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這座萬億級金礦,正在引起企業爭搶,既有GE、西門子等國際工業巨頭,還包括谷歌、微軟等科技企業。
然而,很多企業只是出于緊迫感和跟風,匆忙上馬物聯網相關項目,他們對于如何釋放物聯網的商業價值,依然感到一片混沌。
根據德勤5月發布的《物聯網工業領域價值報告》,雖然89%的受訪企業認同在未來五年內物聯網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72%的企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嘗試工業物聯網應用,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制定了較清晰的物聯網戰略和規劃。
德勤認為,企業若想借由這一新興領域創造出新的收入來源、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就必須制定出全局的、清晰的戰略,否則只能利用單項技術解決離散問題,GE、西門子正是因為早在十年之前,就明確了今天物聯網戰略方向,才能綜合利用多種技術,變革企業的運營方式。
但另一方面,工業物聯網的運用,對企業的組織文化、基礎設施、技術能力和人才資源等各個領域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只是一味“求大求快”試圖解決全局問題,而不尋找突破口,很容易弄巧成拙,令企業轉型陷入停滯。
GE在2013年發布了數據業務平臺Predix,陸續開發了近40款工業互聯網應用程序,通過這一撬點,幫助GE實現全面數字化。只有當一系列小的目標達到時,大的變革才可能發生。因此,在長遠規劃之外,企業應從小處著手,重點實施具體的試點項目。
之前我們曾在《物聯網的金礦到底藏在哪兒》一文中分析,物聯網之所以商機滿滿,是因為它不僅給產品、設備管理帶來新鮮血液,還能幫助決策者更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客戶、產品和市場,從而協助企業開發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所以,當戰略和突破口準備好之后,企業就應該特別關注產品生命周期和客戶生命周期。
而推動上述兩項工作的關鍵,在于企業將產品的一次性交易轉化為持續收入來源。例如嘗試“制造即服務”(Manufacturing-as -a-Service) 模式、“按使用付費”模式 (Pay per Use),不斷擴展客戶關系。
三一重工正利用物聯網,將產品銷售拓展到金融服務領域,他們聯手創投機構,成立了國內首家基于物聯網的專業保險公司。一般而言,財險公司因缺乏對設備技術參數、施工風險、操作熟練程度的了解,難以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不愿對制造產業承保。在這種創新方式里,三一重工推行“制造即服務”,對投保方的設備做實時的關注、透明的維修,量付保費模式(Usage Based Insurance)的應用,也使投保方進一步降低保費成本。
眾所周知,在物聯網的應用過程中,會產出數以萬計的大數據。但是根據德勤的調研,大多數企業仍習慣利用采集到的數據,解釋業務歷史表現的規律和根本原因,而非用于預測性分析——它們普遍處在數據應用的感知階段,而非行動階段。
但實際上,物聯網對于決策的支持,才是它身上最寶貴的“金礦”。
比如,隨著汽車行業市場的成熟,保留客戶變得愈加重要。其實,如果對客戶生命周期每個接觸點,進行數據分析,就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
分析主機廠和經銷商的客戶信息庫,可以發現客戶詳細聯系資料中不準確或不完整的地方,將此信息與每位客戶優選的聯系方式相結合,主機廠就能找出客戶流失的原因,并設計出新型的客戶信息管理方法。同時,如果加強互動(由價值鏈服務和產品驅動)和客戶滿意度(由客戶體驗驅動)的全面分析,就能最大程度上實現客戶保留。
當然,由于工業物聯網的互聯互通性,它整體系統的建造,非單一廠商能夠獨力完成,而是需要塑造出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
GE正與戴爾、EMC、微軟、SAP、諾基亞等數十家公司合作構建Predix平臺,讓合作公司在平臺上開發新的工業應用程序,同時允許客戶使用增值應用程序。無獨有偶,霍尼韋爾、施耐德、思科、IBM、埃森哲等公司也在合作開發工業物聯網平臺。
這一幕似曾相識。
20年前,市場上曾充斥各種互聯網搜索引擎,但留到今天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數,德勤指出,物聯網平臺市場的整合與淘汰,即將在2017年爆發。Infobright首席執行官唐·德洛赫(Don Deloach)表示,“目前市場上大約有700個物聯網平臺,我們也許能看到20個贏家,隨著競爭加劇,最終只剩下3、4個。”
像GE一樣成為生態系統的搭建者和主導者,顯然并不適合所有工業企業。企業需要明確,自己究竟要成為系統的搭建者,還是模塊化產品的提供者,或者渠道搭建者?而這一切取決于企業自身的業務設計,和對最終用戶的了解程度。
在共享經濟時代,盡管Uber和Airbnb沒有資產所有權,但它們一樣利用資產創造了新價值。同樣變化也正在制造業內發生,新的生態系統,將促成有前瞻意識的制造商突破邊界,以新的方式來擁抱他們并不具備的能力。
2016年,一家“微型工廠”試圖顛覆汽車工業——GE和Local motors合作打造的汽車制造工廠First Build。在這個開放性的全球社區里,無論是專家還是菜鳥,只要你熱愛汽車,愿意分享創意,就可以提交策劃,一旦你的創意有超過一定數量的用戶預定,GE公司就會將其付諸生產。
當然,物聯網雖然為企業帶來了層出不窮的商機,但它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
隨著每個產品、終端都實現了互聯互通,從保護數據到保護系統性能,企業面臨的信息安全壓力越來越大。一旦被入侵者攻擊,不僅內部操作系統無法正常使用,大量隱私信息如核心工藝參數,被竊取的風險也會持續提高,甚至關鍵基礎設施的工業設備,會遭到入侵者的控制或破壞,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如今,許多公司開始建立有關信息安全的架構和機制,試圖將安全風險降到最低。由于生態系統的復雜性,每一位生態參與者,應在系統內明確每一方所需承擔的責任、責任的起點終點,評估每個節點的潛在風險,才能確保各方都為自身制定更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盡管面臨安全性問題,但是由于物聯網正在幫企業從過去一次性的交易,轉變成長久的客戶關系,它繼續襲卷工業領域的各大產業的勢頭,依然無法阻擋。
各位淘金者是否能夠真的挖到金礦,就要看你是否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戰略、突破口和生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