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綜合商社丸紅(Marubeni)已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旗下Global Power Synergy(GPSC)簽訂基本協議,將在GPSC現有發電廠安裝感測裝置,搜集并分析電力設施運轉數據。
GPSC位于泰國東部羅勇府(Rayong province)1座天然氣發電廠,可能成為首座安裝相關裝置的設施,預計最初6個月將先透過感測裝置進行初步數據搜集,隨后配套人工智能(AI)系統即會上線。
系統可告知發電廠管理人員最佳操作設定,以及運轉出現差錯的風險,以避免發電設施意外跳機。丸紅泰國電力計劃部經理人Masayuki Nishida表示,發電機制造商通常亟欲提高發電效率,那怕只提高0.1%都好,但“這些數字系統可以做得更好”。
目前即使在先進國家,利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進行智能發電都仍屬少見。丸紅與GPSC的計劃將是泰國首例,預料初期成本就達數百萬美元。GPSC將視羅勇府該座電廠使用結果,決定其他發電廠是否也將采用此系統。PTT則打算在旗下工業設施更廣泛引進IOT技術。
報導指出,與我們同樣依賴化石燃料發電,但東南亞國家正積極引進先進信息科技(IT)技術,以提升化石燃料發電效率,并改善對環境的影響。印度尼西亞國營電力公司PJB上月才與美國通用(General Electric,GE)簽約,在旗下21座發電設施引進GE的物聯網平臺Predix。
根據GE,每座發電設施將需安裝數千個感測裝置,用來搜集大量數據并進行分析,借此可得知造成設施失靈或故障的根本原因,使電廠能“更好地預測并防止設施運轉中斷”。
包括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在內,東南亞6大經濟體2016年用電量合計達9000億kWh(千瓦-小時),比2007年增長了60%,而且預料即將超越日本。日本年度用電量約1兆kWh。這些國家均試圖優化現有發電設施,以提高發電效率并壓低新設備成本,能源全靠進口的泰國對此格外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