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國光伏產業否極泰來的一年。經歷了2011~2013年的持續虧損之后,中美日等國家光伏市場的發展成為推動行業復蘇的重要力量,使光伏產業回暖態勢明顯,多數企業扭虧為贏,經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我國各相關部門積極落實繼續完善國務院《關于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配套措施,光伏貿易糾紛得到有效處理。這些都為光伏產業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球首位地位進一步鞏固
在全球及國內市場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取得了快速增長。2014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片與組件產量分別達到13.2萬噸、38GW、33GW與35GW,均保持25%以上的增長率,占全球比重均超過40%,硅片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73%,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全球首位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隨著大企業自有產能的擴充,出貨量大幅增長,部分中小企業很難再通過代工獲得訂單,產業發展呈現出“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產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多晶硅行業集中度較高,前十家產量占比達到91%,前五家達到77%。硅片前十家企業產量占比77%,前五家占比達到58%。電池片前十家企業產量占比52%,組件前十家企業產量占比達到56%。
2014年市場回暖趨勢明顯,光伏企業產能利用率有效提升,多晶硅、硅片、電池片與組件前十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均在85%以上,多數光伏企業扭虧為贏,骨干企業毛利率多數回到兩位數,經營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我國光伏企業在全球的規模領先優勢繼續鞏固。產業鏈各環節均有企業進入全球前十,如多晶硅(4家)、硅片(8家)、電池片(5~6家)、組件(5~6家),并且第一名均為我國企業。
我國產業化生產的普通結構多晶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7.8%,單晶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3%,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多次印刷、PERC技術、HIT技術、IBC技術、黑硅技術等高效電池生產技術已在使用或著手研發。技術進步推動我國光伏企業生產成本繼續下降。多晶硅生產全成本降至15美元/kg,先進光伏企業的晶硅組件生產成本已下降至0.46美元/W,系統裝機成本降至8~9元/W,部分分布式裝機甚至降至6元/W。
在政策拉動下,我國光伏市場連續兩年保持了10GW以上的增長速度。2014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10.6GW,其中分布式光伏系統2.05GW,占總裝機量的1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累計光伏并網裝機容量28.05GW,光伏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200%。除傳統的專注于發電功能的大型地面電站與屋頂電站,2014年水光互補電站、農業大棚、漁光互補電站等多種電站形式持續推進,光伏發電在其他行業領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同時,光伏應用產品更加豐富。
2014年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與光伏企業合作,或成立相應光伏電站基金,進入光伏電站運營;或成立專業投資公司,投資下游光伏電站開發與運營。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開始適度進入光伏發電領域。除傳統的銀行貸款、股東擔保、資本市場融資等融資模式外,已開始涌現出眾籌、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電站資產擔保融資等新興融資模式。
2014年我國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步伐持續推進,主要表現為四種形式。一是大企業通過兼并小企業擴張產能,二是通過資本運作等手段盤活優質資產,三是通過上下游延伸并購打通產業鏈,四是通過全球并購獲得先進生產技術或開拓國外市場。
2014年,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繼續實施,并在2014年年底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優化了光伏企業兼并重組的市場環境。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出臺10多項與光伏有關的促進政策,完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環境。銀監會、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積極與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出臺光伏產業金融扶持政策。地方層面,已有十余個省份對光伏發電給予電價或投資補貼。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在我國光伏行業回暖的同時,我國光伏產業及市場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光伏應用市場仍需完善,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未達預期,光伏電站消化庫存壓力,部分地區存在“棄光”苗頭。我國尚未建立有效的電價調整機制,適應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力管理體制還不成熟,光伏電站項目補貼發放較慢,嚴重影響項目收益;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歐美市場受制貿易保護,日本市場發展前景不明,新興市場未能快速崛起。兼并重組進程仍存阻礙,部分地方“資源換項目”政策的出臺不利于兼并重組工作的開展。光伏電站質量問題頻發,部分機制有待完善。特色金融支持仍待加強,銀行業對于光伏制造企業的投資意愿仍較為謹慎,對于光伏發電項目尚未推出符合其建設運營特點的金融信貸產品。
為此提出五條對策建議,一是科學制定光伏發電目標,引導部門協同合作;二是擴大國內光伏應用,開辟國外新興市場;三是引導產業兼并重組,制止行業惡性競爭;四是加強銀企對話溝通,提高金融支持力度;五是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
2015年,光伏產業仍將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既有國內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持續改善所帶來的利好,又有國際市場貿易保護與政策變化帶來的出口市場不確定性。但整體看,國內外光伏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我國光伏產業規模也將持續擴大,行業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將會持續發酵,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同時,技術進步與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仍將是行業發展主題,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發布“百萬千瓦級先進光伏制造工廠計劃”或收購高效電池制造企業實施光伏制造業回歸戰略,預計光伏行業內的技術競爭將會愈加激烈,企業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