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先講道理,后擺事實,核心是一張難得一見的匯總表,毫不夸張的說,這是一篇前所未有的走心文。
大多數人還沒意識到,物聯網已經進入了一言不合就并購的野蠻階段,瘋狂的資本高頻介入。
自古以來科技浪潮的起伏都是由兩個關鍵因素推動的:一是技術革新,二是資本運作。資本運作涉及投資與并購,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以投資為主,隨著企業與技術的成熟度逐步提升,物聯網領域的星星之火也漸成燎原之勢,并購的春風橫掃了整個產業鏈。
根據安永的最新數據,2016年全球并購交易總額達到4,666億美元,比2015年提高2%,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并購交易的核心就是物聯網IoT,2016年的交易額比2015整整翻了3倍,達到1,034億美元,尤其是圍繞車聯網進行的并購尤為猛烈。安永的詳細報告稱,2016年物聯網交易量增長30%,高達221筆,價值增長了203%,突破千億美元。
圖:引領2016年并購交易的核心因素
在2016年,無論是科技公司還是非科技公司,都在圍繞數字化轉型進行艱苦卓絕的并購交易,針對物聯網項目展開的購物狂情結,如剁手魔咒般在各種公司之間肆意蔓延。這其中不乏巨頭大手一揮買買買,也隱約藏著小企業無奈之下的報團取暖。并購橫貫產業鏈各個環節,從芯片、云平臺、通訊技術到物聯網安全、智能應用、解決方案…不同種族、不同地域,早已互通有無甚至聯姻結親。
根據安永和福布斯的預測,2017年物聯網仍將是并購交易的兵家必爭之地,市場或將頻繁出現資本流星雨,其炫目程度可能遠遠超乎現在企業的預料。
你一定想問,物聯網為什么引領了這一波并購交易的熱潮呢?簡而言之,因為屁股決定腦袋,買家的屁股決定了買家的腦袋,賣家的屁股也決定了賣家的腦袋。
咱們先看買家的屁股。買方市場現金充裕,利率較低,他們希望花錢搏個好未來。《生活在極限之內》的作者加勒特曾經說:“在一個有限的世界里,高速增長必然是自我毀滅的。”巴菲特也多次在致股東信中引用這個觀點,“高成長終有一天會被自己所束縛。”對于經濟、人口、生態、企業發展,這一規律都非常適用,不少買家都感受到了天花板的壓制。
不過物聯網等高科技的蓬勃發展,似乎是目前唯一的暫時性不受這一規律約束的領域,因此也就成為買方突破發展瓶頸的靈丹妙藥。但是由于新技術的迭代趨勢實在太快,買方的屁股明顯跟不上技術演進的腳步,要想一直沖在風口浪尖,勢必得搭上一艘快船。
接著再來看看賣家的屁股。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從來都不是激烈,而是慘烈,即使有一個TB的黑科技“武功”加持也未必能打出一片天下,營銷、管理、資本必須齊頭并進。霍元甲說:“世上的武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習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通過競技我們可以發現和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我們真正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賣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面臨從0到1的創業文化與從1到N的專業文化之間的沖突,一種是創造新的價值和盈利模式,一種是復制現有的模式賺取規模利潤。但是市場顯然沒有給賣家足夠的發展時間和包容,近處的前期投資者追求快速回報,不遠處修煉了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武功”的競爭者虎視眈眈。趁著發展勢頭不錯,給屁股找個優質靠山不失為“荒野求生”之上策。
觀察2016年的并購交易,還會看到一個有趣的趨勢,就是主流非科技企業買家正在入場。隨著非科技類公司的持續轉型,軟件開發和數據處理能力逐步增強,正逐漸威脅和削弱著科技公司在物聯網領域的優越感,非科技類公司買家占到2016年全年科技并購交易額的23%。
話不多說,拋出本文的核心,2016物聯網并購交易TOP30匯總表,其中包含多起當時業內人士直呼看不懂的物聯網戰略并購。
2016物聯網并購交易TOP30匯總表(按照并購價格降序排列)
好吧,被你發現了,這部分屬于文末的彩蛋。
看完了全球再來說說中國的情況。在筆者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分析過新三板創新層中的190家物聯網公司,他們盈利好、成長快和潛力大,這個資本并購的“狩獵場”無疑引起了各方關注。
圖:190家新三板創新層物聯網公司圖譜分布
下手快的公司已經紛紛行動,華勝天成在今年2月底發布公告稱擬成立物聯網基金,認繳總規模為約22億元,華勝天成或其子公司以不超5.9億元參與認購。該基金將主要對物聯網芯片企業及物聯網芯片的上下游企業等非公開交易的企業股權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股權投資、準股權類投資。
更進一步,上市公司還可借助PE的力量去提前鎖定特定標的企業并完成收購,不錯失良機的同時掌握主動。這種模式的特色在于金融機構不主導企業并購戰略,相反是與上市公司一同發起成立并購基金,并根據企業需要去完成收購,待整合一段時間后,再按照雙方約定由企業購買或通過二級市場轉讓股份。
比如新天科技借道物聯網產業基金收購華奧通的案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新天科技設立的物聯網產業并購基金總規模5億元,通過受讓股權和增資的方式收購華奧通51%的股權。華奧通主要基于各種最先進的短距無線通信技術和芯片開發無線模塊和應用系統,在NB-IoT和LoRaWAN等低功耗廣域網的技術應用的開發上領先于市場,并在國家電網四表集抄項目中獲得了試點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