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OpenStack迅速崛起的原因很多人做過各種分析,不同的人可能結論不同,但OpenStack龐大的生態系統是大家比較一致認可的。放到幾年前,OpenStack與同為開源、起步更早的CloudStack相比,在技術成熟度和可用性上還有不小差距,但今天這兩者的江湖地位已經不言而喻,OpenStack在開源云計算領域成為了事實上的標準,而CloudStack大有被邊緣化的趨勢。應該說,OpenStack今日的崛起不僅是因為OpenStack的功能足夠多、足夠穩定,還因為其背后的生態系統。
開源促進技術演進"OpenStack的成功首先是因為開源。因為傳統上很多技術都是由一兩家領導性的公司在做,他們一開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然后就由這一兩家廠商來推動技術的進步。隨著技術的發展,在支持創新或者長期發展上就面臨資源上的限制。另一方,獲得成功后很容易形成壟斷,不利于技術的發展。"云達科技技術處協理李家瑞告訴至頂網記者。
來自中國臺灣的云達科技是OpenStack生態鏈上的一環。云達科技是廣達電腦集團旗下的一個公司,是一家提供服務器、存儲、網絡交換器等IT硬件和IT解決方案的公司,其中也包括云計算解決方案。
作為云達科技(QCT) 的一名技術人員,擔任技術處協理的李家瑞有著多年與OpenStack有關的從業經歷,這份經歷讓他對OpenStack的發展有著更多的思考。李家瑞表示,開源最大的好處是開放,可以讓各種各樣的公司加入到一個共同的生態體系中來,其中不乏競爭對手,而且終端用戶也可以參與其中。大家基于開源軟件結合自己的優勢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比如有的提供軟件和服務,有的提供硬件支持,這樣來共同推動開源產品的不斷完善。
"通過開源,大家可以在一起做各自最擅長的事,這樣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創新,激發出更多的能量來。所以,開源對技術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李家瑞表示。
當然,開源也面臨挑戰。比如,不少最終用戶會擔心技術背后誰來提供支持,如果有問題要找哪些廠商來咨詢、來幫助解決困惑。此時,生態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而OpenStack的成功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因為其有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基本上解除了用戶的后顧之憂。
構建OpenStack大生態OpenStack最早源于NASA和RackSpace共同發起的一個開源項目。從2010年OpenStack被正式開源以來,經過6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李家瑞認為,這種成功首先就體現在生態系統上。如今在OpenStack的生態系統中幾乎包含了各行各業的公司,不少是各領域中的領導品牌和頂尖用戶。而且,除了英特爾、HPE、紅帽這樣的知名企業外,還有眾多不知名的上下游廠商,它們圍繞OpenStack這個平臺建立各種合作伙伴關系,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大家基于OpenStack構建各種解決方案,給客戶帶來業務上的價值,同時給自己的產品帶來更高層次的差異化。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一些專業的OpenStack服務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國際上有像Mirantis這樣專門從事OpenStack咨詢和實施服務的廠商,在中國也有九州云、海云捷迅、UMCloud等從事OpenStack相關服務的廠商。
李家瑞強調說,OpenStack一定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其中需要有各種角色,不光是有軟件服務也需要有硬件支持,比如英特爾這樣的廠商的加入就對OpenStack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幾年我們跟英特爾有深度地合作,所以對這個問題有很深的體會。"李家瑞說,"我們不少人認為英特爾只是做芯片、做CPU,其實它也有軟件,而且通過這些軟件為包括OpenStack在內的上層軟件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實際上,在整個IT架構中,軟件才是價值的真正實現。在當下軟件定義一切的背景下,英特爾通過芯片的指令、編譯器等提供一些軟件支持,同時英特爾還基于它對自己硬件的了解,來幫助優化OpenStack的整體性能,從而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正是這種支持和優化也讓x86+OpenStack成為一種標準配置。另外,英特爾還在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壯大OpenStack的生態。比如,紅帽是在開源里面很重要的廠商,英特爾通過和紅帽的合作,把紅帽在OpenStack等軟件方面的創新集成到英特爾的硬件生態系統中,這種作用非常關鍵。
李家瑞認為,未來OpenStack要進一步普及,要讓更多的普通用戶能用好,而不只技術型用戶,除了功能完善、產品要易用,同時還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來推動。"OpenStack未來的目標應該是,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所需要的功能,自己引進,如果有問題后面有很多廠商來支持他,幫助能夠實現商業價值。這個產業環境就成熟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