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溫總理在視察無錫時指出,要加快推進傳感網發展,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從此,物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而公共安全領域作為物聯網應用的重點領域,具有與其它物聯網應用不同的特點和特殊的地位。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及矛盾交織并存,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本文將簡介公共安全領域物聯網應用(以下簡稱安全物聯網)體系結構及關鍵技術。
圖1描述了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的網絡架構,它的整體架構與物聯網的整體架構相似,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部分組成。但由于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它具有一些其它物聯網應用不具備的技術特點,總結如下。
感知層
被感知信息的類型多樣,實時性要求高,大多數信息的感知(如橋梁建筑物的安全狀況,危險物品的監測等)要求精度高且很難通過人工手段檢測。由于安全隱患的信息類型不確定性很高,在人員密集場所或高危生產場所應長時間部署大量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對感知層的組網策略、能源管理、傳輸效率、QoS、傳感器的編碼、地址、頻率與電磁干擾等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問題也是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能否成熟應用的關鍵。
在網絡層
由于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感知到的信息的涉及國家重點行業以及群眾的日常生活,這些信息一旦泄漏或不正當使用都有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以及人民群眾的隱私;因此,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的信息內容有必要通過專用網絡或者對3G移動網絡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進行傳輸,保證信息的安全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應用層
針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和安全隱患可能帶來的嚴重危害,需要建立專有的不同級別的公共安全物聯網服務平臺。服務平臺不僅應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及融合能力,還須具有安全隱患的識別以及預警能力,同時當突發公共安全事故時,及時聯動相關的職能部門進行應急處理,爭取將損失和影響減到最小。另外,將不同級別的公共安全物聯網平臺互聯有利于根據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最大限度的調配資源,便于公共安全事件的及時、有效、透明解決。
針對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體系結構的特點,其涉及到的關鍵技術主要有:
1.針對公共安全監測領域的專用傳感器的研發,包括增加傳感器的監測信息類型、提高監測精度、減小體積、抗破壞、增強感知信息的抗干擾能力和保密能力等。
2.大規模傳感器節點的自組織網絡、協作感知技術、安全接入技術等感知層網絡技術。
3.大規模傳感器節點的編碼、地址、頻率分配與電磁干擾等問題。
4.網絡層公共安全監測專用網絡的結構、通信協議、異構的網絡接入技術及網絡安全技術等。
5.應用層主要涉及海量信息的智能處理、分析、綜合技術以及統一的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服務平臺的架構等技術。
圖2描述了公共安全監測物聯網服務平臺的總體結構,系統平臺將接收到的海量信息處理分析后由相應的服務模塊進行處理,服務平臺可以根據不同的公共安全監測應用添加不同的服務模塊。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部門聯動系統負責當突發安全事件發生時及時調動資源進行應急管理,以減少損失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