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非政府壟斷性行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不打價格戰的行當。光熱示范項目建設啟動,市場隨之被引燃,各項招標采購之下,低價競標現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勢。
當前,包括國華電力有限公司、西北電力設計院、龍騰光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項目方正在對其旗下示范項目進行各項公開招標,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天津濱海光熱發電投資有限公司等部分項目方正在進行各項內部邀標。從各項目招投標流露出的信息來看,部分投標方正在以超低價參與競標。
這一低價競標現象不僅僅體現在蒸汽發生器、汽輪機等較傳統的關鍵主設備上,同時也出現在鏡場等相對較新且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項目采購上。
低價競標或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虧本價競標,其出發點很可能在于:拿短期業績換長期市場。這種投標方很可能自身在光熱領域的前期研發投入和積累較為有限,通過低價競標獲得參與首批示范項目建設的門票,通過該項目的建設積累經驗和業績,同時也在示范項目這一平臺上對自身技術進行了實踐、驗證和提升。即其目標本身就不是為了從這一項目上獲得經濟回報,而是為自身創造技術實踐和業績積累的平臺。
如果投標方從上述出發點考慮,虧本競標,僅僅是要以低價換技術提升或市場業績的機會,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能夠盡己所能,或許還可以給予一些理解。但同時也可能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即有個別投標方以低質低價的產品或服務競標,肆意擾亂市場秩序。
當前的光熱發電市場,各項目業主方在運作其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項目,供貨商和服務商在爭取其第一個商業化項目參與業績。第一次,對供需雙方的合作而言必然存在較大的不透明性,采購方對各項采購的合理價格心中沒底,供應方對各項投標的競爭力報價也無法做到心中有數。而這正是滋生低價競標的外部環境。
首輪示范項目市場啟動將帶來行業產業鏈的第一次洗牌,對于供應商而言,獲得足夠多的業績將可以立于潮頭之上,否則將很可能被洗至行業邊緣。在此環境下,以低價換市場成為最簡單的選擇。
在1.15元電價下,首輪示范項目建設的成本壓力并不小,業主方寄希望于通過競爭性招標獲得低價,從目前的各項招標采購來看,招標方對價格標給予的評分權重普遍在40%~45%之間,在一般的評分規則設計下,更低的報價較易獲得更高的綜合評分。
但必須強調的是,從長遠來看,低價競標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即便投標方在賠本拿項目,這一邏輯的前提是其自身在技術標評分方面信心不足,低價之下中標,項目的產品質量或服務能力很大可能將打折扣。對于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建設,確保成功是第一要務,示范項目不是部分投標方的試驗場,若因劣質的產品或服務導致項目失敗,恐將斷送光熱產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