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創新中心落戶上海
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由復旦大學、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三家單位共同發起,逐步吸收更多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打造國家集成電路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著力解決我國集成電路主流技術方向選擇和可靠技術來源問題,為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和知識產權保護。
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以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中試為目標,專注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布局傳感器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和物聯網應用方案等領域,以“公司+聯盟”模式運行,力爭打造世界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
據悉,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落地張江,而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落地嘉定。據最新統計顯示:張江已經聚集了國內外知名集成電路企業200余家,形成了目前國內最完善、最齊全的產業鏈布局。而智能傳感器最重要的應用就是智能駕駛了,嘉定目前已經聚集了多家智能汽車研發中心,并且已經開始了無人駕駛汽車的路試,還擁有國內第一個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場,大量應用智能傳感器。嘉定已經具備了聯合傳感器上下游及產業鏈龍頭企業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形成“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打造世界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的條件。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表示,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正步入顛覆性技術變革時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
“當前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快速興起,智能傳感器作為重要的信息和數據來源,已經成為各種智能物聯體系架構的基礎。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的啟動,將成為中國創新型產業向智能化轉化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中科院院士、上海微系統所所長王曦說,中心將以“公司+聯盟”模式運行,為物聯網應用發展奠定基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傳感器創新中心。
國產芯片板塊應聲就漲
上海的兩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含金量非常高,有排他性和唯一性。據業內人士透露,集成電路和智能傳感器是高技術含量的關鍵部件,如果不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會被人在核心技術方面“卡脖子”,因此建設國家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對上海乃至全國意義重大。
集成電路是工業的“糧食”,其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該產業如何通過創新來實現轉型升級很關鍵。
目前上海在全國集成電路發展是最早的,在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材料、工藝都是全國最先進的。所以研發“中國芯”的責任,上海責無旁貸。
近日以來,集成電路等相關板塊受益于國家創新中心的建設表現相當不錯。昨天,芯片國產化板塊領漲各個板塊,漲幅達到5.75%,國科微、阿石創等五家公司漲停,上周開始,板塊個股已率先實現反彈。
《中國制造2025》提出,將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等五項重大工程,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按此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建立40家左右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據悉,目前我國已有5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分別是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北京)、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西安)、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沈陽)和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