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能提升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加強質量控制,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安全風險,以及強化整個制造流程的可視性。新一代傳感器亦能辨識人類難以發現的缺陷,而傳感器所收集的數據能用于改善制程、簡化操作及提高生產率。然而制造廠在導入物聯網時,向員工說明物聯網的優點為優先必要步驟。
根據Interesting Engineering報導,企業若想在制造廠導入物聯網技術,須先制定計劃并貫徹執行。在開始整合物聯網計劃前,應先與IT人員討論,征求選擇軟硬件系統、建立存取策略等方面的意見。
符合企業使命
更重要的是,物聯網整合計劃要符合企業的目標和使命。在關注安全性同時也要花時間確保網絡安全。企業也務必要讓客戶了解其物聯網計劃。與合作伙伴或投資者密切合作的企業,應將對方納入決策過程。如此一來不僅能確保升級過程中的溝通順暢,且能大幅提升成功實現物聯網部署的機率。
分析當前基礎設施
事實上,許多工廠已具備高速網絡交換機、以太網絡、專用IP位置等必要基礎設施,僅須添購一些額外設備就能開始導入物聯網。
培訓和指導員工
企業應從群體演講開始向廣大員工介紹物聯網基本概念。但員工對此議題的背景知識可能有所不同,有些職務須與物聯網有更多互動,因此尚需佐以一對一的培訓課程。如有必要,企業亦能考慮提供結構化培訓課程。許多私人及學術機構已提供物聯網相關課程,很適合培訓與企業IT系統直接互動的人員。
控制用戶訪問權限
企業可監控物聯網的訪問權限,根據部門或個人職務建立訪問權限,能讓物聯網平臺更安全。例如,自動提款機(ATM)大廠Diebold就嚴格控制其承包商和現場服務代理商。該公司借助物聯網管制及監控網絡存取,且能比之前更快辨識潛在威脅。
消除人與機器人之間的鴻溝
物聯網相當依賴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但制造業的眾多勞工卻遲遲不愿接受物聯網技術。畢竟,將自動化系統導入工廠無疑將導致員工失業。因此向現場員工說明自動化計劃可輔助其工作極為重要。向員工展示機器人能讓工作更容易,而不是要取而代之,是讓員工接受物聯網計劃的關鍵。
為新設備預做準備
為盡量減少添加新硬件時的系統停機時間,企業應事先規劃未來的存取策略、管理策略和整合計劃,以確保在出現新趨勢時的競爭力。
分析潛在風險
未適當分析潛在風險前不要導入物聯網計劃。雖然可能無法考慮所有情況,但企業可利用對最近和當前風險的了解來衡量未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