯坦福大學斯泰爾·泰勒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研究人員丹·賴歇爾和杰弗里·鮑爾等人當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個智庫發布了題為《新太陽能系統》的報告,其主要內容是討論中國、美國以及全球太陽能產業的未來。
報告認為,西方的一個認識誤區是中國太陽能產業沒有自主創新,而是依靠歐美國家尤其是德國的技術來降低其生產成本。但事實上,中國在這方面“創新顯著”,這“不僅反映在中國的傳統強項——生產工藝方面,也日益體現在太陽能基礎研發領域”。
報告說,創新已經讓中國在特定關鍵的太陽能技術上領先美國。一個例子是,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認證,最近有中國公司的一種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效率刷新了世界紀錄,而多晶硅電池在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占支配地位。
報告提到的其他一些認識誤區還包括:中國太陽能產業是即將破滅的金融泡沫;中國太陽能市場基本不對外國投資開放,等等。
但賴歇爾與鮑爾等人的新研究發現,中國太陽能企業正在改革其資本結構,使其更具經濟效益;從地理分布上看,由中國企業主導的全球太陽能產業已顯示出“分散化的初步跡象”;中國政府與企業希望獲得西方投資,以進一步發展太陽能產業,從而幫助實現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
這份報告建議美國大力發展太陽能,尤其應繼續削減太陽能使用成本,并認為總體上太陽能產業有著非常樂觀的前景。報告說,目前太陽能發電占全球發電量的約1%,但到本世紀中期這一數字預計將能達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