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與制造業的互聯網化關系密切,伊云谷數字科技解決方案架構師林怡君指出,尤其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除了需要建立在原本互聯網的基礎外,再加上智能感測與通訊,可以讓原本不智能,不能連上網的對象,變成智能上網產品或機器,也讓物聯網成為工業4.0的核心技術之一。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物聯網IoT裝置數量不再是倍數,而是呈現指數性的成長,也意味著管理者需要管控更多裝置,而且管理范圍可能遍及全球。林怡君指出,如何彈性擴展,很快地的整合云平臺及行動裝置,如何安全的管理裝置,與cloud/mobile apps整合、分析等,更多的SDK和工具方便開發人員快速上手,這一連串的過程,要如何在云端快速實現,也就成為主要的挑戰。
林怡君認為,Amazon Web Service(AWS)會是物聯網裝置管理平臺的適當選項,目前已經推出2,208種服務,創新速度非常快,管理者除了不需要前期的機房建置,也不用擔心運算能力是否足夠,而且亞馬遜在全球都有布建機房,預計到2018年,全球就會有20個機房,方便管理者進行全球化布局。
目前AWS也已提供IoT平臺服務,可以讓用戶將裝置連接至AWS服務和其他裝置。AWS IoT在聯機時提供共同身分驗證及加密,如此一來,絕對不會在未驗證身分的情況下在裝置與AWS IoT之間交換數據。
林怡君指出,AWSIoT支持雙向證書認證,用戶可以透過IoT裝置直接產生憑證,只要在裝置出廠前,預先部署好證書在裝置上,用戶第一次連接裝置便可連上IoT平臺。
用戶可透過注冊身分來管控設備,若要汰換設備可以直接在平臺上處理,可以記錄軟件的出產日期,裝置的有關屬性,可以手動操作,也可以利用大批加載注冊表信息,幫助用戶更新或處理,不用飛到全球親自處理。
由于不同的裝置會提供不同的訊息,不同的客戶需要不同的裝置訊息,需要交換器(Gateway)來處理,用戶可以透過虛擬機來管控,隨著設備數量的增加,可以隨時擴充,可以進行訊息托管,把訊息收進來。
林怡君指出,訊息采擷結束后,還要針對設備溫度或商業邏輯,訂出不同的規則,經過消化處理,才能變成有意義的數據。用戶只要下一個類似SQL的語法,就可以管理鏈接到AWS上的裝置,還可以推送通知,需要快速部署,而且有大批量的數據要處理時,利用AWS IoT可以快速地跟第三方解決方案整合。
但網絡環境不是很穩定,工廠連網有問題時,該怎么辦?林怡君指出,AWS IoT的Shadow功能,可以自動記錄裝置最后的聯機狀況,自動學習并預測未來可能需要執行的狀況,而且透過簡單的語法即可使用。
由于在數據成為價值的過程中,不管是搜集信息,或是透過AWS可以儲存及運用信息,最后形成商業智慧,三個階段的每一個階段都很專業,用戶一定要慎選工具。
林怡君以Mobagel為例指出,前端數據搜集完成后,還可以預測未來,對以制造為主的產業特別需要,如果應用在制造業,如工具機、風扇及管線等設備,只要可以預測何時需要維修,就可以做到生產優化。
林怡君強調,未來的競爭及決勝點在于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物聯網IoT真正的價值在于背后的數據,如何轉換成有用的價值,轉換成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