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案第二輪價格談判已經展開。在上周五第27屆中歐經貿混委會后,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透露,中歐就光伏爭端已在價格承諾大的解決框架上達成一致,目前歐方代表正在和中國商務部、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就具體的技術問題進行談判。中方也表示,目前的技術談判是積極的,希望在接下來的磋商中,爭取早日達成利益均衡、合理合規、雙方均可接受的價格承諾協議。
然而,“積極”并不代表中歐光伏爭端未來走向樂觀。這個迄今為止涉案金額最大的中歐貿易摩擦案件,已經演變成雙方在經貿全領域的博弈。而在剩下的一個多月緩沖期內能否達成一致,決定了能否為中國光伏企業扛住懸在頭頂上的平均47.6%的高稅率。
這無疑是一場硬仗。首先從技術層面講,雙方分歧較大爭議較多,即便在認同價格承諾大方案的框架下,依然涉及非常多的細節。具體而言,價格承諾包括價格、數量、價格+數量幾種方案,歐方欲在價格和數量上雙重設限,而我方則不愿談數量限制。此外,提價的具體幅度和提價的基期等均須達成一致。在此過程中,中國數百家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的利益要協調,中方與歐方的利益也要協調,還要考慮操作上的可行性。在接下來40來天的時間內達成方案,難度可想而知。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歐委會強硬的態度和勢在必得的決心,將是磋商中的最大阻礙。可以說,歐委會此輪下的賭注太大。初裁前成員國投票中的失利,以及中方對歐葡萄酒雙反的反制,都讓歐委會感到顏面掃地。為了挽回面子,更是為了保證在歐盟國家中的獨立地位和威信,歐委會還推動對華通信設備自主立案調查等一系列更為復雜的行動計劃。借摩擦案提高要價,直指中國市場體制核心,才是其真實目的。而明年將任期屆滿的德古赫特,也為了撈取個人資本而將對華強硬路線走到底,由他力推的光伏征稅等計劃的成敗可能直接影響其仕途。由此判斷,接下來的談判中,歐委會做出較大讓步的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歐盟內部依然存在不同意見。雖然在初裁前的投票中,18個成員國選擇反對征稅,但大多數成員國既想站在歐委會一邊施壓中國以在未來市場開放中得到好處,又不想得罪中國和其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希望在對華貿易投資中獲益。這樣的搖擺心態,從此前投票中的一波三折可見一斑。在未來關于反補貼初裁以及反傾銷終裁等投票中,這些國家如何“站隊”依然具有不確定性。
歐盟貿易保護的大錘已經舉起,但還未到落錘定音之時。目前形勢緊迫且不樂觀,在有限時間內,我們還是要盡早打出手中的牌,在汽車、多晶硅、鋼鐵等領域有理有利地針鋒相對,并適時考慮將歐盟的無理做法上訴至W TO,以爭取在光伏較量中盡可能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