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行業發展進程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從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至衰退期,光伏行業的發展亦是如此。光伏產品進入市場后,它的銷售量和利潤都會隨時間推移而改變,呈現一個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過程,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樣,由誕生、成長到成熟,最終走向衰亡,這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現象。
光伏行業早在2004年之前就已經有了,這期間光伏產業的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度電成本較貴,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政策的補貼扶持,處在行業的導入期。
2008年后,光伏行業真正為人所熟知,從陌生到國家在大力推廣經歷了6、7年的時間。
隨著產業資本開始涉足光伏投資,政府不再盲目加大補貼,而是通過調整補貼維持企業一定的利潤水平,雖然這一階段的度電成本有所下降,但是還沒有達到與火電相當的水平,因此這一階段的盈利仍主要來源于政府補貼。
有學者認為現在光伏行業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階段,個人認為形容的非常恰當。宏觀意義上面講要想早點走出黑暗階段關鍵在于技術創新,當光伏技術的發展到可以使光伏的度電成本與火電相當階段時,則進入了光伏發展的高速成長期。在這一階段,行業將由產業資本主導,發電技術和儲能技術會逐步成熟,分布式電站將大力普及,并進入后電站時代,能源互聯網,能源金融將蓬勃發展。
你要問“黎明前的黑暗”還要多久?理想時間是2020年后。分布式電站將會成為“攻城掠寨”的主力軍。
為何這樣說?
先看看國外的經驗。以德國為例80%的光伏發電項目都是分布式,即便在補貼降低的情況下,未來幾年依舊有很大發展空間。
而中國屋頂資源更加豐富,分布式光伏發電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其次土地資源減少以及地面電站棄光限電現象嚴重阻礙了地面光伏電站的發展。對比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電站更要靈活,可以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減少對電網的依賴和影響。同時“光伏+”模式的出現也為分布式的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