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初,電源部分的設計采用了當時新興的的開關電源技術,是根據電腦的自身需求配套的電能力量。自從ATX的出現才使得PC電源有了重大的變化,直至今日歷經了大大小小很多次的改變,就算現在我們所出的當下,也是變化的一部分而已,電源技術還會日新月異,不斷的向前發展、變化。
當然,我們所說技術的發展、變化,不是斷片斷檔的,也是有它的發展規律可循的,這里談及的技術的未來發展,會跟每屆大型車展中首發的概念車一樣,代表了一個品牌或是整個行業的發展未來,起的是引領潮流、時代先鋒的作用。未來的發展都是在一定的先進技術基礎上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得以展現的。下面的文章中,會結合電源知名品牌產品的特色技術,來淺談技術發展的未來。
PC電源技術未來發展方向之散熱
對于任何用電設備來說,散熱是工程設計師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PC開關電源也不例外,只不過其對散熱的依賴并不像CPU、顯卡等,PC硬件的要求那么明顯,容易被消費者忽視。電源設計完成時散熱方案已經解決,配置了合理的散熱片和風扇,畢竟我們拿到的是一顆完整產品。針對不同的需求,那么就必須了解PC開關電源的散熱系統。
現在主流的散熱結構,采用標準單曲七葉片切風12CM液壓軸承散熱風扇,風力能覆蓋電路板上所需要的散熱元件。例:長城雙卡王沖鋒版電源。
雙卡王沖鋒版電源
還有的是比較保守、傳統的方式,8CM風扇直吹,采用此方式散熱的電源容易積灰塵,風力覆蓋范圍不足也是不容忽視的。另外,工作時噪音大,不配合電源下置的潮流等,也是被現在冷落的原因。
風扇直吹結構
說過了當下和過去普及的散熱結構,再說說未來可能廣泛使用的技術。無風扇概念,這種結構靜音是確定的,現在來說性價比方面,是讓很多玩家望塵莫及的,無風扇散熱,外殼和散熱片需要改進的更通透,也必須基于高新技術的成熟。
無風扇結構
還有就是智能散熱方案,大水牛電源產品的智能延遲和調整散熱方案,也會是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智能延長散熱方案,是在電源停止工作后,風扇繼續工作1-2分鐘給各部件迅速降溫。而智能智能調整散熱方案,可根據散熱片的溫度來調節風扇轉速。這兩種方案的共性就是節能環保,延長電源的壽命。符合社會理念,是長期發展可追求的。例:大水牛勁睿冰風衛士電源。
大水牛勁睿冰風衛士
PC電源技術未來發展方向之外殼防輻射
前些年的PC電源外殼技術相對簡單,樣子也是大同小異,沒有太多的創新,更不用談個性了。那時外殼運用的材質是鍍鎳鐵板,外面噴的銀粉漆,來提升外觀的美感。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好看耐用的外殼也隨之多了起來。而未來電源外殼不僅僅需要外觀和質量,更需要健康,防輻射的概念也要進行強化。
GAMEMAX勁霸X60
GAMEMAX提出的活性炭鋼材質,讓我們了解“消除輻射、凈化空氣、保護硬件”是可以兼顧做到的。
“活性炭鋼”即是含有活性炭質的鋼材。是采用尖端復合高溫涂層技術將鋼材與高密度豐富活性炭纖高度融合成一體,兼備鋼與活性炭等多種礦物質,具備極高的吸收輻射環保特性。極大地提高強度,具有耐火、耐高溫,更有效的防銹和防腐性能,“活性炭鋼”不僅具備鋼材在柔韌性、可塑性、耐壓、耐磨、散熱及抗高溫方面的優秀品質,同時在色澤、光澤度、手感等方面也非常突出。
“活性炭鋼”中的活性炭質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能長期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吸收輻射,凈化環境等綜合功能。被視為“萬能吸附劑”。“活性炭鋼”這一材質很有可能,引領未來的外設產品的升級。
PC電源技術未來發展方向 總的展望
從專業角度來看,開關電源的發展從來都是與半導體器件及磁性元件等的發展休戚相關的。高頻化的實現,需要相應的高速半導體器件和性能優良的高頻電磁元件。發展功率MOSFET、IGBT等新型高速器件,開發高頻用的低損磁性材料,改進磁元件的結構及設計方法,提高濾波電容的介電常數及降低其等效串聯電阻等,對于開關電源小型化始終產生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開關電源的技術追求和發展趨勢方面可分為三點:
1、綠色化。綠色化的開關電源產品將得到廣泛應用。綠色開關電源產品具體是指顯著的節能性能和不對公用電網產生污染的特點。
2、小型集成化。提高開關電源的功率密度和電源轉換效率,使之小型化、輕量化、是人們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高頻化、模塊化作為電源小型化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
3、數字化。數字化電源將開關電源的高效與數字芯片的智能控制相結合,并運用適當算法對電壓、電流進行調整。數字電源與模擬電源相比,對電流檢測誤差可以進行精確的數字校正,電壓檢測更精確;可以實現快速,靈活的控制設計。其可以取代很多模擬電路,完成電源的起動、輸入與輸出的過、欠壓保護、輸出的過流與短路保護,及過熱保護等,通過特定的介面電路,也能完成與系統間的通訊與顯示。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特別是隨著節能、綠色電源必須遵守強制性能效規范,優化成本的發展趨勢,電源技術朝著提高轉換效率,提升功率密度,降低噪聲,高可靠性及更低成本的節能方向邁進是符合市場發展需求的。那么未來電源技術的發展究竟走向哪里,還得讓時間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