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16年發展回顧與2017年形勢展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在研討會上,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6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4.54GW,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地面電站30.3GW,分布式電站4.24GW。在此基礎上,回顧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穩步增長,企業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此外,本次研討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還發布了其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下,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組織專家編制完成的《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以下簡稱《路線圖》).
光伏裝機布局發生變化
王勃華介紹,去年1月份-12月月份,我國多晶硅產量約為19.4萬噸,同比增長17.6%;硅片產量超過63GW,同比增長31%以上;電池片產量超過49GW,同比增長超過19.5%;組件產量超過53GW,增長15.7%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分布,體現了從西北部向中東部等地區發展的市場格局大轉換和從地面電站向分布式發展的市場結構大轉換。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字,去年,我國西部地區新增光伏裝機份額只占28%,西北以外的地區占了72%,而中東部9省份各省新增裝機超過了1GW.
對此,王勃華認為,這是因為市場格局發生了大轉換,西北部地區曾經作為市場主力的格局如今發生了根本改變。說明了布局正在向中東部地區和西部以外的地區轉移。
市場結構大轉換也是規模增長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光伏新增裝機向分布式電站轉變。國家能源局統計顯示,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2016年比2015年增長了200%。“從2016年8月后,分布式并網占比都在50%左右,這在前幾年是不可想象的。”王勃華說。
王勃華介紹,我國光伏產業技術水平亦持續進步,中國企業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先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也在明顯加快。
例如,由于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下降。其中,硅料成本從過去的1810美金/公斤下降至10美金/公斤;光伏組件成本從60美分/瓦下降至35美分/瓦;光伏逆變器從0.7元/瓦下降至0.3元/瓦;系統“裸造價”(不含土地及送出)從8.5元/瓦下降至6.2元/瓦左右;組件、系統、逆變器、電價8年分別下降90%、88.3%、91.5%、77.5%。
另外,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形勢的影響下,我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加速推進,“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產能擴張依然強勁,生產布局漸趨合理。
預計今年光伏市場仍將高增長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到1721GW,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GW,發展潛力巨大。光伏產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和逆變器等產業鏈主要環節的全球市場占比已分別達到48%、76%、65%、68% 和 40%,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全球光伏制造大國,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可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產業之一。
在此基礎上,展望2017年,全球市場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印度、美國、日本、歐洲等市場仍會保持在一定規模,南美、中東等新興市場正在快速成長;中國市場將保持較好的發展趨勢,根據《路線圖》的預測,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0GW -30GW.
2017年,領跑者項目將會繼續催化PERC、黑硅等領先技術的進步,推動N型雙面、異質結、半片等超高效電池技術發展和自清潔等新材料的規模化應用;智能制造將加速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鞏固我國制造業優勢。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一是光伏電站用地性質問題,二是部分省份棄光限電,三是補貼難以滿足需求,四是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潮導致的階段性供需不均衡,五是高端裝備供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