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列入銀行黑名單的光伏貸款時下卻“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農商行及農信社在該行業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如今超過20家銀行推出了“光伏貸”產品,覆蓋面也逐漸擴大。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在光伏產業相關扶持政策出臺之后,商業銀行對于光伏行業的貸款逐漸松綁。由于該產業涉及綠色金融和節能減排,且市場空間巨大,銀行對光伏產業的興趣漸濃,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采用多種模式介入產業中。
“光伏產業的貸款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但是產業貸款的切入點很重要。銀行從市場消費端介入,擴大了光伏實際應用,還能夠拉動國內需求加速產業的回暖,這遠比單純給上游企業貸款風險要低得多,也能彰顯出節能和綠色。”某城商行信貸部負責人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搶食市場
早在2013年上半年,銀監會曾經對商業銀行明確發文警示光伏產業過剩,存在貸款風險,并將之列入限制類貸款名單中。此后,國內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的破產又給光伏行業投下了一抹陰影,影響延續至今。
然而,該產業的回暖明顯要較其他行業更快,至少商業銀行在授信上已經有所松綁。同時,借助扶持政策、扶貧和綠色金融的概念,光伏產業甚至成了銀行“香餑餑”。
9月底,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首筆“光伏貸”落地臨安,而此前農行、招行、江蘇銀行以及多地的農商行、農信社均推出“光伏貸”作為銀行扶貧主打產品。一時之間,這種原本屬于限制類的貸款已經在分類上有所轉變。
“光伏產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此前國內光伏產品大多是銷往國外。但是,由于國內產業規模的無序擴大,使得產能過剩,光伏產品的價格暴跌,引發了國內企業的倒閉,行業陷于困境中。”一家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在監管警示下,大多數銀行2015年之前將光伏企業貸款列入了黑名單,嚴控新增貸款。
他告訴記者,光伏產業是一個極度依賴銀行貸款的領域,由于國內經濟環境不景氣,銀行貸款控制投放也是迫于無奈。
據了解,行業的產能過剩對上游企業融資造成了很大沖擊,而資金越來越大的缺口也讓行業處于了一個頹勢。
“長遠來看,光伏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對資金的需求量也不小,而銀行應該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介入其中。”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表示,商業銀行對光伏大型項目和工程,支持力度一直還是很大的,部分貸款可能也不會列入到光伏貸款中。
資料顯示,融資的困境和市場的需求漸漸成為了矛盾,這為后續政策的出臺營造了一個良好環境。2013年國內光伏產業過剩,但是當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只有80萬千瓦,而2014年制定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新增規模目標是800萬千瓦,新增需求增長了10倍。這部分新增的需求無疑使需要吸收更多的資金支持,而銀行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光伏落腳點
“商業銀行對于光伏產業的貸款正在產生微妙的變化,而并非簡單地拒之門外。”民生銀行相關人士稱,光伏的應用前景廣闊,也是節能減排的一種有效手段,這種新型貸款領域,銀行在能夠控制風險的同時是能夠做的。
他認為,行業貸款中很多性質其實并不一樣,這就需要商業銀行通過甄別來控制風險。“以什么模式來做,怎么介入產業鏈是關鍵。”
上述城商行銀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對于光伏生產企業和上游中小企業的貸款,商業銀行授信時對風險的把控還 上述城商行銀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對于光伏生產企業和上游中小企業的貸款,商業銀行授信時對風險的把控還是相當嚴格的。銀行在光伏產業中,將更多的資金投放選擇在了“大型國有電力企業”“電站項目開發商”以及扶貧分布式光伏項目等等。
事實上,大型國有電力企業和重大項目開發商一直是商業銀行的重量級客戶,而扶貧分布式光伏項目卻涉及到“三農”和綠色金融貸款兩個方面。
“當下銀行面臨資產荒,光伏項目在風險可控,同時能夠支持聲譽的情況下,銀行是能夠將業務面鋪得更廣一些。”上述城商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
2015年12月,上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陽光貸”有關工作的通知》,通過行業融合、政銀合作和政策性擔保疊加,為中小企業開發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搭建貸款服務平臺。符合條件的分布式光伏企業可通過設備抵押和項目電費、補貼等未來收益權質押方式獲得單筆貸款金額不超過項目投資70%,擔保貸款余額累計不超過1500萬元的政策性擔保貸款。
這種嘗試性做法被作為了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樣板工程,起初選定的是上海銀行和北京銀行上海分行試點,每年出資的比例是2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風險的分擔機制讓商業銀行大幅降低了貸款風險。一旦產生壞賬,銀行僅僅承擔其中的10%,而上海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承擔90%,基金是由市財政和區財政按照6:4的比例分擔。
由于上海“陽光貸”的試水較有成效,浙江、山東、江西、湖北等等地區已經在進行推廣,而更多的銀行也會愿意參與進來。“這些試點地區本土銀行金融機構大多都已經能夠辦理光伏貸款,甚至機構之間還在爭搶該類業務。”上述民生銀行相關人士說。
據記者了解,由于規模化的運用,江蘇連云港打造了國內首個光伏村,村民通過光伏發電不僅用電不花錢,還能用剩余發電賺錢,而這也成為了扶貧的內容之一。
“在相關政策出臺后,光伏的應用已經是如今扶貧的一種有效方式,關系到民生和安居。作為有社會責任擔當的商業銀行,在政府的推動下,也會給予一些項目貸款。”上述城商行信貸部負責人表示,通過固定的合作模式,將政府的補貼、保險等因素納入其中,銀行貸款的獲得更加順暢。
相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浙江的諸暨農商銀行、桐鄉農商銀行、禾城農商銀行、磐安縣農信社、玉環農村合作銀行,江蘇的武義農商銀行、江南農商銀行,山東的兗州農商銀行、慶云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已開通了光伏貸款業務,農信社、農商行正成為分布式光伏貸款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同時,郵儲銀行、農行、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銀行也在推進該項業務。
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其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1.69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綠色信貸的壞賬較一般性貸款要低,而存在環境污染問題的項目信貸壞賬反而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