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上網壓力下,國內光伏行業正使盡渾身解數,尋求度電成本最小化。其中,創新光伏技術、提升發電效率,是最核心的路徑之一。
5月13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稱:“隨著上網電價下調,光伏跟蹤技術的應用可能會變得非常重要。”
趨勢果真如此嗎?記者當天在休寧縣采訪了與會的部分企業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并走訪了相關試驗場地,試圖尋找答案。
跟蹤技術可讓光伏板如向日葵一般追逐太陽
光伏跟蹤系統的設計原理并不復雜。
由于太陽的照射角度總在不斷變化,傳統固定式光伏板運用跟蹤技術后,便不再是“死物”,相反可如向日葵一般追逐太陽,增加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從而提高電站整體發電量。
據與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介紹,“保守估計,跟蹤技術可使光伏電站發電量提升20%~30%”。
記者在黃山睿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基”)光伏跟蹤試驗場數據采集與展示系統上看到,安裝在固定、固定可調、平單軸、斜單軸、雙軸支架上的等容量光伏板,當日截止到17時48分的發電量分別為:35.39千瓦時、37.57千瓦時、40.99千瓦時、42.34千瓦時、46.91千瓦時。
對比上述數據不難發現,傳統固定式光伏板是發電效率最低的,采用了單、雙軸支架及附屬系統的光伏板發電效率的確相對較高,而后者就是光伏跟蹤技術的主要應用形式。
“當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0.1個百分點都十分艱難時,運用跟蹤技術卻可輕松提高電站發電量,不得不說這是一條有利于推動光伏平價上網的捷徑。”睿基總裁孫海濤告訴記者。
基于各式支架的跟蹤系統,還能為光伏電站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
“許多電站建在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風大、沙多、雪頻,給電站運維造成困擾。今年3月份,一場暴風就在青海省共和縣吹翻了不少光伏板。”孫海濤說,用了跟蹤技術后,光伏板能隨時調整角度,電站便不再容易受到災害天氣影響。
此外,受益于單、雙軸支架,安裝了跟蹤系統的光伏電站,可與農業生產結合得更緊密,在池塘、山地、荒地等環境下,運轉靈活,比傳統電站有優勢。
補貼退坡與“領跑者”計劃驅動跟蹤技術應用
看上去長處多多的光伏跟蹤技術,實際應用情況如何呢?
2014年,泰國在南邦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山體光伏跟蹤電站,總裝機容量12.744萬千瓦,采用的是睿基研發制造的平單軸聯動跟蹤系統。
“南邦這個項目附近,還有一座使用了同類電池組件的光伏電站。氣候、設備一樣的情況下,長期監測數據顯示,它比沒用跟蹤技術的‘鄰居’多發了21%的電量。”孫海濤告訴記者。
據與會學者介紹,2015年,全球光伏跟蹤系統市場總安裝規模超過7.5吉瓦,其中亞太地區占了近2吉瓦。“2014年,60%的美國新建大型光伏電站都安裝了跟蹤系統。”石定寰也透露了一個數字。
在國內,運用了跟蹤技術的光伏電站亦為數不少。尤其是,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后,跟蹤技術變得很吃香。有與會者甚至稱:“不用跟蹤技術的企業,甭想搶到‘領跑者’基地的項目指標。”
出現這種局面,主要原因有二個方面:一是光伏補貼面臨退坡壓力,平價上網“大限”日漸逼近,電站開發商急于降低度電成本,拓展利潤空間;二是“領跑者”計劃刺激作用顯著,對光伏產業鏈條上的優質企業、先進技術,形成了聚攏效應。
華為、陽光電源、天合光能、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有關人士,均在會上闡釋了光伏跟蹤技術與自身優勢技術結合后,產生的“聚變”效果。
“大同‘領跑者’基地一期項目預計于本月底并網發電。屆時,由開發商在各個環節精益求精打造出來的光伏電站,將接受實踐的檢驗。”PGO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會長李原在會上表示。
降低生產成本和提升可靠性是關鍵
從大格局著眼,光伏跟蹤技術離火起來的日子似乎已經不遠了,但現階段仍有短板待補,否則前景會大受影響。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源及總圖所所長馬高詳在解讀光伏跟蹤技術制約因素時說:“成本是個較大的問題。行業普遍情況下,采用平單軸跟蹤的電站,投資增加0.5~1.4元/瓦,斜單軸增加1~1.5元/瓦,雙軸增加2.5~3.5元/瓦。成本較高的跟蹤產品,對開發商的吸引力不會有多大。”
“可靠性同樣是個關鍵性問題。”馬高詳表示,“國內光伏跟蹤市場規模尚未形成,跟開發商對跟蹤產品可靠性的擔憂也不無關系。早期市場上一些跟蹤產品缺乏可靠性,常有電機和控制器失準、轉動系統失靈、軸承打滑等缺陷,影響較壞,導致許多投資商不敢再嘗試。”
不過據記者了解,隨著業內優秀制造商的技術不斷進步與成熟,光伏跟蹤產品的生產成本在不斷下降,可靠性則在不斷提升,出現故障的概率較早期大幅減少。
毫無疑問的是,光伏電站開發商非常樂于使用成本低、可靠性高的跟蹤系統。未來國內光伏跟蹤行業還需緊緊圍繞這兩點做文章,為推動光伏平價上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