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做個不成熟的分類,一類是單品產品,舉個例子,網絡安防攝像頭,門磁傳感,這些在不依托其他產品情況下可以有個較好的需求對應,所以發展是較快的。二類是閉環內系統性產品,像是迪卡儂,zara等服裝廠家,現在熱炒的生態農業全程可追溯,都是在一個閉環的系統內,通過類rfid產品做到產品的全程管理。但這有個核心條件就是閉環。三類就是題主覺得比較慢的部分了,主要牽扯到產業內和產業間的整合,這里面涉及的內容太多了些。
各閉環體系自己通了之后是行業內各體系間的打通,這牽扯個體利益,讓阿里和騰訊搞在一起他們會不會爽。再一個是各行業之間的打通,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就要建立關系,環節極其復雜且不可控,難度再次提升。考慮國內的基礎產品供應的復雜性,各環節間需求分歧不對等造成整合困難。這些問題都遠遠超過技術本身的難度了。
技術上其實也有類似整合的問題,物聯不是簡單的rfid,而是云計算,大數據,綜合傳感技術,各種協議,但這些東西對用戶都偏向虛無,技術本身畢竟還是用戶需求來推動的,但現在需求都偏向于概念,并不是簡單的識別一個人臉是誰這樣子的直觀場景。而且同樣一個需求原來推動某種技術的發展,現在要推動大量不同種類技術,同樣的推動力推動起來可能就沒那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