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動力等諸多新興產業的重要交叉點的電池產業,隨著我國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成為了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美好的市場前景不斷吸引各方產業資本。聚集了世界三大電池巨頭的無錫,是我國目前主要的鋰離子電池產業聚集地區之一,在國內的鋰離子電池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別近幾年受傳統數碼行業的發展帶動,聚合物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電池產品也成為了無錫地區主要出口產品之一。
電池產業的現狀
2012年,無錫進出口電池批次18304批,貨值1.63億美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1.87%。其中進口增長4.51%,出口部分受鋰電池降幅超過10%的影響,直接導致了無錫地區電池出口快速增長放緩的整體趨勢。
無錫地區進出口的電池產品包括原電池和蓄電池,主要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屬于非動力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能要求相對動力電池來說比較低。從目前的地區產業格局來看,產品的生產企業以日韓為主導,尤以索尼、松下和日立麥克賽爾三家企業為最,少量來自歐美,部分通過保稅區進口。在生產形式上基本屬于加工貿易出口,因此進口部分主要是電池部件,例如用于生產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鋰離子電池芯等。
社會關注的焦點
隨著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產能的不斷擴張,技術安全性隱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正面臨著的困局,尤其近幾年,一些電池產品因為質量問題對人身造成的傷害,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2012年11、12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出口鋰離子蓄電池容量項目檢驗監管的警示通報》和《關于兩批出口秘魯干電池遭退運情況的風險信息通報》,反映了江蘇檢驗檢疫局和深圳檢驗檢疫局在電池備案抽檢過程中發現的出口鋰離子蓄電池容量虛標現象及南通出口秘魯干電池鎘超標的情況。針對上述警示通報,無錫檢驗檢疫局迅速行動,對轄區出口電池企業產品進行了包括熱沖擊、放電性能、容量標簽等內容的重點抽查檢測,經查,轄區內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現象,質量保持穩定,有效地保證了消費者使用安全。2012年度發生的7批電池不良品退運中,主要原因都集中在外觀不良和充放電不良上。據檢驗人員分析,發生這些不合格的主要問題主要在于本地工廠的生產加工過程存在薄弱環節,管理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部分進口電池芯存在質量問題。
電池產業的發展
目前,依賴較大的投資規模優勢和組裝技術優勢,無錫在現有的非動力電池上保持著高端技術的領先地位。但是,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逐步實施,電池產業也逐漸從3C消費性電子領域向電動汽車等動力電池市場邁進。諸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依托其強大的汽車業,產業鏈各方紛紛采取合作的方式推動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完善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不僅整合了地區電池產業鏈上下游優勢,同時促進了大型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與下游的汽車廠商合作,形成了不同產業鏈之間的整合,形成了多方的共贏。
對待動力鋰電池,與各地對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不斷涌現的狀況比較起來,無錫似乎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在地理分布來看,無錫毗鄰于上海這個老牌汽車生產基地,加之奇瑞路虎常熟工廠和吉利沃爾沃嘉定工廠的開工,無錫處于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速將遠遠大于供給的增加趨勢的輻射范圍之內。細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動力電池產業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沒有一定的技術及雄厚資金做后盾,很難迎接市場的到來,對于目前中國新能源產業處于的發展初級階段來說,初期的虧損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最近出現的國內部分動力鋰電池企業倒閉潮就是很好的說明。因此,無錫厚積薄發,待動力電池行業經歷的洗牌過去之后的新能源產業成熟之際進入該行業,在未來仍然能從中獲得巨大收益。同時,隨著鋰離子電池產銷量的不斷增加,報廢的鋰離子電池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考慮到鋰離子電池中含有的鈷等資源稀少性金屬元素,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回收環節也無疑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電池產業的監管
據無錫檢驗檢疫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無錫地區的電池產品中僅發現了7批出口產品存在細微質量問題,電池產品整體質量表現良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電池產品質量和執法部門監管方式的無可挑剔。
首先電池產品品種多樣,檢驗工作急需實驗室的支撐。當前,實驗室受硬件設施的限制,一些電池產品的檢測還不具備條件。加之國內實驗室的檢測報告并不能滿足出口企業的需求,其產品去往國外,仍然會受到國外強制性檢驗檢測,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因此加強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國際互認迫在眉睫。
其次,電池產品數量大,批次多,往往一種產品從接到訂單到生產出貨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生產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檢驗檢疫部門對電池生產企業主要采取企業分類管理,對企業生產的產品采取按要求抽樣檢測的檢驗監管辦法。根據現在的情況,電池樣本從抽樣到檢測報告的出具,最快也需要二十天左右,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市場需求。因此對企業及其產品制訂合理的抽樣方案,設置恰當的檢驗監管周期就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將產品準確分類、選擇實驗室檢測的覆蓋方式和檢測單元的基本依據,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明確,從而確保對產品檢測的全覆蓋、少耗費、可操作極具現實意義,這也是對企業的最大支持。
再次,電池產品的環保安全要求日趨嚴苛。近年來,發達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強電池產品環保安全和加強廢棄電池回收管理辦法,例如CES電池充電系統能效新要求和歐盟電池指令的電池回收新條例等,我國電池制造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特別是在2012年發生的光伏產品“雙反”案例,更讓我國企業見識到了貿易壁壘的巨大沖擊效應。結合當前形勢,企業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環保要求,制定嚴格的產品審查程序和強制檢測程序,提高產品質量安全和競爭力;同時企業也要不斷了解國外的最新法規變化情況,盡早按規定辦理相關審核、注冊等手續。
電池監管風險主要在于日常檢驗的常規檢查項目無法保證電池本身的安全性,在常規檢查中,主要關注電池本身的尺寸、Imp、OCV和產品的容量,這些項目與電池型式試驗要求的高低溫、跌落、針刺等安全項目相比,實施簡單,但對產品本身的安全特性幾乎沒有涉及。伴隨著鋰離子動力電池和太陽能蓄能電池等新興產品的迅猛發展,也成為了各方高度關注的產業領域。但是由于該類產品的前沿性、保密性等特點,執法部門檢驗監管的辦法和手段還極為有限,加上部分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都還沒有更多的系數和標準來進行規范,也沒有權威的機構來推動整個檢測體系的建設,對該類產品如何進行檢驗監管還處于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