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可追溯系統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至食品生產鏈的每一個環節。伴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爆發,食品溯源體系已有省市投入使用,但收效甚微。同時,我國食品溯源體系在建設與推廣方面也還存在一些瓶頸。
食品安全問題波及食品市場穩定,關乎公眾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感。而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有利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先生也曾一再強調:“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須嚴格把好食品安全關,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夠吃飯放心的食品。”
目前,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術大致有三種:一種是RFID無線射頻技術,在食品包裝上加貼一個帶芯片的標識,產品進出倉庫和運輸就可以自動采集和讀取相關的信息,產品的流向都可以記錄在芯片上;一種是二維碼,消費者只需要通過帶攝像頭的手機拍攝二維碼,就能查詢到產品的相關信息,查詢的記錄都會保留在系統內,一旦產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發送短信給消費者,實現精準召回。
溯源體系建設不是孤立的
食品溯源體系利用應用條碼、RFID、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建立起覆蓋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信息聯網系統。從食品生產到銷售過程進行編碼,形成一個以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市民可以隨時通過食品回溯系統查到生產、批發、零售等環節的詳細信息。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能快速識別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使得食品生產公開透明,有效監督企業提升食品衛生的質量。
同時,追溯系統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與其他質量管理體系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確保食品安全實施方法是HACCP、GMP和IS09000,都只是控制食品加工過程中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法,但缺少將整個供應過程鏈接起來的手段。
食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涉及環節眾多,各環節對食品安全追溯意識不足。食品可追溯體系包括生產、物流、消費、監管等方面,只有各方面無縫銜接,才可能使消費者看到食品的可追溯載體實現“環環相扣”,相關部門才能在必要時對問題產品一查到底,消費者也能在第一時間獲得保障自身利益的信息。但要實現這一點并不容易,每個環節的責任人對可追溯體系的認知程度并不相同,各環節的可追溯工作還有待加強。這些不僅需要監管部門的督查整改,更需要經營者知道可追溯的重要性,認可并參與到這一制度的建設中。
加快物聯網建設拒絕紙上談兵
現有的溯源技術大多基于以物聯網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如RFID、紅外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利用這些技術,才能對農產品和食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監管,建立起責任追溯機制。但是,很可惜的是,真正基于物聯網而不是帶有物聯網特征的技術的溯源平臺似乎還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建立基于物聯網的溯源系統或平臺,標識是其關鍵,只有統一或間接統一的標識系統,才能兼容各類產品和系統,打通上下游生命鏈,進一步增加可移植性,降低成本。
由于各類標識編碼標準復雜多樣,統一標識這種理論上最優的方案,實際中實施的可能性極低,通過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標識解析服務達到間接統一標識是一種可實施的方案,基于標識解析的基礎設施,建設食品溯源的工作也會大大簡化。現在物聯網標識解析服務已經開始逐步在各個物聯網應用領域開始應用。
查詢系統為何無人問津
在上海在許多超市的蔬菜和肉類柜臺附近,都有一臺蔬菜肉類溯源機,市民可以在這臺機器上查詢豬肉、牛羊肉、蔬菜、水產等多種食品的產地、運輸等信息,不過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機器前大多冷冷清清乏人問津。
據了解,其實操作并不復雜,只需要將食品價格標簽上的一行追溯碼輸入進去,就可以查到相關信息。不過,因為是聯網使用,查詢速度時快時慢,有時還會碰到網絡連接失敗等情況。而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即使知道如何使用,要輸入一行長達20位的數碼,也實在覺得麻煩。本來是一件方便消費者的好東西,卻少人問津,除了宣傳、指導不夠,在一些細節上其實也可以更人性化一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二維碼等電子追溯成先行軍
根據食品溯源問題的技術需求,系統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到食品生產和食品運輸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要考慮企業管理者、監管機構以及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整個系統以生產鏈條為主線,引入了二維碼、電子標簽等信息化手段,采用CS/S和B/S構架。
據了解,根據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無錫將建立全市統一的綜合性食品質量溯源管理物聯網基礎技術平臺,擴大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標簽的食品安全可追溯范圍,進行源頭供應、處理、流通(包括批發、配送、零售和團購等)和消費各個環節質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管理,實現對地產環境和農產品相關信息的實時采樣、傳輸、處理和遠程監控的智能化。重點選取果蔬、畜禽、水產三個子項目分別實施。
同時,政府在食品安全溯源方面已經有所作為。北京、吉林、河北、江蘇、甘肅等地工商部門在部分地區試行推廣食品安全電子監管平臺建設;山東、福建、廣東等地工商部門以信息化技術為載體,著力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同時,為了搭建農業現代物流全供應鏈管理平臺,進而實現農產品質量管理與可追溯,農業部所推行的“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追溯”項目。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了計劃用三年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我國正在進行3批共35個城市的食品溯源體系建設試點,首批10個試點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體系并投入試運行,初步實現了追溯功能。在 2013年4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建設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統一追溯編碼"等要求。此外,在今年7月初,衛計委已發布了《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其將替代過去的《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并進一步細化《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對食品生產過程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更新原標準中不能適應當前食品生產現狀的內容,以加強引導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