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也必須作為基礎建設般的廣泛推動,而非只是目前單一主題的推動。
試想,若有機會如同當年Intel和其他原廠一樣,把區塊鏈作為基礎建設的技術規格,偷塞到物聯網的產品中,當數量級達到萬物聯網的樣貌時,又會發生怎樣的情況?
你的個人資料可以獲得有效的保障,做各種在線或線下的交易時,我們不再因為信任問題而需要你的個人資料,但又能確保交易的可靠,做到真正的匿名認證。各種在生活環境中監控的傳感器,不需要經由云端來做交易或信任認證,可以以小區域的自我交互認證,提升傳感器網絡的效率效益。
試想,你家的洗衣機或許三個月才需要連一次網,卻需要一朵云在那邊等著服務,而且往往在使用者需要用服務時,很容易出問題。也許,有很多企業認為這不是問題,然而,這也表示你賣出的產品數量級還不夠大,所以當然還不會面臨到這些問題。
要如何能達到價值的重塑?就是當區塊鏈能夠成為基礎建設而存在時,你會發現網絡和計算機科技才能真正與人類生活的真實樣貌接軌,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區塊鏈特性,不能刪除或者修改記錄,只能新增和更新。那就跟現實的世界一樣,加上“時間軸”。在過去許多號稱具備信任感的系統,例如ERP中的原則,也有不可刪除的特性。不過,有趣的是,也就是因為他們支持了修改記錄或者刪除的功能,業主才會想買。
然而,當今天你的基礎建設的特別只能新增,那連你使用系統的文化和方式,都必須因此而修正了。
理解完上述特性之后,甚至還有更多有趣的應用產生。我突然覺得現在正在導入區塊鏈技術的銀行們,真的好聰明。為什么呢?因為過去銀行為了建構消費者對銀行的“信任”,投資了大筆資金,這也代表信任的成本很高。
但是,對銀行來說,透過區塊鏈技術,等于可以無痛、無痕的讓消費者在持續的信任中,透過區塊鏈技術大幅改善原本的“信任成本”,意思就是,銀行不但能提高效率,毛利又能上升,何樂而不為?
或許,數十年后,銀行也真的會被顛覆掉,但從現在到那個號稱會被顛覆掉的“未來”之前,仍有好幾個世代得走,透過區塊鏈先優化強化自己的內在,進而創造自己能夠變形的未來,有何不可?
我看到的反而是號稱擁抱高科技的臺灣高科技業,才是真的比銀行更加保守的行業,這也是個有趣的現象!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