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到今天,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已有30余年的歷史,雖然其中經歷了太多的羈絆,但直至今日,依然有那么一批人,在執著于將光熱發電技術推向全球范圍的產業化發展快車道。
是什么在支撐著這些人的信念?在競爭對手光伏發電的成本迅猛下跌的今天,我們也需要問自己,我們為什么要堅持推進光熱發電技術更大范圍的產業化?
經驗證的30年壽命期
加州SEGS九大槽式光熱電站在1980年代開啟了光熱發電技術的規模化開發之門,至今天為止,據新近從SEGS現場參觀考察回國的業內人士對 CSPPLAZA稱,這些歷史可謂悠久的光熱電站依然在穩定運行,并成為終極槽、反射膜等新型技術的規模化運行驗證平臺。30年,除了對這些光熱電站進行日常的運營維護,對破損的反射鏡、集熱管等設備進行過一些更換外,它們用時間證明了光熱發電站的壽命期-已遠遠超過項目財務核算的25年標準,根據目前的情況,其甚至可以運行再多十年,甚至更多一些。
而光伏發電站的實際運行壽命是否可以達到項目財務核算最基本的核算指標25年,尚無實際項目可以給出確切證明。
穩定可持續的強大優勢
老生常談但仍不得不說,光熱發電配廉價儲熱技術使其成為唯一可以實現全天候運行的、穩定的、電網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這使其甚至可以承擔起基荷電力的角色。在未來或在當前的部分國家,如果我們的夢想:100%地放棄傳統火電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對于沒有光熱發電電源的電網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光熱發電的產業化開發將可以幫助我們實現100%的綠色能源夢想。
低成本的優質綠色電力
大多數人會說,光熱發電的成本太高,不宜廣泛推廣。在論證這一問題時,我們設置的參考對象往往是光伏發電,但卻似乎忽略了一個前提,即我們考量的應該是優質的綠色電力,只有在這一基礎上來討論價格,才顯公平。光伏發電通過儲電技術也可以實現穩定持續供電,但成本高昂,如果將儲電的成本平攤至光伏發電之上,至少在當前這個階段,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光熱發電顯然更具成本優勢。
同樣,相較于傳統電力,如果加上傳統火電的二氧化碳捕捉和存儲(即減排二氧化碳)的成本,光熱發電的成本也已低于傳統火電。目前光熱發電已經可以做到12美分/kwh的市場價格,并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麥肯錫公司的研究預測,到2015年,傳統火電站為支付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存儲的成本(96美元/噸二氧化碳)將是光熱發電避免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36美元/噸二氧化碳)的三倍。到2030年,隨著碳捕捉和存儲技術的提升,這一比例仍將是2倍。
真正的綠色環保能源
幾年來,光伏發電頂著“綠色環保”的帽子在中國遍地開花,我們過多地關注著“成品”電池板從太陽攫取能源,轉化為綠色電力,關注其對政府創造GDP的巨大拉動力,卻很少關注在其產業鏈的最前端,電池板生產過程中高耗能、高污染所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國產廉價光伏電池組件在犧牲了環境的同時,將綠色電能以低廉的價格送至海外。這其中,幾乎沒有人或官方機構對光伏電池制造端對中國環境的影響進行調查,我們在過多地歌頌光伏發電光鮮的一面。
而光熱發電從其原材料的選用就可以看到,生產過程和應用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污染源存在。除了槽式光熱發電導熱油的泄露會造成一定環境影響外,其它所有組件、原材料均是安全、無污染的。真正的綠色能源應該定義為從生產到應用到維護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不產生或很少產生污染的綠色能源,光熱發電明顯符合這一嚴格定義。
另外,相較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對土地的需求更少。NREL的報告數據顯示,同樣的土地面積,利用光熱發電技術可產出1.5倍到3倍于光伏的電能。
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NREL的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建設一個100MW的光熱電站,帶來的工作崗位數量約4000個(提供全職工作滿一年為一個工作崗位計),其中含 94個長期職位(電站運維期),經濟產值6.28億美元。而同樣一個100MW的燃氣電站,創造的工作崗位約330個,其中含13個長期職位,經濟產值 4700萬美元。這意味著光熱電站的投資可創造10倍之多的衍生財富,并可為社會帶來10倍之多的工作機會。
對于中國這一擁有巨大勞動力資源的市場,政府迫切需要為就業找到更多出路,這也是光伏產業在寒冬之際,政府多方面施予援手的原因之一。光熱電站的建設一方面可以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就業機會,還可以有效拉動西北偏遠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同時,光熱發電的產業鏈長,從最上游到最下游覆蓋的產業層面多達數十個,光熱發電的產業化開發將為關聯產業提供發展動力。如玻璃、鋼材等產能長期過剩的傳統產業也將在此找到新的市場出路。對中國市場來說,光熱發電的產業化規模化開發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遠比西歐國家更大。
五大理由可以讓我們確信,我們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我們的努力將為電力體系乃至整個國家創造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