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2023中國數字化年會暨2023第六屆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評選頒獎典禮”現場,重磅發布了《中國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評選2018-2023六年對標洞察報告》。
該報告由數字產業創新研究中心、錦囊專家、首席數字官聯合研究發布,以“中國數字企業模型與指標體系”為理論指導,共涉及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技術、數字化人才、數字化生產、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決策、數字化創新、數字化生態、數字化資產、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績效十二個要素,結合“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評選”過程中,研究團隊對數百家企業的深度訪談發現,總結了從2018 年到2023年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其中包括八大核心發現。
報告基于2018年-2023年歷時六年的評選過程,分別對142個、434個、309個、102個、82個、116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展開對比分析。
2018-2023 六年參評企業銷售收入總額分布
參評企業主要是集中在 1 億 -1000 億元銷售額的中大型企業。具體來看,2023年,銷售額在1-10億、100-1000億、大于1000億規模的企業比例較為相近,分別為17.2%、19.8% 和 21.6%,10-100 億規模的企業占比相對較高,為30.2%,大于1000億規模的企業相較前五年也有所增多。在近六年的調研中,小于1億規模的企業占比相對較低。
2018-2023 六年參評企業所在行業分布
參評企業覆蓋各行各業,排名前三的行業基本一致,分別為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及批發零售業。2023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最高,為25.9%,其次是制造業占比17.2%,再次為金融業占比15.5%。
發現一: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呈明顯增長趨勢
人工智能技術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持續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與金融、制造、零售等各行業深度融合,提供更廣泛、更深入的應用場景。IDC預計,到2027年,全球AI解決方案支出增長將超5000億美元,同時,大多數企業也將經歷技術投資權重向人工智能實施和人工智能增強產品/服務應用顯著轉移。尤其是2023年,AIGC、ChatGPT等技術的興起,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開啟了新的可能性。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將幫助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隨著AI和自動化投資的增長,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將面臨著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挑戰。
發現二:各行業頭部企業開始探索大模型的應用場景
大模型正在成為賦能各行各業的通用AI基礎設施,中央明確鼓勵AI大模型產業發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范風險”。中央財經委會議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AI大模型作為國家支持的硬科技產業,其發展勢不可擋。但目前大部分企業還處于觀望階段,而各行業頭部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大模型如何在業務場景和行業痛點上發揮作用,但應用還非常初級。研究發現,目前企業對大模型的應用趨勢主要體現在智能決策、個性化定制、內容創新等方面,大模型的數據處理和深度學習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決策更快更準確,提高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
發現三:將數字化投入轉化為更多收益,實現從投入到投資的轉變
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資金問題,很多時候數字化投入比較高,卻很難衡量數字化帶來的實際收益。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將數字化投入轉化為更多收益。研究發現,大部分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都注重業務的價值提升和效率提升,讓投入變成一種投資,包括優化生產流程、開發新產品和服務、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客戶體驗、降低成本以及開拓新市場等。紅杉中國發布的《2023企業數字化年度指南》中也提到,企業對于數字化的投入應符合企業戰略,借助數據和技術手段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和費用是當前最重要的數字化目標。
發現四:全量、全要素的數據群出現,在全產業鏈流動且發揮巨大價值
數字化在主流、核心、主線業務中的滲透持續加速,形成全量、全要素的數據群,支撐企業數字化變革的體系逐漸完備。IDC預測,2023年中國數據量規模將達到30.02ZB,2027年將超過76.6ZB,其中企業數據量占比將從60%增長至76%。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在法律法規和制度建立方面做出很多嘗試,包括提出“數據二十條”政策,組建國家數據局,各省市相繼成立數據交易所,政策指引數據資產入表等都涉及到數據治理能力、管理、分析利用能力的提升。數據治理、資產管理等概念在數據要素政策刺激下持續發酵,研究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再局限于搭建數據中臺,而是開始探索數據資產化以及數據流通的方法與路徑。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自身的數據管理體系和治理機制,來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發現五:做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轉型,圍繞業務需求實現自主研發
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系統性的復雜問題,很難參考海外的經驗,在數字中國建設的背景下,逐漸開始探索適合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和方法論。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圍繞自身業務需求制定數字化規劃,并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一方面,對自身的業務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確定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方向,并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方案。另一方面,通過自主研發核心系統,確保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發現六:不同行業數字化水平差距較大,均趨向可持續性和綠色發展
不同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差距較大,仍有個別企業對信息化與數字化轉型有些混淆,對數字化轉型重在推動業務轉型的本質認識不足。研究發現,少數企業開始嘗試進行第二曲線創新,積極利用數字化理念和技術拓展新賽道,尋求新的增長點,多數企業還停留在第一曲線的降本節費提質增效上,但廣度和深度比以前都有所加強,以國有企業最為明顯。同時,各大行業趨向可持續性和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通過智能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影響。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耗電量約為3700kWh,占全社會耗電量的4.5%,數字產業以較少的耗電量帶來較大的直接產出,有力支撐了數字經濟發展。另外,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低碳成效明顯,預計至2030年,數字技術賦能全社會總體減排量將達12%至22%。
發現七: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進一步加速融合建設
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加速融合建設,實現政府管理與城市運行的緊密配合和協調。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加強數字化智能管理在城市建設中的研究和應用,通過數字化轉型、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優化政府結構等方面的發展,提高社會服務水平。智慧城市建設,注重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打通實體城市和數字空間通道,重塑城市基礎設施,通過元宇宙技術推進城市空間的數字化和精細化治理。數字政府建設,注重通過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進一步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能力,使數字化轉型更廣泛地造福社會。
發現八:跨界合作與創新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
跨界合作逐漸成為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與科技公司、初創企業以及研究機構等進行深度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跨界合作不僅可以實現不同行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將數字技術與各產業領域深度融合,打破傳統行業邊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還可以使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相互碰撞,產生新的思維方式和創新模式。例如,能源公司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能源儲存技術,汽車制造商與技術公司合作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中國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評選2018-2023六年對標洞察報告》總結了近六年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趨勢,現已上線錦囊專家官網,希望能夠對正在轉型中的企業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