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第二起對華光伏雙反案投票結果,認定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損害,依據此結果和此前美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結果,美方將再次對輸美中國光伏產品征稅。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人士表示,目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只是投票結果,下面還要繼續程序上的認定,包括形成終裁報告,到最后美國政府發布征稅令,還會有一個過程,“2月初才可能有最終結果”。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雙反”將影響20億至30億美元的出口金額,但是目前中國光伏產品市場已實現多元化,美國市場的重要性較以往不斷降低,這種負面影響將大打折扣,因此企業選擇冷對。
與首次“雙反”調查相比,“二次雙反”調查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從光伏電池擴大到光伏組件、層壓板、面板等。2010年至2012年間,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涉案產品金額分別為15.2億美元、31.2億美元、20.8億美元。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發表談話指出,美方調查結果無視事實依據和法律規則,接連對輸美中國光伏產品發起調查,并采取不合理的限制措施,違反了美國承擔的遵守世貿規則的義務。美方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做法,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和美國下游用戶和產業的利益,阻礙美國以及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進一步合作與利用。中國企業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嚴正關切。中方敦促美方嚴格遵守國際規則,采取負責任的態度與行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同時,中方將考慮在WTO框架內和美國司法體系中行使權利、維護自身利益。
“征稅對中國光伏業的負面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沒有第一次‘雙反’時那么大。近兩年很多光伏制造企業都開始將目標市場從歐美轉向國內以及日本等其他新興市場,而且開始謀求轉型,向下游電站發展,這些都消解了雙反的影響。”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來自中國機電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口的光伏電池組件,亞洲市場占比40%,歐洲占比20%,美國市場則從前兩年高峰期的40%左右下降至20%以內,而2014年這一份額繼續下降至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