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化時代,似乎每天都子在創建首字母縮略詞。為了幫助解讀這些術語,我們最近與Blue Hill Research合作,創建了企業移動首字母縮寫詞匯表。以下是我與Blue Hill的創始人兼研究員Ralph Rodriguez和研究員Charlotte O'Donnelly的對話。
BI ——商業智能:物聯網是如何影響BI和企業對于大數據的戰略/技術?
Charlotte O’Donnelly :過去,BI的挑戰是確定最有價值的企業數據,并確保其收集方式能夠方便以后使用這些數據。物聯網設備生成數以千計甚至數以百萬計的日常數據點,帶來新的挑戰:數據量、數據種類和速度——大數據的這三大挑戰。比如,飛機上的傳感器和聯網設備,在一個航班中可能會生成1TB的數據。
物聯網將每個業務訪問點轉換成一個新的潛在數據源,因此從更廣泛的數據源,更大的數據量,并且每秒都在發生變化的數據中獲得BI和見解。企業物聯網戰略必須是實時的,而不是基于歷史數據來源,必須包含更多類型和字節的數據。
由于不缺乏大量的數據或指標(GPS位置、溫度、輸出、速度或時間),因此,物聯網帶給BI的新挑戰是,一個企業如何妥善管理和分析這些所有運營領域中似乎無限的數據。
CoIT ——IT消費化:CoIT是否影響企業物聯網行為?這個行業的CoIT會像其他技術(比如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帶來戲劇化的企業級別影響?O’Donnelly:令人驚訝的是,物聯網的采用正在顛覆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道路——最初是在工業和企業領域,然后滲透到消費前沿。隨著工業物聯網的發展,企業正在投資和開發使現有設備和機器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CoIT涉及到行為改變,則促使企業購買和使用新設備。
到目前為止,聯網消費設備的價值不斷增加,而且更新奇。許多早期的消費化物聯網設備,因為有較大的安全問題,減緩或完全中斷了實施。
安全正在影響消費和企業領域的開發和行為。制造商越來越重視全面的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保護零部件、設備、應用和云系統。大部分是因為消費級別的漏洞,從而導致設備的廢棄和/或法律懲罰。在企業層面,安全漏洞可以讓公司破產,或至少顯著影響其品牌聲譽和其正常運營。
IoT——物聯網:隨著物聯網變得更加突出,企業是否要單獨管理它,還是將其歸為移動化和/或IT?這會發生改變嗎?O’Donnelly:企業以一種零碎的方式投資物聯網,導致大范圍的管理項目和部署。一些企業將物聯網網絡連接歸為現有手機合同下的移動化。許多企業在內部管理部署,并缺乏一個對費用、數據、使用情況和未來戰略的清晰視圖。當前的管理方案都缺乏可見性,和潛在的項目范圍蔓延,特別是隨著企業物聯網投資不斷擴大。
在未來,企業可能會試圖將所有信息技術資產(移動化、機器對機器、云、物聯網和傳統遺留基礎設施)都整合到IT管理。 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IT需要將企業內電信、供應鏈、采購部門內幾乎所有的決策者都包含在內,因為傳統上,企業的IT資產購買者和建立運營商賬戶或支付賬單的并不是同一個人。物聯網會徹底的改變整個業務運營的范圍(和移動化類似,但是規模更廣泛);其管理需要一個包羅萬象的,企業范圍的戰略,而不是部門或區域級別。
MNO——移動網絡運營商:無線運營商物聯網管理和其他移動設備有什么不同?MNOs對于未來幾年內全球物聯網設備的增長有什么準備?O’Donnelly:物聯網設備有著和移動設備不同的連接需求。對于運營商而言,在現有的網絡頻譜上,管理物聯網設備是很昂貴的,因為它可以用于更高的營業收入賬戶,比如暴利的智能手機合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運行設備相對便宜,他們只需要一個基本的連接,但企業可能有成百上千的設備想要連接,這為網絡運營商支持帶來了帶寬的挑戰。因此,許多運營商都不愿意開發物聯網設備專用頻譜。
此外,現有的蜂窩網絡覆蓋不夠寬泛,無法滿足物聯網設備所需要的連接。蜂窩網絡還沒有完全覆蓋,在偏遠地區還有地下經常無連接。
MNO目前正在升級現有網絡,或構建全新的專門支持物聯網和這些設備產生的大流量的網絡。運營商也與大型全球物聯網企業合作,比如IBM圍繞設備和網絡數據構建分析功能。
M2M——機器對機器:M2M和物聯網技術有何區別?是分開管理和/或共同管理更有優勢呢?O’Donnelly:M2M指獨立的網絡設備,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由一組傳感器從一臺機器向另一臺直接通信數據,往往通過定制設備,而無需人工干預。和物聯網不同,M2M只傳送機器之間的數據,而不是向一個集中型計算機或網絡,這意味著M2M交互輸出更簡單。盡管M2M的數據傳輸不需要人工干預,但是通常需要高級別的數據分析、解釋和輸出可操作性的任務,比如修復損壞的機器。
在企業成功管理物聯網之前,它必須能夠管理移動性和M2M設備。運營M2M連接的標準,和很多移動化和物聯網的標準相同,比如蜂窩、藍牙、Wi-Fi、無線射頻識別(RFID)。因此,企業應該在同一個項目下,管理M2M和物聯網(還有移動化),因為很多功能和需求輸出都是相似的。在物聯網的開發中,目標是設備和數據最終能自我管理,能夠獨立運行,而無需高級別的人工分析和決策。將M2M和物聯網設備歸于同一個管理項目下的企業,能更好地將遺留M2M數據和設備,轉化為現代化的物聯網系統。
OEM——原始設備制造商:最近,物聯網設備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一些專家指責缺乏行業范圍內的設備制造商安全標準。制造商在做些什么,來加強設備安全并防止未來的攻擊?Ralph Rodriguez:物聯網設備仍缺乏行業標準,因為跨區域的全球競爭格局。電子零件制造商和組裝工廠大部分都位于亞洲,然而,嵌入式軟件(設備的可操作部分)是全球采購的,在行業內非常謹慎,更不用說制造商關系。標準生產流程是問題的一部分,比如在美國和德國制造的設備,和在日本或中國制造的設備標準不同。當附加軟件時,相同的基本設備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獨特的安全性配置文件。開放信任協議(Open Trust Protocol)的開發人員考慮的一個方案,是提供一個安全的通用架構和代碼管理系統,來保護物聯網和移動設備,免受惡意攻擊。問題是從開放式系統互連(OSI)模型內的哪里開始,但這完全是另一個話題了。
創建一個標準的首選方法,是通過私營企業和聯盟之間的合作,專注于他們各自的特定行業。政治干預會導致額外的復雜性,因為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了解游說的影響,從而導致標準淡化,或者,更糟糕的是,標準不公平的傾向于一個單一,大型的,人脈廣的制造商。我比較傾向于美國參議員Mark Warner的想法,他提倡基于行業的協議和方案。
多年來,我們已經在OEMs,主題專家和標準團隊之間合作。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有一個通信技術實驗室,來檢查物聯網語境和電信網絡的安全。此外,其他積極致力于物聯網安全的知名機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關鍵是讓行業內人士意識到“合作競爭”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就像VCR行業,曾經互相爭論,無法制定全球化標準。但是,我的VCR沒有攻擊我的房子,切斷我電源的能力。
RFID——射頻識別:在今天的物聯網環境中,射頻識別技術發展的怎么樣?現在企業使用射頻識別和幾年前有什么不同?Rodriguez:射頻識別,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的,都不是新技術,它用于幫助管理全球供應鏈,現場使用采用,并且爆發式的物聯網實施也會很快到來。作為一位全球半導體自動化公司的CTO,也該輪到RFID輝煌的日子了,特別是被動的超高頻(UHF)RFID標簽,預計將發展為100億活躍感覺形態。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熱點,那就看錢流向哪里。值得關注的一個公司是Qualcomm,剛收購了NXP。雖然零售業取得了很多進展,并帶來很多市場新聞,傳感器標簽和如何最好的管理正在涌現的物聯網競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