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從近20年來刊登的優秀照片中,甄選了其中的頂級佳作,圍繞著環境問題,以《地球之殤》為題呈獻給了大家。
在這些寶貴的記錄影像中,有反映全球變暖下岌岌可危冰川的《融化》系列,化石燃料濫用的《煤炭問題》系列,環境污染問題的《消逝》系列等。以世界級攝影大師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脆弱的星球。
《最強力量》·攝于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碳排放大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達59億噸,僅次于中國的60億噸居于世界第二。相較于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的西歐經濟體,美國擁有豐富的沿海油氣及逐步大規模開采的頁巖油氣資源,于是在化石資源的使用上也是毫不吝嗇。
《消逝——兩棲動物的滅絕》·攝于美國
奢華的化石能源家底使得美國以5倍與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一直穩居碳排放榜榜眼的位置。但伴隨而來的雨水酸化、水體污染等問題也使得野生動植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煤炭問題》·攝于印度尼西亞
相較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環境危機前顯得更為脆弱。一方面經濟增長的壓力需要大量能源,另一方面又缺乏新能源應用的資金與技術積累,更糟糕的是,在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漲和極端天氣等災害時,受災也更為嚴重。
《失樂園》攝于烏克蘭東部
污染嚴重的傳統工業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代表了工作機會和社會穩定。在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時,這些國家與其說是熟視無睹,更多的是對于現狀的無能為力。只有通過根本上的產業結構的優化,才能讓發展中國家在將來的環保舞臺上,分得一席之地。
《融化》·攝于阿拉斯加
幾年前,還有居心叵測的政治家大肆宣傳全球氣候變化是個騙局,但在近年日趨頻繁的極端天氣現象面前,任何質疑氣候變化的雄辯都顯得蒼白無力。
《融化》·攝于格陵蘭島
北極圈里的愛斯基摩人,看著不斷融化的冰川,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冰川下沉睡了數千萬年的石油、礦產將會帶給他們更加富裕的明天;而遠隔數萬公里的馬爾代夫,圖瓦盧等島國,卻越來越日夜難眠,北極不斷融化的冰川就像一個個巨型炸彈,隨時都會將他們轟入海底永遠再難見藍天。
《融化》·攝于瑞士阿爾卑斯山
在原本氣候寒冷的阿爾卑斯山上,2006年原本寸草不生的雪線上凍土,現在竟然長出了成片綠色的牧草;原本山谷中氣勢巍峨的冰川,也后退到了視線之外。大自然用這種出乎意料的方式,向人們宣布氣候的驟變。
《阿塞拜疆巴庫油田》·攝于前蘇聯
照片中的孩子就如同人類現在的真實寫照,大規模使用化石能源讓我們付出了寶貴的環境代價,而在化石能源日漸枯竭的現狀前,我們又茫然不知所措。
《改變中的景色――Ivanpah太陽能發電站》
攝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沙漠
當然攝影師也會對人類試圖改變現狀的努力作出肯定。攝影師鏡頭下的巨型太陽能電站如同一只望向太陽的巨眼,凝視著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有一天這樣的巨眼將開遍地球上的每一處荒漠、每一片屋頂。這時我們將有可能擺脫對化石能源的控制,將地球從不斷加速的升溫列車上解救下來。
2015年是美國光伏政策狂刷頭條的一年:奧巴馬宣布了他的清潔電力計劃,教皇Francis支持可再生能源而反對化石燃料,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初步決定其“凈計量”2.0應包括零售電價(尚未確定,或許還會有額外費用),還有美國國會——出人意料地決定將原定2016年末到期的ITC政策延續5年。
縱使有人唱衰全球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在所有領域都力爭上游的“美國隊長”再次將寶壓在了光伏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慧城市等更多新元素的涌入,也使得光伏的玩法越來越多樣化,2016年一定又將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光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