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發布《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2016年,中國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3360億元,同比增長27%。未來工信部將繼續發布《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7年版),推動應用光伏系統的新能源充電設施試點,并引導社會資本合理投入,緩解光伏產業融資難題。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光伏產業總產值達到3360億元,同比增長27%。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50%,繼續位居全球首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GW。其中,地面電站30.3GW,分布式電站4.24GW,累計裝機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新增裝機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預計2017年的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0-30GW.
工信部預計,2017年光伏產業發展總體將保持平穩,但今年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光伏電站建設指標提前透支引發的國內市場波動,以及國外“雙反”持續發酵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將對光伏產業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去年“6·30”搶裝潮過后,產能過剩成為光伏行業隱疾,棄光現象嚴重。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甘肅棄光率達31%,新疆棄光率達26%。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的棄光問題更加嚴峻,棄光電量達到32.8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9.7%。
另外,光伏行業面臨的還有補貼拖欠的問題,根據中銀國際的報告顯示,我國針對1-6批的可再生能源補貼名單預計發放了約745億元補貼,其中光伏支付了191.9億元,光伏的裝機容量達到27414兆瓦,這也是基于5919吉瓦時的全國電力消耗量來預測的,基本與可再生能源融資規模787億元相當。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缺口達到550億元,財政補貼資金缺口較大,原有補貼模式也難以為繼。
此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光伏裝機量達到1.05億千瓦,發展重心在分布式光伏,加之在2017年1月1日起,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不做調整。棄光問題將有所緩解,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的下發,也有望救急新能源的補貼資金缺口,一系列利好政策下,2017年被業內看做是光伏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