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網公司對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要求,不少電網公司積極開展了存量資產PMS、PM與AM數據間的聯動對應,同時,將聯動成果數據納入到“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一體化平臺”進行指標考核,但依舊存在著因資產變動造成數據質量下降的問題。如果不進一步采取新的管理手段,前期資產聯動的成果將無法有效鞏固。因此,有必要將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到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中去,實現對資產變動信息的及時傳遞與反饋,將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各階段業務與“現場實物”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資產管理與實物管理的橫向及縱向閉環,為實現資產整體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電網公司通過建立設備實物標識系統,集成資產實物流、信息流、價值流,實現賬、卡、物永續聯動一致,實現資產管理各階段的信息共享。開展電網輸變電設備全壽命各階段的跟蹤管理,將對資產管理模式帶來考驗,同時也為提高輸變電設備現代化管理水平帶來契機。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正在積極開展RFID技術在資產、智能倉儲管理等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但RFID技術在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跟蹤管理應用中,還沒有一種標準的模式,缺乏系統性的參考依據,因此,有必要研究RFID技術在電網資產管理的應用模式,對進一步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1 RFID技術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需求
1.1 采集設備選型的需求
RFID技術應用于電網資產跟蹤管理將大量使用手持采集終端對現場實物標識進行信息采集,由于在電磁場環境下進行操作,需要考慮終端設備的抗干擾性、讀寫距離、穩定性、可靠性等因素。
(1)抗干擾因素。變電設備在運行環境下,會產生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工頻電磁場干擾屬于低頻感應場干擾。由于手持終端內部的信號沒有以大地作為回流路徑,因此,在手持終端選型設計上要考慮讀寫器的電磁防護設計。
(2)讀寫距離。電網實物標識安裝位置一般都為設備基座的接地扁鐵上,且離開地面一定的高度,方便操作人員讀寫數據,因此,手持機讀寫距離遠近對減少資產巡查人員行走距離,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巡查效率有重要的意義。
(3)手持設備續航時間。220 kV以上變電站占地面積較大,設備較多,且標識實施安裝時間長,因此,手持設備電池必須具備較長的續航能力,且掉電后可自動保存數據,保證工作人員在現場工作沒有后顧之憂。
1.2 實物標識性能需求
RFID實物標識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量大、存儲信息可以修改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在電網資產跟蹤管理上。因此,用于資產跟蹤管理基本采用ISO18000—6B金屬標識。電網設備常年在室外和高溫的環境下,在標識設計及材料選型時需要充分考慮防紫外線、讀寫距離、多標識讀取等因素。
(1)讀寫距離。在變電站超高頻電磁環境中,金屬表面對電磁波產生屏蔽作用,當標識內天線靠近金屬表面后天線性能會發生明顯的惡化。經現場應用測試,標識在附著接地扁鐵表面后,信號會大幅衰竭,讀寫距離會降低50%~70%,因此,在標識外殼設計、封裝以及標識張貼材料上要考慮到讀寫距離問題。
(2)抗紫外線。目前,超高頻無源電子標識封裝外殼普遍采用ABS材料,對已安裝標識回訪,電子標識長期在變電站風吹日曬,容易褪色,因此,在標識外殼封裝時考慮添加抗紫外線的材料。
(3)防沖撞機制。變電站設備數量眾多,為加快資產盤點和巡查速度,實物標識在設計時必須考慮防沖撞算法,實現對各工作區域的多標識批量、快速、準確讀取的功能。
1.3 標識貼標規范制定需求
實物標識貼標規范就是對每種類型的設備明確規定標識的安裝位置,便于今后的安裝、識別和讀取。電網設備貼標規范的制定應考慮室外設備、室內設備、各單元設備特點、手持設備與標識的讀寫距離、角度等因素來制定,總的原則必須從實際應用出發。當前,變電站RFID技術應用基本采用無源金屬電子標識,但將該類標識直接安裝在室外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等設備本體上開展應用尚不切合實際。經對國內外手持式讀寫設備在各電壓等級變電站的使用測試,無法讀取超過2 m外的標識信息。因此,RFID貼標規范的制定要考慮這種因素的存在。
1.4 實物標識中間件與系統集成的需求
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電網資產管理的效率,但是,RFID讀寫設備應用技術復雜,與電網公司的PMS系統、SAP系統之間的集成難度較大,系統間耦合度高,對業務變化的適應性差。這使得企業對于實施RFID技術持謹慎的態度,而中間件有助于RFID設備與電網公司ERP系統及SAP等系統的集成。
目前,電網公司的RFID中間件系統普遍采用基于SOA架構的模式開發,并在中間件中將RFID讀寫設備廠家提供的PAI接口通過各種方式集成在中間件系統中,如IP地址、端口設定等,便于RFID設備讀寫標識數據,同時將采集的數據結合標識業務進行有效的過濾、處理和數據傳遞,最后存儲到中間件數據庫中。中間件還可起到監視RFID設備的作用,檢查RFID設備的運行情況。此外,采用RFID中間件可以方便地實現與ERP等系統進行數據接口和數據交換。
當前,電網企業普遍應用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估決策系統開展結果性指標評價。系統主要從PMS系統和SAP系統抽取數據,但缺少現場實物數據的信息,而通過RFID中間件系統及現場采集設備對實物標識進行數據采集,通過接口及時將實物信息反饋到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評估決策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賬、卡、物相符的縱向閉環,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供更加精準的資產營運狀態數據。
1.5 實物標識數據存儲及數據安全需求
目前,電網實物資產管理采用的ISO18000—6B標準電子標識具有標準成熟、產品穩定、應用廣泛、ID號全球唯一、多標識同時讀取的特點,可存儲1 024 b或2 048 b容量的數據,數據讀取速度為40 kb/s。實物標識中存放信息的多少要考慮到在現場運維工作時手持設備與后臺數據交換的問題,現主要供應廠商的手持設備基本配備了GPRS功能,但鑒于通訊傳輸穩定性問題,不能保證在任何時候能順利獲得中間件系統后臺數據,因此,要考慮設備信息在標識內數據存儲內容。
ISO/IEC18000—6B協議的標識內部存儲容量為2 048 b,即256 B,其對應地址為0~255。根據ISO/IEC 18000—6 B協議,標識內存劃分如下:地址0~7(8個字節):為標識ID號,在產品出廠時固化,不能修改。地址8~17(10個字節):預留給廠商。地址 18~223(206個字節):用戶信息存放區,可根據具體應用自行分配。地址224~255(32個字節):寫保護字節。
另外要考慮的是電網資產管理標識內容儲存信息。按ISO/IEC18000—6B協議封裝后的標識,內存存放字節為206個,而電網設備信息存儲的內容除了要考慮PMS系統與PM、AM聯動的因素,還須考慮相關內容的必要性問題。經過多年的實施,目前變電站標識內容存儲的信息主要包括銘牌型號、出廠編號、銘牌廠商、電壓等級、所屬變電站、投運日期、設備狀態、標識類型、計量單位、SAPID、SAP號、物資代碼,采用這種存儲內容方式,可以較完整地查看設備的基本情況和內容。
1.6 數據傳輸安全的需求
電網公司對外界的移動存儲設備或移動傳輸方式采用嚴格隔離的手段來防范數據風險,造成手持設備采集信息無法及時上傳到中間件系統,同樣,中間件系統的業務單據也無法方便地上傳到手持終端,而必須通過安全U盤經過多次轉換才能實現數據交換。由于操作過于繁瑣,會影響資產管理人員開展RFID技術應用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從根本上解決設備采集信息數據傳輸及安全問題。
1.7 貼標顆粒度需求
隨著電網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電網公司已開展PMS系統與SAP系統PM模塊設備同步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的同步。同步工作只針對主要設備,附屬設備暫不同步。由于同步工作對PMS系統的設備類型和某些字段維護要求很高,如PMS系統操作人員因業務不熟練或責任心不強,就無法同步到PM模塊,所以會影響與財務AM模塊的轉資及聯動工作。因此,以PMS系統數據為依據進行標識貼標,盡管顆粒度最細,工作量大,但可以在標識的貼標過程檢查PMS與PM的同步質量,并檢查與AM聯動的質量,這種模式對于提高賬(PM)、卡(AM)、物(RFID實物標識)相符率有著積極的作用。
2 RFID技術在電網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模式
RFID技術已在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上開展了不同層面的應用,技術實現模式是將實物標識粘貼在資產上,進行設備信息的存儲、免接觸批量讀取和數據傳遞。此舉可以實現對設備的全壽命周期的精準管理,通過對實物標識數據的日常運維,實現對設備的動態跟蹤管理,消除資產管理的難點、盲點和障礙,實現對資產設備的精確定位管理,其在資產管理領域的應用將有著非常良好的前景,并由此帶來高效率和經濟效益。
電網設備PMS系統將設備新投、設備退運、設備變更、設備調撥、設備報廢稱為異動管理,因此,圍繞RFID技術應用的相關設備信息采集和中間件軟件開發必須和PMS系統業務及PMS與PM、AM模塊同步聯動相適應后才能適應電網資產管理的實際管理要求。此外,重要的是物聯網RFID技術在電網公司開展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應用要充分考慮到電網企業資產管理實際應用情況,不要過分將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各階段的工作要求全部寄予通過標識來實現,將業務復雜化,既增加軟件開發難度,又增加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的工作強度和難度,反而影響RFID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經過多年來對RFID技術在電網公司實際應用的研究和總結,RFID技術在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典型應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3 RFID中間件業務系統
RFID中間件業務主要功能為:實現對RFID設備的管理,實現與PMS、SAP等系統的數據交換和賬、卡、物相符數據的比對、分析,生成各種管理報表;實現與RFID手持終端業務數據的上傳與下載,實現對實物標識的日常動態管理。
3.1 設備入倉庫后標識業務
設備采購入庫后,對于物資代碼已經和設備類型、資產分類建立聯動關系的物資,可以先期開始實施粘貼實物標識。管理人員在中間件系統中根據同步的 SAP MM模塊入庫單信息生成“實物標識粘貼業務單”,通過RFID讀寫器將物資代碼和設備類型等信息寫入實物標識,并將實物標識用雙面膠粘貼到對應的物資上。該階段實現以下功能:
(1)設備入庫成功后,新設備入庫時標識狀態為“已驗收”:
(2)對于設備技改、維修或變更拆回的電網設備入庫,標識狀態為“拆除待處理”。
3.2 物資直送現場標識業務
大多數電網設備直接由廠家送到施工現場,工作人員在RFID中間件系統發出“實物標識粘貼任務單”,通知現場管理人員及時通過RFID手持終端下載任務單,對現場物資設備進行驗收并開展標識粘貼工作。
該階段可實現以下功能:
(1)能夠對直送現場電網設備進行核對和驗收,對于下列問題系統可以做出提示或處理:
如果出現現場設備與“實物標識粘貼任務單”中清單信息不一致,系統會給出報警提示,由現場人員及時和倉庫管理員檢查核對。
(2)實物標識安裝后,標識狀態自動更新為“在建”。
3.3 完工投運后標識信息完善業務
基建工程完工投運后,在規定的時間在PMS系統錄入設備相關信息、調度名稱,RFID中間件向PMS系統采集信息后,由工作人員發出“設備投運標識信息維護單”,通知工作人員及時下載任務單到手持機中,在現場對已粘貼標識內信息進行完善或變更。
該階段可實現以下功能:
(1)能夠對現場設備的標識信息進行完善,如設備調度名稱,對于下列問題系統可以做出提示或處理:
如果出現現場設備與“實物標識粘貼任務單”中清單信息不一致,系統會給出報警提示,需要現場人員及時和PMS維護人員檢查核對。
(2)標識信息維護后,標識狀態自動變為“投運”。
3.4 技改大修標識管理業務
變電站因技術改造會增加部分設備,同樣需要粘貼標識,而大修或日常維修后,則需對標識信息進行更新。工作人員在RFID中間件系統中創建“標識安裝及信息維護任務單”,并通過手持式RFID讀寫終端下載任務單。對技改中新增的設備,需要粘貼標識;對拆除設備,則須將原電子標識拆除后重新安裝在拆除設備本體上,便于今后的再利用或報廢跟蹤處理;對于退役設備,則變更標識中設備狀態信息。
該階段可實現以下功能:
(1)對新安裝設備進行貼標。
(2)對退役設備,手持終端將標識狀態改為“退役”。
(3)對于拆除設備,手持終端將標識狀態改為“拆除待處理”。
(4)對于大修過的設備,手持終端將更改標識相關設備信息。
(5)對于日常維護后設備,在手持終端中輸入維護信息,上傳到RFID中間件系統。
4 RFID手持終端實現的業務
RFID手持終端系統實現與RFID中間件的業務對接,主要作用將RFID中間件上傳的資產新增、資產報廢、資產清查等任務下載到手持終端,完成采集工作后將結果上傳。手持設備也可以單獨完成設備標識的日常巡查業務。
4.1 標識日常運維業務
由電網設備運行班組定期開展標識日常信息掃描任務,同時核對標識信息內容與現場設備信息是否相符。
該階段可實現以下功能:
(1)能夠自動識別被巡檢的設備,自動與RFID巡檢任務單中的設備清單比對,只有是設備狀態任務單的設備才允許被讀取,系統能夠顯示當前設備的屬性參數信息以及歷史狀態信息。
(2)設備狀態掃描完成后,掃描完成的設備通過讀寫器更改電網設備狀態為“已校驗”,對存在問題的的電網設備,設備狀態改為“待核實”。
4.2 資產清查盤點業務
以往“紙質清查模式”存在數據重復錄入、設備漏查重查、過程失控、勞動強度大、清查流于形式等弊端,利用標識清查可以實現對清查過程全程監控的管理,避免了手工清查所產生的弊端,縮短了資產清查時間,提高了清查質量。
通過RFID中間件下載清查任務,手持終端下載清查任務單后即可開始清查,并將清查過程發現的問題在手持終端中予以記錄。
5 結語
隨著電網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深入以及PMS、ERP等信息系統問的聯動與集成,RFID技術作為資產管理中較先進的技術手段,必將隨著智能電網技術的推廣應用而加快實施,并為資產的閉環管理提供技術保障。RFID技術在應用推廣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制定統一的應用模式和標準
要在RFID設備及標識選型、業務流程、中間件集成等方面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并貫穿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各環節。
(2)推廣RFID技術應用要講究實效
開展RFID技術的推廣應用,要注重實效,要積極將PMS系統的常態運維和RFID實物標識運維結合起來。同時,將設備巡檢與實物標識結合起來,避免重復建設系統。
(3)要轉變設備運維人員的思想觀念
盡管RFID技術在電網企業的應用有一定的雛形,但大多數電網企業仍處于傳統的資產管理模式,對新技術應用的有抵觸隋緒。因此,要積極開展RFID技術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