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江西賽維LDK,迎來了新的接盤俠!
7月13號,易成新能發布公告稱,與其控股股東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煤)聯合一道,確定成為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重整投資人。
平煤作為一家以能源化工為主的、隸屬于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是我國品種最全的煉焦煤、動力煤生產企業和亞洲最大的尼龍化工產品生產企業。2013年,平煤入主易成新能,將這家主營晶硅片切割刃料的公司定位為其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發展平臺。
平煤重組江西賽維,這又是一樁國有企業拓疆光伏行業的新鮮案例。近年來,在能源格局大調整背景下,多元化跨界資本紛紛染指光伏產業,其中,有錢又有勢的“國家隊”無疑是一支引人矚目的強勁力量!
但可惜的是,在光伏生產、制造領域,民營企業卻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國企進入光伏最終敗退的倒是屢見不鮮。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國企真就做不好光伏行業么?
記者特別梳理了幾個國企進入光伏行業的失敗案例,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一、國電集團
2008年,國電集團在寧夏石嘴山成立了國電寧夏太陽能公司,10月28日開工建設了5000噸/年的多晶硅項目,該項目占地670畝,總投資約50億元。就此,國電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華麗麗上場了,多晶硅原料提純項目是高調邁出的第一步。
而到了今年7月,短短半個月之內,國電集團就兩次清理其光伏資產。先是7月4日,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擬向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科環”)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國電光伏有限公司90%股權;然后是7月17日國電集團將國電兆晶光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晶光電”)51%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出讓,掛牌價格1.38億元。
國電光伏最近幾年經營狀況不佳,2015年8月停止了全部生產和研發活動,2014年虧損1.59億元,2015年再虧12.76億元,2016年前五月虧損4316萬元。兆晶光電近年來也經營不佳,截至去年末總資產7.1億元,總負債5.86億元,負債率達82.5%。
究其原因,據國電科環2015年財報稱,公司面臨著光伏產品競爭加劇和基礎建設高投入的雙重壓力,電池片制造等業務逐年下降,資金匱乏。
二、江蘇舜天
蘇舜天光伏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天光伏”)成立于2007年,“是個十分有錢的公司”,其母公司舜天國際集團2010年5月與江蘇國信投資有限公司合并后總資產高達140億美元。舜天光伏最輝煌的時候一年光伏組件出口銷售額曾達上千萬美元。
就是這樣一家“不差錢”的公司,2015年初,迫于經營壓力,陸續關閉了光伏業務。究其原因,據舜天光伏內部人士稱,舜天光伏以對外出口為主,自2012年歐盟對華光伏“雙反”以來,舜天光伏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就大幅收縮,由之前的年出口50兆瓦一度縮減至2兆瓦。
另一方面,隸屬于國企的舜天光伏內部的體制弊端也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阻礙。國企內部科層制結構,流程復雜繁瑣,導致決策常常帶有滯后性,一個項目流程走下來,可能會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容易錯失商業時機。
而光伏行業對政策有較強的依賴性,加之是新興產業,政策變動較大,這就需要企業決策要緊跟政策變動,及時靈活地適應政策導向。顯而易見,體制僵化的國企在這方面遠遠不及小巧精簡的民營企業,也不及具備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現代化企業。舜天光伏在國企病的掣肘下,項目進展緩慢,經營狀況欠佳,最終不得不憾別光伏行業。
三、中國鋁業
中國鋁業公司是國家授權的投資管理機構和控股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截至2007年10月,公司資產總額超過1800億元。2013年1月份,中國鋁業與寧夏發電集團簽署增資協議,通過分步收購將合共持有寧夏發電集團70.82%的股權,開啟了進軍光伏行業的征程。
然而短短兩年,2014年12月18日,中國鋁業宣布擬以1元掛牌價剝離旗下硅產業不良資產,意味著中國鋁業在進入光伏行業短短兩年之后最終退出。該次掛牌交易的四家光伏子公司,主要業務為硅材料或硅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高純硅、多晶硅、單晶硅等。
據行業人士分析,對光伏子公司的剝離是當時深陷虧損的中國鋁業想到的脫貧解困辦法之一,早在2012年,中國鋁業就巨虧82.3億元,并且在過去5年累計虧損額已經超過百億元。另外,2012至2013年是光伏行業的寒潮期,許多企業紛紛陷入困境甚至倒閉破產,行業大勢也使得中國鋁業不僅難以借光伏子公司扭轉困境,反而成為一大包袱,最終不得不掛牌剝離。
四、保定天威集團
保定天威,成立于1958年,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擁有16家子公司,遍布北京、河北、吉林、四川、江蘇、河南等國內省市及境外的德國,業務涉及光伏、風電和輸變電等多個領域。
2008年天威集團正式并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成為其全資子公司,而兵裝集團則是世界500強、中國企業30強企業。2000年,天威創建了第一家光伏新能源企業“西藏華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進入光伏行業。
2011年始,國內光伏行業遭遇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的嚴峻形勢,保定天威資金枯竭,債務越來越多。2016年1月8日保定天威被保定中院裁定進入破產重組,作為光伏新能源領域的“國家隊”成員之一,其負債率高達943%。
五、云南天達光伏
在光伏行業,云南天達可謂是赫赫有名。其前身是云南半導體器件廠,1978年開始研制生產單晶硅太陽電池,在近30年的時間里,在中國累計安裝數萬高質量的太陽電池發電站(系統),遍及中國大陸,廣泛用于民用、商業和工業領域,為中國的太陽能利用的推廣和環境改善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從2002年起,全球光伏產業步入高速成長期,而云南半導體器件廠則開始了漫長的企業改制,令其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期。2005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在原來云南半導體器件廠的基礎上設立了云南天達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兵器集團太陽能產業發展最主要的平臺,計劃在2008年進入國內太陽能電池企業的前三位。
但是,事與愿違。2011年,受歐洲光伏市場補貼下調和產能過剩的影響,中國光伏產業遭遇寒冬。受此影響,云南天達的經營狀況陡轉急下,公司當年虧損達到9481.29萬元,2012年虧損更是增加到1.5億元。
最終,未能“幸免遇難”的天達光伏在2012年底全面停產。如今的天達,電池存貨、生產設備被拍賣,公司還在一宗官司中“隱匿財產規避執行,轉移財產規避執行,其它規避執行,違反財產報告制度,違反限制高消費令”被列入了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往日的輝煌早已經雨打風吹去,令人唏噓不已。
【結語】
看完上述幾個“國家隊”敗走光伏的案例,不知道各位有何想法。光伏產業突飛猛進的大潮中,有成有敗、有失有得,有錢又有勢的國企,并不能一帆風順,反倒是眾多艱難創業的民企在摸爬滾打中迅速做大做強了。國企要想在這個新興的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市場開拓、體制改革、產品優化等方面,要做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