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海淀區學院路“智能預警體系”進入正式應用階段,它可在5秒鐘內監測到突發的擾亂社會秩序行為,從眾多監測屏幕中彈出畫面同時報警。該項目已被列入“首都社會治安城市秩序2011年創新項目”。
據學院路街道綜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社會服務管理智能預警體系”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在原有視頻監控系統基礎上進行整體升級,對圖像信息進行智能分析,以達到對突發事件的預警效果。
在升級之前,需要監測員端坐在視頻監控系統前,緊盯住監控屏幕,把擾亂城市秩序的現象和事件人工挑出來。升級之后,智能預警體系共由2個部分組成——系統運行軟件加后臺、攝像探頭。監控探頭就像給“眼睛”裝上了“大腦”,一旦監視區域出現人員滯留、非法入侵等治安原因造成的突發事件,系統就會立即自動識別,在5秒鐘內將突發事件傳回監控室,相應畫面就在監控室會自動彈出,同時鳴笛報警。此時,指揮中心值班人員將把突發情況第一時間匯報給上級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學院路街道相應職責科室,并調動街道網格化管理中相關網格內的公安民警、城管隊員、巡防隊員、城管監督員等力量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事件進行處理,大大提高了地區社會服務管理的預警能力。
據悉,學院路地區原有重點區域的36臺攝像機(即俗稱“探頭”)已經進行智能分析,連入智能分析平臺。具備了懸掛橫幅檢測、人員聚集檢測、重要區域入侵檢測、滯留物檢測、車流量統計、人員徘徊等6類事件的智能分析功能。在此基礎上,在學院路至學清路的3.5公里范圍內,又加裝了6臺高清數字攝像機,均已實現智能分析功能。為了確保功能實現,這6大功能均已進行測試并通過驗收。
現階段,這些探頭的職責是對16座過街天橋、6座立交橋的非法懸掛物進行智能識別報警;對7所高等院校的13個校門和五道口華聯、圣熙8號兩處大型人員密集場所進行人員聚集檢測報警;對5個地下通道進行滯留物和人員徘徊檢測;還具備入侵目標檢測、車流量統計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