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地區的累計光伏并網量占全國40%,地面型電站裝機比例更占全國46%之多。龐大的裝機量與較低的電力需求造成了嚴重的棄光限電問題,縱使政府已投資大筆經費建置外送電纜,但2016年的棄光問題仍未見顯著改善,對產業的沖擊已經浮現。
光伏裝機分布分析:西北、華北占比最高
透過中國國網公司與國家能源局所提供的統計資料,中國西北電網的光伏累計并網量比例占全國40%,華北電網占25%,其次則是華東電網17%、華中電網11%。以2016年新增裝機比例來看,28%增加在西北電網,26%增加在華北電網,華中、華東電網分別增加了18%和16%。
搭配光伏系統類型來看,地面型光伏電站有46%分布在西北電網,26%分布在華北電網,12%在華東電網;分布式光伏裝機量則反之,西北電網只有4%,華北電網20%,華東電網則占了49%之多。
而由發電量來觀察,西北電網的光伏發電量占全國51%,華北電網23%,華東電網15%。
由此觀之,可獲得以下幾項結論:
1)中國大陸的地面型光伏系統占比較高,且主要分布于西北電網,華北電網次之。
2)西北電網的光伏發電量占全國一半以上。
3)西北電網地區的光伏新增裝機量減少幅度較大。
棄光問題嚴重,西北電網出現“搶電纜”狀況
中國大陸的青海、寧夏、甘肅、陜西、新疆等西北地區因地域遼闊、日照資源豐富,因此是太陽能發電廠的建置工程發展較早,也是主要的需求區域,前幾年的成長幅度大。但因在地電力消納量不高,電纜外輸容量不足,導致太陽能電力發電后無法獲得妥善運用而“遭棄”,衍生棄光限電問題。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風力發電上。
國家電網公司統計,僅就該公司內的數據來看,中國2016年全國棄光電量達到465億度,主要集中在西北與東北地區。甘肅與新疆最為嚴重,棄光率分別來到30.45%和32.23%;西北五省的整體棄光率也高達19.81%。
被列為“三北”的西北、東北與華北地區之跨省輸電容量僅有新能源裝機量的22%,電網布建速度遠不及電源增加速度,惡化了棄光氣風現象。若所發電力無法透過電纜回輸,就意味著電廠業主無法透過售電取得收益,將不利業者經營、進而有害產業發展。為取得售電收益,西北地區已出現“搶電纜”的狀況,
為此,國網公司已于今年1月提出20項措施,力求在2017~2018年緩解氣風氣光沖擊,進而在2020年時將限電率降低到5%。這20項措施主要關于提高新能源消納、增加電網建設、加強調峰設備、完善能源調配機制等面向。
而在這之前,國家能源局已在2015年批準12條輸電通道建設,投資額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目標“西電東送”,以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國網公司在2016年針對電網建設的投資已經來到人民幣4,977億元的新高,帶動省間電力交易量7,744億度,有7.2%的成長、創下歷史紀錄,但問題仍然難解。
開源、控制、分流
以新疆來說,2016年的新能源在地消納比例為31.8%,高于全國新能源消納比例僅5.19%的水準。這是因為國網新將電力公司推動了60.5億度的企業間新能源電力交易以及5.74億度的新能源發電業者直接售電等措施,使全年新能源消納量提高到286.6億度。
但新疆的新能源發電設備并網量仍達26.68GW,較2015年成長了20%;新能源裝機比例也達新將總電網并網量的34.7%,是全國省級電網比例最高的地區。致力于開拓新能源消納,幫助有限。
控制新增裝機量已是必須采取的行動。2016年,新疆、甘肅等地已經沒有地面電站指標下發,預計2017年有新指標的機會不高。而這將控制中國市場光伏裝機需求的成長腳步。
就“十三五”期間的105GW以上光伏累計裝機量目標來看,因目前已有77GW以上的累計數據,減少新增裝機量規模不至于影響“十三五”目標的達成。若棄光限電問題能獲得改善,對電站業者以及整體電業環境而言也是長期利多。而中國境內龐大的光伏產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何去何從,則是另一個需要深思與安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