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行業相關 → 正文

【北大CIO班十周年】梅宏:信息化3.0與互聯網+

責任編輯:xfuesx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2-03 16:58:13 本文摘自:CIO時代網

摘要:2015年11月28日,“北大CIO班十周年年會暨首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大學隆重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北大CIO班”學員們再次回到北大,與老師同學們重聚。與此同時,本次活動還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合作伙伴、知名媒體的熱切關注,專家大咖們在活動上分享了眾多干貨,精彩不斷,驚喜連連!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梅宏先生為大家做了“信息化3.0與互聯網+”的主題演講。

2015年11月28日,“北大CIO班十周年年會暨首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大學隆重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北大CIO班”學員們再次回到北大,與老師同學們重聚。與此同時,本次活動還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合作伙伴、知名媒體的熱切關注,專家大咖們在活動上分享了眾多干貨,精彩不斷,驚喜連連!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梅宏先生為大家做了“信息化3.0與互聯網+”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楊部長、我們北大信管系的領導和老師、CIO班的學員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出席北大CIO班十周年年會暨首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對信管系的CIO班我知道得已經比較長時間了,但是還真沒有出席過,也知道它成為了一個品牌,但是還也真不知道有這么大的規模,有兩千多人。十年不易,也是十年的輝煌,也期待著下一個十年。今天有機會來,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的認識。

剛才楊部長講了《論信息》,信息量極其豐富,我還需要認真地消化。楊部長是從信息的源起和進化、形式和內涵以及它的處理方式,最后落到信息空間,信息空間和物理空間的融合,甚至可能對未來人類社會的改變,談了從理論上的認識。

我是一個計算機出身的人,我只是把信息當成一個在計算機里面數字化的對象,我們是怎么去處理它的。這兩個詞我先簡單做一個解釋,一個是所謂的3.0是怎么來說的,是兩年前受科技部委托,在做“十三五”規劃,我們也認真梳理了一下過去信息技術及信息化,我們把信息化稱為信息技術的應用發展的歷程,我們覺得還真的可以明確的劃分出一個階段,后面我會講階段的特征。而“互聯網+”是今年總理在“兩會”上提出來的。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個概念也正在改變我們的中國社會經濟,甚至也在改變很多跨國公司、信息公司對中國信息化的認知。

首先,什么是3.0?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們說,信息技術與信息化。首先,信息是在物質和能源之后成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第三大戰略資源。這點是大家公認的。而這本身最早是MIT教授首次把信息和物質、能源相提并論作為我們社會的基礎要素。那么信息技術及應用,這個信息化的過程,廣泛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社會,而且這種作用正在加強!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應用,甚至可能會重構我們的人類社會。這一點,楊部長講的,對信息空間的認識,還有一點點呼應。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綜合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的推廣和深入,我們可以看到信息化在技術平臺、管理資源和應用模式方面都在逐步的進化和演化,而且呈現出明顯的階段化特征。

大體上分成這三個階段。比如90年代中期以前,我把它稱之為信息化1.0階段,而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以單機應用為特征的數字化階段。我們需要解決很多東西,進入計算機的問題。那么在此后的20年一直到現在,把它稱之為2.0階段,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聯網應用為特征的一個網絡階段。后面我還會解釋,包括我們國家在電子生物工程做的工作。而3.0是什么,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開始,它的特征是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特征的一個智慧化階段。未來還有沒有新的?我個人認為,這個階段持續20年也是可能的。能達到智慧化目標。所謂的1.0階段,我們從三個維度來斷代看怎么斷,到計算機出現早期的話由于價格的事情,實際上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真正的計算機廣泛應用是80年代開始,IBM PC兼容機出現開始大范圍的信息化開始,個人化電腦的普及。這個時候我們看到,這是個技術平臺,PC、個人計算機、工作站,最多有一個局域網,基本是單機的數據庫,采用的是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模式,典型的應用就是文檔、表格的處理,還有部門級別的信息管理。對于在座的很多人都經歷過發工資的改革的時代,過去我們發工資都是信封里面裝著現金,那個錢不多啊,一個信封能裝得下,現在估計很多人的工資一個信封是裝不下的,后來某一天我們就發現工資里面只裝一個條,一個計算機打印處理的條,這實際上是單機時代重要的標志,而那個時候的應用,都是從最關鍵的人事管理、工資管理開始的,應用的模式就是單機,以數據為中心的局域網的方式。9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提出,就是隨著互聯網開始進入廣泛應用,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以這個為標志就進入2.0階段。可以看到這個時候,技術平臺已經擴展到了廣域網和互聯網,從軟件功能細分、類型極大豐富,開源軟件發展成為抗衡商業軟件的巨大力量。互聯網高速發展并迅速普及所帶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主要特點,“分立系統互聯、獨占數據共享、孤立業務協同”。我們來看剛才講的是技術平臺,從它的典型業務來講,有兩個方面,信息化設施能力提升,信息化的進程拓廣、加深。兩個例子,一個是電子政務,這個應該是楊部長,可能當時就是你們做的事,這個事情是2001年、2002年,政府應用距離--中國的“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工程。“一站”政府的門戶網站;“兩網”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四庫”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數據庫;“十二金”是要重點推進辦公業務資源系統等十二個業務系統。要面向政務垂直領域,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和協調”的原則,建設跨地區系統,促進聯網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效率促進科學決策。很多“十二金”行業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數據的搭建。比如說銀行,早期的儲蓄點都是各自管理的,只能到一個地方存錢、取錢,最后集中,現在基本集中到總部去了。而同樣可以看到,從企業應用方面,就是ERP。ERP是針對物資資源管理(物流)、人才資源管理(人流)、財務資源管理(財流),早期的話還主要在制造業,后來就拓展到各個行業,ERP成為支持跨地區、跨部門、甚至跨公司的信息整合,打破了企業的邊界,也實現了整個價值鏈的信息系統融合與協作。這是企業信息化里面做的,這是應用方面。

從應用模式上講,就需要打破部門或組織固有的邊界,強調信息共享與系統協同的網絡化應用。這就是隨著互聯網發展所產生的,需要支持系統、組織、人和物之間的廣泛領域的深度網絡化應用,成為這個階段的很重要的特點。我們說現在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是什么呢?一個方面,信息技術的不斷的低成本化,互聯網的深度和廣度的應用,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積累,實際上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大的數據資源,而且這個資源還在持續的增長,這就是大數據的形成合出現,而大數據應用的成功案例也激發了我們基于數據,獲取知識、指導實踐的巨大需求,這兩個方面匯聚就形成了一個現在大家都在談的,大數據時代。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特征的一個智慧化階段,我把它稱之為3.0,這是一個新的階段。

大數據是什么?我個人理解,大數據本身的產生它是互聯網及其延伸所導致的一個自然現象。一個方面是廣泛應用,一個方面是成本急劇降低。體現在幾個方面:摩爾定律驅動的指數增長模式、技術低成本化動的萬物數字化、寬帶移動泛在互聯驅動的人機物廣泛連接、云計算模式驅動的數據大規模匯聚。這就是我們講的摩爾定律指數增長。按照IDC的統計,2003年、2009年到2012年,從5百萬TB到8億TB到27億TB,增長速度非常之快。這是大數據的幾個主要特征,所謂的“4V”,其實最后兩個“V”差不太多,我想大數據不僅是量大,重要的是多元。另外和過去信息化不一樣的,大數據它很多東西不是我們過去那種是主動采集產生的,我是有目標的按照結構化表的方式采集的,而很多是信息系統通過各種各樣的交互自然產生的。那么大數據的意義和價值何在?一方面,它提供了我們人類認識一個復雜系統的新思維、新手段。實際上如果說我們做到一個無盡大或者不斷逼近現實世界里一個數字化的話,實際上我們用大數據構建了一個數據空間,現實世界的數據空間,也就是這個數據在逼近我們的現實世界,這就可以按照科學研究的第四范式,基于大數據觸摸、理解或者逼近復雜系統。隨著把問題空間數字化以后,能不能得到一個數據空間,這個空間里面就有很多規律可循,有很多規律可以挖掘。所以從傳統思維到今天的大數據思維,這也是大家經常談到的幾個很重要的變化,從樣本到全體、從精確到近似、從因果到關聯度,這是一系列的變化。

第二方面,大數據也會成為我們促進經濟轉型的一種新的引擎。國外,包括機構做的估算,大數據這個產業本身對GDP的帶動是2%-4%。一方面促進產業升級,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促生新業態,也在不斷改善民生服務。所以大數據時代有一句話,信息技術的定位。記得90年代初我剛剛開始出道的時候跟著楊老師,那時候還需要到很多場合講信息。我們經常用一句話,為了說服政府,信息化信息技術有多重要,我們說信息技術不僅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它同時也廣泛滲透到別的行業,成為該行業的倍增器或者催化劑,而現在這個時代,倍增和催化大概已經不夠了,它甚至會成為一個行業的顛覆者。

第三,大數據成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最新的國家發布的綱要里也明確提到,怎么樣把政府數據的分析能力提升。使得我們有效處理復雜社會的問題,這是一種新的途徑。

第四,大數據成為提升國家綜合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利器。講一個例子,前兩年我們一直在談,斯諾登事件出了以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談這個事件對自己國家的侵犯和傷害。但是如果轉過來站在美國的立場看,這個東西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多元數據融合的大數據應用。所以在大數據時代,一個國家,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國家,自主可控的大數據技術體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智慧化。大數據產業生態系統已經初步形成。一個方面是基礎設施,各個計算設備,軟硬件,圍繞數據處理,還有不同的方法,以及各個領域的特定的大數據應用,形成大數據產業生態鏈。那么技術平臺是什么?它的技術平臺就是云計算。云計算為數據存儲、融合和分析提供了高伸縮性的平臺。這個平臺向上是支撐各種應用(以服務化的方式),向下管理各類資源。而這個平臺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全面走向“軟件定義”。就是硬件資源虛擬化、管理功能可編程,對網絡化、規模化的各種資源進行靈活高效的調用。從應用來講,大數據的應用還處于發展初期,全世界也是如此,中國的大數據應用也才剛剛起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互聯網行業是大數據應用的領跑者,而同時也在向別的行業大量拓展。坦白說,現在講“大數據”這個詞,我認為用的過熱。我們很多應用也就是過去數據量的增加,有的應用甚至是換了一個“大數據”的馬甲而已。從我個人理解,從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角度來看,實際上多元數據的融合才是大數據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雖然大數據應用呈現發展初級階段特征,還處于“盲人摸象”的嘗試階段,各說各話,但是其巨大潛力已被廣泛認知,同時引發新一輪信息化建設熱潮,我想這將成為信息化3.0階段的重要建設內容。

應用模式,這里還是要值得探索的。我提兩點,第一是云感知的SaaS2.0,加上云計算和端計算的融合。這個應該是很重要的應用模式。數據集中存儲、融合、分析,新應用開發和遺產應用將越來越多地采用云模式開發或重構,通過云感知和端融合來提供更靈活更強大的按需組合、隨需即取的服務。第二,由于不同領域的數據,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也需要按照特定的領域需求進行深度定制,面向領域的開發運行一體化環境,我把它稱之為DIY。有針對性獲取數據,系統化定制解決方案,提供優化的智能服務。

數據驅動的智慧化領域應用。同時,國家也高度重視,9月5號發布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幾個方面的任務,都有涉及。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層次、宏觀理解大數據的概念,這里面綱要也采用了廣義的定義,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就是這么一個定義,幾個“V”。信息化3.0以數據的深度挖掘與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征,從而必然促成信息技術和服務新形態的出現。強調開放、共享、安全。一個是政府部門的數據共享、穩步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國家層面統籌布局,并已形成分階段發展目標。

健全政策保障機制。所以我們在這么一個2.0向3.0轉型階段,實際上我們還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條塊分割、部門壁壘,還有我們技術是不是準備好了,怎么樣實現應用驅動審慎推進,這些在實施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探討。

第二方面,互聯網+。互聯網的發展,從1969年開始第一封電子郵件出現到現在,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說對整個人類社會,很多人稱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發展,改變了我們人類社會,也許某一天對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摧毀,可能說得嚴重了。互聯網在中國,從94年10月20號第一次開始聯通,我們可以看到,到2011年手機網民首次超越計算機網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2013年手機網民數量已經突破5億大關。互聯網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玩唱片的,一定是最高級的方式。郵政,幾乎很多人已不寫信。交通出行,票務/旅游、傳統電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導航、東西部鴻溝縮小、科學研究都受到互聯網強大的沖擊和改變。回顧來看,這些根本原因是什么?信息總量的快速增長、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速度之快和廣度之大。對于個人而言,互聯網已經成為如空氣一樣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對于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

新時代的重要特征:基礎設施使能。我們的計算和網絡能力足夠強、設備和技術的成本迅速降低、云計算公用事業化、萬物互聯到人機物融合。滲透率跨過臨界值,個人/企業運用互聯網的基數、個人/企業運用互聯網的能力。大數據新思維,大數據生產和收集的能力強、大數據分析挖掘手段以及利用大數據的方式這種思維影響了我們的方方面面。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三次提到“互聯網”,其中提到“互聯網+”,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與生產運營(工業互聯網)、貿易流通、投資融資等傳統行業的結合。全面提升。國家也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方面的發展。

7月14日國務院引發的指導意見,整個背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也涉及到11個具體的行動,其中和技術相關的各個行業都有,大家都能夠看到。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如果大家經常出差,不管在高鐵站還是去飛機場的書店,互聯網+的書籍是相當的多。不同角度在做不同的解讀,它也是一個“盲人摸象”,或者說是有意識的按照自己的立場在解讀互聯網+。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這幾種,比如從制造業的角度,他們是把互聯網作為一種延伸和應用的手段,他們希望是把+放在前面。從互聯網企業視角,強調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改造、升級,就是+別人。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滲透,也會導致面向規模化的傳統經濟、管理學原理失效,需要新的理論。從信息技術視角,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新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我個人的理解,我想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國家的重要戰略。我們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轉型、調結構、穩增長,怎么辦?一個方面,傳統的低端產業抑制就是一方面要實現國際產能合作共贏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應運而生,同時也要創造新的機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的經濟,打新的產業“中國制造2025”,這一切都在互聯網+這個大旗之下。

我理解“互聯網+”這個“+”是什么?一個“+”就是加法,PaaS、Add、融合。它和互聯網本身,和金融業、制造業等等新業態加在一塊。第二的“+”我更想給它理解成為升級、延伸。也就是說互聯網本身的升級,互聯網技術本身我們中國的發言權并不太多,如果一味的只強調,我們都在現有的互聯網上只強調應用,而不強調在未來新一代互聯網上我們中國人做什么的話,我想這是不夠的。所以我更希望看到另外一個升級。那么這個“+”毫無疑問,會帶來顛覆性影響。除了成為行業的倍增器也會成為行業的顛覆者。所有的行業,大家都離不開它。三個關鍵詞:跨界、融合、創新。

案例有很多。案例1:移動即時通信軟件對傳統電信業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包括2013年出現的電信運營商要求微信收費的傳言,當時社會上反映是極其的強烈。而現在微信,我們看到短信收入是急劇的下降。

案例2:電子商務顛覆傳統零售業。現在很多實體商店都在關門。商務部的數據統計是,全國2014年五千家重點零售企業的增速只有6.3%,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大家可以看到前幾天剛過的“雙十一”,我還沒查那個數據。2014年的數據,“雙十一”當天單日交易額571億元。所以,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是全面穿透,各種業態都要找到自己的生長點,關鍵是會不會跨、怎么跨的問題。

案例3:專車/拼車對出租車行業的沖擊。在座的很多都清楚,我也不再細說了。

未來可能消失的行業。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告,由美國青年企業家委員會(YEC)最新提供的一項報告顯示,到2020年有12大行業可能會消失。其中就包含著出租車的司機、郵政、固定電話、信用卡等等,這些行業都不會存在了。而同時也會出現很多新的事物,比如工業4.0、自動駕駛等。

到底怎么樣理解“互聯網+”?我個人理解,“互聯網+”本質上是傳統行業/產業信息化的深化和泛在化,同時“互聯網+”本身也是一個平臺,是孕育新興形態的平臺。它是互聯網技術、模式、和思想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它也進一步需要我們促進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數據資源的積累、新型業態的誕生和成長。“互聯網+”毫無疑問,就是現在信息化3.0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思維模式和實施指南。也就是說,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會成為新一代信息化應用的主要特征。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從這些方面都體現了我們在信息化3.0時代,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延伸和擴展,我們網絡強國戰略,可以說是恰逢其時。3.0時代我們從應用上有很多創新,我們能不能在基礎設施、技術上自主、可控甚至引領,是值得我們探究的事情。

最后說一點體會和思考。互聯網催生了一個創新的時代。大家可以看到過去有那么多新的概念層出不窮的出現,這是我們IT業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2000年以后,從計算機角度來看,就是一個概念創新的時代。而且以前這個行業的術語幾乎是技術導向,而后來全是應用導向。怎么讓用戶聽的明白,不再考慮技術本身的定義和含義是什么。但是在這里面有中國元素嗎?或者說有中國概念嗎?實際上是一個很嚴重的缺失。整個互聯網里面的標準,就有漢字國標。所以說我們是在長期的跟隨者思維形成了定勢。現在我們轉型發展,國家也意識到,跟隨永遠是別人后面不可能成為第一,真正實現創新發展就需要一定的自信,而在這里面技術創新重要、基礎設施創新重要、應用創新也很重要,但在一定程度上,思想和概念的引領可能影響會更大。過去做的努力,百度的“框計算”就沒有堅持下去。北大/南大“網構軟件”,老外也不睬我們,但我們至少做了一點,我們自己造了一個詞,已經進入了學術期刊里,他們已經接受了這么一個詞,已經形成了一個互聯網計算軟件研究的一個中國流派,國際上開始認可,但沒有人跟隨。包括清華的“透明計算”,溫家寶總理提的“感知中國”,這是對智慧地球一個呼應。這些努力實際上也沒有太多得到跨國公司的跟隨。反而是美國出一個什么概念,我們炒的比他還熱。但是這次“互聯網+”,開啟了新的階段。我參加過很多跨國公司的會議,很多把它列為主題。這在過去可能還是比較難以想象的。他們一般用他自己的術語、概念,在中國強行推。而現在至少他們來按照中國定義的說法來走。所以說我想在信息時代,基于我們龐大的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我們需要參與規則的制定,除了技術創新、原理創新,更需要概念創新、思想創新,促進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躍升!這也是我們在座的學術界、產業界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這點體會思考,純屬個人之言,不一定對,謝謝大家!

關鍵字:互聯網CIO班互聯網大會

本文摘自:CIO時代網

x 【北大CIO班十周年】梅宏:信息化3.0與互聯網+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行業相關 → 正文

【北大CIO班十周年】梅宏:信息化3.0與互聯網+

責任編輯:xfuesx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2-03 16:58:13 本文摘自:CIO時代網

摘要:2015年11月28日,“北大CIO班十周年年會暨首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大學隆重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北大CIO班”學員們再次回到北大,與老師同學們重聚。與此同時,本次活動還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合作伙伴、知名媒體的熱切關注,專家大咖們在活動上分享了眾多干貨,精彩不斷,驚喜連連!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梅宏先生為大家做了“信息化3.0與互聯網+”的主題演講。

2015年11月28日,“北大CIO班十周年年會暨首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大學隆重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北大CIO班”學員們再次回到北大,與老師同學們重聚。與此同時,本次活動還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合作伙伴、知名媒體的熱切關注,專家大咖們在活動上分享了眾多干貨,精彩不斷,驚喜連連!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梅宏先生為大家做了“信息化3.0與互聯網+”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楊部長、我們北大信管系的領導和老師、CIO班的學員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出席北大CIO班十周年年會暨首屆中國行業互聯網大會。對信管系的CIO班我知道得已經比較長時間了,但是還真沒有出席過,也知道它成為了一個品牌,但是還也真不知道有這么大的規模,有兩千多人。十年不易,也是十年的輝煌,也期待著下一個十年。今天有機會來,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的認識。

剛才楊部長講了《論信息》,信息量極其豐富,我還需要認真地消化。楊部長是從信息的源起和進化、形式和內涵以及它的處理方式,最后落到信息空間,信息空間和物理空間的融合,甚至可能對未來人類社會的改變,談了從理論上的認識。

我是一個計算機出身的人,我只是把信息當成一個在計算機里面數字化的對象,我們是怎么去處理它的。這兩個詞我先簡單做一個解釋,一個是所謂的3.0是怎么來說的,是兩年前受科技部委托,在做“十三五”規劃,我們也認真梳理了一下過去信息技術及信息化,我們把信息化稱為信息技術的應用發展的歷程,我們覺得還真的可以明確的劃分出一個階段,后面我會講階段的特征。而“互聯網+”是今年總理在“兩會”上提出來的。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個概念也正在改變我們的中國社會經濟,甚至也在改變很多跨國公司、信息公司對中國信息化的認知。

首先,什么是3.0?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們說,信息技術與信息化。首先,信息是在物質和能源之后成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第三大戰略資源。這點是大家公認的。而這本身最早是MIT教授首次把信息和物質、能源相提并論作為我們社會的基礎要素。那么信息技術及應用,這個信息化的過程,廣泛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社會,而且這種作用正在加強!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應用,甚至可能會重構我們的人類社會。這一點,楊部長講的,對信息空間的認識,還有一點點呼應。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綜合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的推廣和深入,我們可以看到信息化在技術平臺、管理資源和應用模式方面都在逐步的進化和演化,而且呈現出明顯的階段化特征。

大體上分成這三個階段。比如90年代中期以前,我把它稱之為信息化1.0階段,而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以單機應用為特征的數字化階段。我們需要解決很多東西,進入計算機的問題。那么在此后的20年一直到現在,把它稱之為2.0階段,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聯網應用為特征的一個網絡階段。后面我還會解釋,包括我們國家在電子生物工程做的工作。而3.0是什么,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開始,它的特征是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特征的一個智慧化階段。未來還有沒有新的?我個人認為,這個階段持續20年也是可能的。能達到智慧化目標。所謂的1.0階段,我們從三個維度來斷代看怎么斷,到計算機出現早期的話由于價格的事情,實際上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真正的計算機廣泛應用是80年代開始,IBM PC兼容機出現開始大范圍的信息化開始,個人化電腦的普及。這個時候我們看到,這是個技術平臺,PC、個人計算機、工作站,最多有一個局域網,基本是單機的數據庫,采用的是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模式,典型的應用就是文檔、表格的處理,還有部門級別的信息管理。對于在座的很多人都經歷過發工資的改革的時代,過去我們發工資都是信封里面裝著現金,那個錢不多啊,一個信封能裝得下,現在估計很多人的工資一個信封是裝不下的,后來某一天我們就發現工資里面只裝一個條,一個計算機打印處理的條,這實際上是單機時代重要的標志,而那個時候的應用,都是從最關鍵的人事管理、工資管理開始的,應用的模式就是單機,以數據為中心的局域網的方式。90年代中期,美國開始提出,就是隨著互聯網開始進入廣泛應用,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以這個為標志就進入2.0階段。可以看到這個時候,技術平臺已經擴展到了廣域網和互聯網,從軟件功能細分、類型極大豐富,開源軟件發展成為抗衡商業軟件的巨大力量。互聯網高速發展并迅速普及所帶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主要特點,“分立系統互聯、獨占數據共享、孤立業務協同”。我們來看剛才講的是技術平臺,從它的典型業務來講,有兩個方面,信息化設施能力提升,信息化的進程拓廣、加深。兩個例子,一個是電子政務,這個應該是楊部長,可能當時就是你們做的事,這個事情是2001年、2002年,政府應用距離--中國的“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工程。“一站”政府的門戶網站;“兩網”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四庫”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數據庫;“十二金”是要重點推進辦公業務資源系統等十二個業務系統。要面向政務垂直領域,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和協調”的原則,建設跨地區系統,促進聯網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效率促進科學決策。很多“十二金”行業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數據的搭建。比如說銀行,早期的儲蓄點都是各自管理的,只能到一個地方存錢、取錢,最后集中,現在基本集中到總部去了。而同樣可以看到,從企業應用方面,就是ERP。ERP是針對物資資源管理(物流)、人才資源管理(人流)、財務資源管理(財流),早期的話還主要在制造業,后來就拓展到各個行業,ERP成為支持跨地區、跨部門、甚至跨公司的信息整合,打破了企業的邊界,也實現了整個價值鏈的信息系統融合與協作。這是企業信息化里面做的,這是應用方面。

從應用模式上講,就需要打破部門或組織固有的邊界,強調信息共享與系統協同的網絡化應用。這就是隨著互聯網發展所產生的,需要支持系統、組織、人和物之間的廣泛領域的深度網絡化應用,成為這個階段的很重要的特點。我們說現在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是什么呢?一個方面,信息技術的不斷的低成本化,互聯網的深度和廣度的應用,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積累,實際上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大的數據資源,而且這個資源還在持續的增長,這就是大數據的形成合出現,而大數據應用的成功案例也激發了我們基于數據,獲取知識、指導實踐的巨大需求,這兩個方面匯聚就形成了一個現在大家都在談的,大數據時代。以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特征的一個智慧化階段,我把它稱之為3.0,這是一個新的階段。

大數據是什么?我個人理解,大數據本身的產生它是互聯網及其延伸所導致的一個自然現象。一個方面是廣泛應用,一個方面是成本急劇降低。體現在幾個方面:摩爾定律驅動的指數增長模式、技術低成本化動的萬物數字化、寬帶移動泛在互聯驅動的人機物廣泛連接、云計算模式驅動的數據大規模匯聚。這就是我們講的摩爾定律指數增長。按照IDC的統計,2003年、2009年到2012年,從5百萬TB到8億TB到27億TB,增長速度非常之快。這是大數據的幾個主要特征,所謂的“4V”,其實最后兩個“V”差不太多,我想大數據不僅是量大,重要的是多元。另外和過去信息化不一樣的,大數據它很多東西不是我們過去那種是主動采集產生的,我是有目標的按照結構化表的方式采集的,而很多是信息系統通過各種各樣的交互自然產生的。那么大數據的意義和價值何在?一方面,它提供了我們人類認識一個復雜系統的新思維、新手段。實際上如果說我們做到一個無盡大或者不斷逼近現實世界里一個數字化的話,實際上我們用大數據構建了一個數據空間,現實世界的數據空間,也就是這個數據在逼近我們的現實世界,這就可以按照科學研究的第四范式,基于大數據觸摸、理解或者逼近復雜系統。隨著把問題空間數字化以后,能不能得到一個數據空間,這個空間里面就有很多規律可循,有很多規律可以挖掘。所以從傳統思維到今天的大數據思維,這也是大家經常談到的幾個很重要的變化,從樣本到全體、從精確到近似、從因果到關聯度,這是一系列的變化。

第二方面,大數據也會成為我們促進經濟轉型的一種新的引擎。國外,包括機構做的估算,大數據這個產業本身對GDP的帶動是2%-4%。一方面促進產業升級,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促生新業態,也在不斷改善民生服務。所以大數據時代有一句話,信息技術的定位。記得90年代初我剛剛開始出道的時候跟著楊老師,那時候還需要到很多場合講信息。我們經常用一句話,為了說服政府,信息化信息技術有多重要,我們說信息技術不僅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它同時也廣泛滲透到別的行業,成為該行業的倍增器或者催化劑,而現在這個時代,倍增和催化大概已經不夠了,它甚至會成為一個行業的顛覆者。

第三,大數據成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最新的國家發布的綱要里也明確提到,怎么樣把政府數據的分析能力提升。使得我們有效處理復雜社會的問題,這是一種新的途徑。

第四,大數據成為提升國家綜合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利器。講一個例子,前兩年我們一直在談,斯諾登事件出了以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談這個事件對自己國家的侵犯和傷害。但是如果轉過來站在美國的立場看,這個東西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多元數據融合的大數據應用。所以在大數據時代,一個國家,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國家,自主可控的大數據技術體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智慧化。大數據產業生態系統已經初步形成。一個方面是基礎設施,各個計算設備,軟硬件,圍繞數據處理,還有不同的方法,以及各個領域的特定的大數據應用,形成大數據產業生態鏈。那么技術平臺是什么?它的技術平臺就是云計算。云計算為數據存儲、融合和分析提供了高伸縮性的平臺。這個平臺向上是支撐各種應用(以服務化的方式),向下管理各類資源。而這個平臺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全面走向“軟件定義”。就是硬件資源虛擬化、管理功能可編程,對網絡化、規模化的各種資源進行靈活高效的調用。從應用來講,大數據的應用還處于發展初期,全世界也是如此,中國的大數據應用也才剛剛起步。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互聯網行業是大數據應用的領跑者,而同時也在向別的行業大量拓展。坦白說,現在講“大數據”這個詞,我認為用的過熱。我們很多應用也就是過去數據量的增加,有的應用甚至是換了一個“大數據”的馬甲而已。從我個人理解,從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角度來看,實際上多元數據的融合才是大數據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雖然大數據應用呈現發展初級階段特征,還處于“盲人摸象”的嘗試階段,各說各話,但是其巨大潛力已被廣泛認知,同時引發新一輪信息化建設熱潮,我想這將成為信息化3.0階段的重要建設內容。

應用模式,這里還是要值得探索的。我提兩點,第一是云感知的SaaS2.0,加上云計算和端計算的融合。這個應該是很重要的應用模式。數據集中存儲、融合、分析,新應用開發和遺產應用將越來越多地采用云模式開發或重構,通過云感知和端融合來提供更靈活更強大的按需組合、隨需即取的服務。第二,由于不同領域的數據,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也需要按照特定的領域需求進行深度定制,面向領域的開發運行一體化環境,我把它稱之為DIY。有針對性獲取數據,系統化定制解決方案,提供優化的智能服務。

數據驅動的智慧化領域應用。同時,國家也高度重視,9月5號發布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幾個方面的任務,都有涉及。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層次、宏觀理解大數據的概念,這里面綱要也采用了廣義的定義,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就是這么一個定義,幾個“V”。信息化3.0以數據的深度挖掘與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征,從而必然促成信息技術和服務新形態的出現。強調開放、共享、安全。一個是政府部門的數據共享、穩步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國家層面統籌布局,并已形成分階段發展目標。

健全政策保障機制。所以我們在這么一個2.0向3.0轉型階段,實際上我們還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條塊分割、部門壁壘,還有我們技術是不是準備好了,怎么樣實現應用驅動審慎推進,這些在實施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探討。

第二方面,互聯網+。互聯網的發展,從1969年開始第一封電子郵件出現到現在,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說對整個人類社會,很多人稱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發展,改變了我們人類社會,也許某一天對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摧毀,可能說得嚴重了。互聯網在中國,從94年10月20號第一次開始聯通,我們可以看到,到2011年手機網民首次超越計算機網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2013年手機網民數量已經突破5億大關。互聯網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玩唱片的,一定是最高級的方式。郵政,幾乎很多人已不寫信。交通出行,票務/旅游、傳統電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導航、東西部鴻溝縮小、科學研究都受到互聯網強大的沖擊和改變。回顧來看,這些根本原因是什么?信息總量的快速增長、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速度之快和廣度之大。對于個人而言,互聯網已經成為如空氣一樣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對于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

新時代的重要特征:基礎設施使能。我們的計算和網絡能力足夠強、設備和技術的成本迅速降低、云計算公用事業化、萬物互聯到人機物融合。滲透率跨過臨界值,個人/企業運用互聯網的基數、個人/企業運用互聯網的能力。大數據新思維,大數據生產和收集的能力強、大數據分析挖掘手段以及利用大數據的方式這種思維影響了我們的方方面面。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三次提到“互聯網”,其中提到“互聯網+”,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與生產運營(工業互聯網)、貿易流通、投資融資等傳統行業的結合。全面提升。國家也制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方面的發展。

7月14日國務院引發的指導意見,整個背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也涉及到11個具體的行動,其中和技術相關的各個行業都有,大家都能夠看到。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如果大家經常出差,不管在高鐵站還是去飛機場的書店,互聯網+的書籍是相當的多。不同角度在做不同的解讀,它也是一個“盲人摸象”,或者說是有意識的按照自己的立場在解讀互聯網+。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這幾種,比如從制造業的角度,他們是把互聯網作為一種延伸和應用的手段,他們希望是把+放在前面。從互聯網企業視角,強調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改造、升級,就是+別人。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滲透,也會導致面向規模化的傳統經濟、管理學原理失效,需要新的理論。從信息技術視角,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新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我個人的理解,我想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國家的重要戰略。我們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轉型、調結構、穩增長,怎么辦?一個方面,傳統的低端產業抑制就是一方面要實現國際產能合作共贏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應運而生,同時也要創造新的機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的經濟,打新的產業“中國制造2025”,這一切都在互聯網+這個大旗之下。

我理解“互聯網+”這個“+”是什么?一個“+”就是加法,PaaS、Add、融合。它和互聯網本身,和金融業、制造業等等新業態加在一塊。第二的“+”我更想給它理解成為升級、延伸。也就是說互聯網本身的升級,互聯網技術本身我們中國的發言權并不太多,如果一味的只強調,我們都在現有的互聯網上只強調應用,而不強調在未來新一代互聯網上我們中國人做什么的話,我想這是不夠的。所以我更希望看到另外一個升級。那么這個“+”毫無疑問,會帶來顛覆性影響。除了成為行業的倍增器也會成為行業的顛覆者。所有的行業,大家都離不開它。三個關鍵詞:跨界、融合、創新。

案例有很多。案例1:移動即時通信軟件對傳統電信業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包括2013年出現的電信運營商要求微信收費的傳言,當時社會上反映是極其的強烈。而現在微信,我們看到短信收入是急劇的下降。

案例2:電子商務顛覆傳統零售業。現在很多實體商店都在關門。商務部的數據統計是,全國2014年五千家重點零售企業的增速只有6.3%,同比回落2.6個百分點。大家可以看到前幾天剛過的“雙十一”,我還沒查那個數據。2014年的數據,“雙十一”當天單日交易額571億元。所以,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是全面穿透,各種業態都要找到自己的生長點,關鍵是會不會跨、怎么跨的問題。

案例3:專車/拼車對出租車行業的沖擊。在座的很多都清楚,我也不再細說了。

未來可能消失的行業。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告,由美國青年企業家委員會(YEC)最新提供的一項報告顯示,到2020年有12大行業可能會消失。其中就包含著出租車的司機、郵政、固定電話、信用卡等等,這些行業都不會存在了。而同時也會出現很多新的事物,比如工業4.0、自動駕駛等。

到底怎么樣理解“互聯網+”?我個人理解,“互聯網+”本質上是傳統行業/產業信息化的深化和泛在化,同時“互聯網+”本身也是一個平臺,是孕育新興形態的平臺。它是互聯網技術、模式、和思想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它也進一步需要我們促進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數據資源的積累、新型業態的誕生和成長。“互聯網+”毫無疑問,就是現在信息化3.0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思維模式和實施指南。也就是說,數據的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會成為新一代信息化應用的主要特征。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從這些方面都體現了我們在信息化3.0時代,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延伸和擴展,我們網絡強國戰略,可以說是恰逢其時。3.0時代我們從應用上有很多創新,我們能不能在基礎設施、技術上自主、可控甚至引領,是值得我們探究的事情。

最后說一點體會和思考。互聯網催生了一個創新的時代。大家可以看到過去有那么多新的概念層出不窮的出現,這是我們IT業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2000年以后,從計算機角度來看,就是一個概念創新的時代。而且以前這個行業的術語幾乎是技術導向,而后來全是應用導向。怎么讓用戶聽的明白,不再考慮技術本身的定義和含義是什么。但是在這里面有中國元素嗎?或者說有中國概念嗎?實際上是一個很嚴重的缺失。整個互聯網里面的標準,就有漢字國標。所以說我們是在長期的跟隨者思維形成了定勢。現在我們轉型發展,國家也意識到,跟隨永遠是別人后面不可能成為第一,真正實現創新發展就需要一定的自信,而在這里面技術創新重要、基礎設施創新重要、應用創新也很重要,但在一定程度上,思想和概念的引領可能影響會更大。過去做的努力,百度的“框計算”就沒有堅持下去。北大/南大“網構軟件”,老外也不睬我們,但我們至少做了一點,我們自己造了一個詞,已經進入了學術期刊里,他們已經接受了這么一個詞,已經形成了一個互聯網計算軟件研究的一個中國流派,國際上開始認可,但沒有人跟隨。包括清華的“透明計算”,溫家寶總理提的“感知中國”,這是對智慧地球一個呼應。這些努力實際上也沒有太多得到跨國公司的跟隨。反而是美國出一個什么概念,我們炒的比他還熱。但是這次“互聯網+”,開啟了新的階段。我參加過很多跨國公司的會議,很多把它列為主題。這在過去可能還是比較難以想象的。他們一般用他自己的術語、概念,在中國強行推。而現在至少他們來按照中國定義的說法來走。所以說我想在信息時代,基于我們龐大的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我們需要參與規則的制定,除了技術創新、原理創新,更需要概念創新、思想創新,促進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躍升!這也是我們在座的學術界、產業界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這點體會思考,純屬個人之言,不一定對,謝謝大家!

關鍵字:互聯網CIO班互聯網大會

本文摘自:CIO時代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赣州市| 宕昌县| 牙克石市| 岳池县| 民权县| 弥渡县| 新建县| 黄龙县| 肃北| 灌南县| 咸丰县| 达州市| 阜平县| 文水县| 莲花县| 唐海县| 通海县| 寿光市| 环江| 临颍县| 宜黄县| 安国市| 衡东县| 韶关市| 房产| 客服| 阳江市| 清河县| 新昌县| 隆安县| 错那县| 越西县| 云阳县| 酒泉市| 塔城市| 上饶县| 广河县| 青海省| 郎溪县|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