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項目描述1
第二章總體設計思路2
第一節總體結構3
第二節各子系統配置3
第二部分設計方案3
第一章工程方案設計綜述3
第二章安全防范系統4
第一節閉路電視監控系統4
第三章信息管理系統9
第一節停車場管理系統9
第三節樓宇自控系統13
第四章信息網絡系統24
第一節計算機網絡系統24
第二節衛星、有線電視系統29
第三節綜合布線系統33
第四節手機信號放大系統48
第三部分弱電智能化系統集成工程實施方案48
第一章弱電智能系統集成總包項目管理的目標48
第二章工程項目管理方案49
第一節工程施工方案的優化49
第二節施工組織管理49
第三節施工基本程序50
第四節施工技術、質量、安全要求及降低成本措施52
第四部分售后服務55
第一章售后服務承諾55
第二章對人員培訓的承諾:56
第一部分綜述
第一章項目描述
XX大廈為北京中興聯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又一高檔大廈,本工程位于北二環和北三環之間,是中軸路黃金地段的地標性建筑。本大廈建筑面積26690平方米,總層數20層,其中地下二層,地上十八層。
感謝中興聯公司領導對我們的信任,給我們這次機會對該項目弱電系統的設計及施工進行投標。
第二章總體設計思路
結合甲方的要求和我公司多年來在弱電系統集成方面的經驗,我們認為XX大廈(二期)要建成一個檔次較高的大廈在弱電方面系統應該有自身的特色。在設計思路上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可擴展性為設計基礎
隨著技術的發展,各個智能系統都會面臨設備數量增加和技術升級的局面。因而在初期的設計中,應盡量選擇最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和擴展性好的設備,以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質量的要求。
二、以安全性為設計的核心
智能化大廈將來面對的辦公區的工作人員和住戶,安全性設計必須放在智能化系統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談到其他各個方面。
三、方便應用為智能化設計的主導思想
“科技以人為本”,本著這一精神,系統應最大限度的服務于智能化小區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因此系統的穩定性和方便性必須貫穿于智能化系統設計的始終。
四、以先進性為設計標準
該系統應充分遵循現有的國際通行設計規范。在設計和實施時,最大限度地利用當今先進、成熟、具有發展前途的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采用具有良好開放性的技術,采用國際標準或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從而保證系統能夠隨科技的發展而平滑升級
五、以經濟性為目標
任何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都必須以服務大眾為基礎,先進但不能貴族化,要考慮系統投資的漸進性、合理性、重要性。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們為XX大廈所推薦的設備都是綜合性價比較高的產品。
第一節總體結構
在總體結構上,我們建議設置一個中央控制室,所有子系統的控制中心(包括消防控制中心)都集中到中控室,這樣做既方便了管理又節省了不少人力、財力、物力??紤]到各種因素,中控室可以用玻璃墻隔成不同的區域,以放置各子系統的控制柜。
第二節各子系統配置
?。ㄒ唬┌踩婪断到y: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對大廈主要部位進行24小時實施監視。并作記錄,以便發生事故后備查。
?。ǘ┬畔⒐芾硐到y:
停車場系統:智能收費和管理系統
樓宇控制系統:實現機電設備的監控從而節約能源、節省經費;實現所有智能系統的集中管理。
?。ㄈ┬畔⒕W絡系統:
以太網接入:為增值服務提供平臺。
有線及衛星系統:獲得娛樂的主要手段。
綜合布線系統:建立通訊網絡(即信息網絡)基礎通道。
手機信號放大系統:處處無手機信號盲區。
[next]
第二部分設計方案
第一章工程方案設計綜述
實現中國的智能管理系統工程,根據我們在智能大廈建設中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大廈智能化系統集成依靠三大平臺:物理平臺、技術平臺、應用平臺。系統把園區的各子系統有機的集成起來,最后歸口于物業管理,我公司力爭為用戶提供集成化、企業化、現代化的物業管理。
一般情況下,大廈智能化系統包括:安防自動化系統(SAS)、通信自動化系統(CAS)、樓宇自動化系統(BAS)。
以下章節是根據園區智能化需求而設計的,按安防自動化系統(SAS)、通信自動化系統(CAS)、樓宇自動化系統(BAS)分塊加以描述。
第二章安全防范系統
第一節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本大廈是一集現代化辦公、居住于一體的高檔大廈,大廈中的辦公人員、住戶和來往客人對人身和財產安全.
5.擋車器
★欄桿上可安裝警燈、警示等
★設有過載保護、限位控制及防砸車裝置
★手動/遙控/自動三種操作方式
6.讀卡器
系統設計采用美國HID公司的遠距離讀卡器,型號為HID-5375,如圖所示。
感應距離70cm。
第三節樓宇自控系統
一、設計依據和標準
1、設計依據:
本方案的設計依據為各專業的圖紙資料
2、設計原則
(1)保證系統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追求最優化的系統設備配置
?。?)實現一體化控制要求
(4)保留足夠的擴展容量
二、系統概述
樓宇自控系統根據設定程序自動進行設備的監視與控制,對出現問題的設備向控制中心報警,并可以通過設備狀態記錄反映出設備變化趨勢,在出現問題前對設備進行保養。這些都極大地方便了設備的操作與維護,大量減少了管理和維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