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橫行,人們不敢呼吸,防霾治霾已成為當前懸在眾人頭頂的一把利刃。關于霧霾的來源,大家已經公認與化石能源的使用存在較大關聯。發展清潔能源無疑與防治霧霾有著緊密聯系,清潔能源也早已成為公認的未來最佳能源。
在日前舉辦的能源經濟形勢專家論壇上,就有專家建議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再漲1分錢,可以起到防治霧霾的作用。
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型
2016年,我國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均呈現出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大趨勢。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林衛斌表示,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看,2016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比重分別提高1.3和0.4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接近20%,而煤炭消費比重則下降1.7個百分點。從能源生產結構看,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14.5%提高到17%,煤炭占比則降至70%以下。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能源結構正不斷向清潔化轉型。
根據《能源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預測,2017年能源消費同比增長1.1%,其中煤炭占比降為60%,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分別提升0.5和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合計占比升至21%。
同時,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2016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較2015年增加6000萬噸標準煤左右,增長約1.5%,仍處于低速增長。盡管下半年電力消費出現明顯反彈,但電力消費的增長有相當一部分是對其他能源的替代。電力消費增速超過一次能源消費增速,可能成為2017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時期能源增長的特點。
可再生能源補貼存在缺口
據了解,2016年是新能源的豐收年。中國能源研究會預計,到2016年底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達到7800萬千瓦,累計風電裝機超過1.5億千瓦。對比《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這一目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認為,新能源行業發展形勢應遠超規劃預期。到“十三五”末,風電裝機有望突破2.5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5億—2億千瓦。
光伏、風電等是比煤電更具備環境友好性的發電形式,對于防治霧霾有重要的作用。但從其技術水平和成本來看,其發展和推廣離不開財政補貼的扶持。
李俊峰認為,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補貼效率高于美國、德國。2015年,美國各種可再生能源補貼大概1000億人民幣,對應電量2700億千瓦時;中國每年補貼不到500億人民幣,對應電量2500億千瓦時。而德國補貼成本大概是中國的5倍。
按照現行規定,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標桿電價,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通過在全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來解決。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1.9分錢/千瓦時,隨電費收取,對居民生活及農業生產用電不予征收。
但1.9分錢/千瓦時的征收標準仍無法覆蓋補貼需求,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仍存在嚴重缺口。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副處長邢翼騰表示,到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到600億元。
上調電價附加有望治霾
多位專家認為,目前1.9分錢/千瓦時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并不高,在加速發展清潔能源、減少大氣污染的迫切需求下,可以適當上調電價附加,彌補補貼缺口。
“與其讓老百姓花幾千塊錢去買空氣凈化器,不如略微上調電價附加,在能源價格方面多想想如何清潔化、低碳化。”周大地表示,“治理霧霾的關鍵是減少能源消費總量,特別是減少煤炭消費,因此,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不但不能放緩,還應該加速。”
“大概再增加1分錢多一點、擴大到3分錢/千瓦時,這樣到2020年之前就不用再增加了,而到2025年就基本不需要補貼了。”李俊峰說。此前國家能源局相關領導也預計,如果能解決消納問題,到2020年風電、光伏有望實現平價上網。
財政部在2016年12月底發布的《關于“加快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提案的答復》中也表明態度:“為妥善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根本之策在于盡快建立電價附加補貼資金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相匹配的聯動機制。”在具體做法上就是“兩手抓”:相應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并適時下調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