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智能手機已經廣泛普及,但互聯網在產業界的應用還遠低于人們的想象。大部分工廠里的大型機械設備依然各自為戰,擁有不同的操作管理界面,吞吐著單一的流水線產品,人們只有在警報亮起后才得以知曉設備故障。
這讓全球工業電氣巨頭們看到了產業互聯和物聯網(IoT)的廣闊發展前景,以及商機。物聯網賦予了生產線、制造流程、樓宇建筑或是電網上的每一個資產“發話機會”,讓原先相互隔離的海量數據流動起來。據IDC預測,到2020年,將會有300億個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爭相搭建類似于蘋果iOS系統、谷歌安卓系統的物聯網平臺,電氣廠商想通過各種“APP”對能效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分析和管理。
“對于施耐德電氣來說,物聯網就是公司的未來。我們之前生產的多是包括像斷路器、數據中心的UPS(不間斷電源)、變壓器、PLC這樣的產品。”法國工業巨頭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兼執行委員會成員Prith Banerjee博士在近日的媒體開放日上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得益于網速和云技術的發展、傳感設備成本的快速下降,設備數據可以被更便捷地收集起來,儲存于巨大的數據池中,等待被篩選和分析。借助物聯網,施耐德電氣意在轉型為互聯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去年10月的巴塞羅那全球物聯網大會上,施耐德電氣推出了面向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電網四大終端市場的EcoStruxure能效管理架構和平臺。基于該平臺,施耐德電氣可以對醫院和機場的電氣故障進行遠程預測或診斷,工業企業可以借此提前維護設備減少計劃外停機,希爾頓酒店等樓宇管理者可以查詢所有客房的運行情況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傳感器出現已超過20年,這20年中成本急劇下降。20年前,一個傳感器可能需要1000美金,之后下降到100美金一個、1美金一個,現在只要幾美分一個。與此同時,它的能耗也在顯著下降。之前所有的數據,不管是樓宇數據,還是自動化數據,都是各自為政、互不連通的。有了云技術之后,所有這些原先各自獨立的數據,都可以連接成為一個整體。”Prith Banerjee說,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個互聯互通的設備,如果它們的數據僅僅被簡單的收集上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有了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之后,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分析出有效信息才成為可能。過去只能給機器3張圖片讓它學習,現在可以給它看100萬張圖片學習、訓練機器的辨識水平,這些都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控制的精準度。
除施耐德電氣外,其他老牌跨國工業集團也正在大步邁進物聯網,經歷著從機器制造商向數字化企業的變革。對于工業企業而言,數字化、物聯網一方面可以為制造業和工業產品創造新的利潤,另一方面也是現實威脅,如果不搶占先機,競爭對手就會做,Google和IBM等大型IT企業也會來爭搶蛋糕。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估計,通過物聯網將物理和數字世界互聯,到2025年數字化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超過10萬億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一可能來自制造業。
“我覺得這個市場足夠大,容得下每家公司做物聯網方面的創新,每一家都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Prith Banerjee認為,物聯網的比拼并非零和博弈。施耐德電氣的平臺優勢在于,在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電網上的垂直應用全面,因此具備在不同垂直領域進行交叉、整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互聯設備的激增,也帶來了復雜的安全挑戰。盡管物聯網有助于優化分析和決策,但安全問題,可能是企業考慮接入物聯網時的巨大阻礙。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接入互聯網絡,黑客的可攻擊面必將越來越多。
“物聯網技術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主要是三個:一是不同系統之間的可互操作性;二是和老系統/現有系統之間的互聯性;三是網絡安全。有了物聯網之后,需要保護的范圍或者防范的對象會更多。在網絡安全方面,我們也在持續不斷地投入,盡我們所能為客戶提供安全的網絡環境。”Prith Banerjee對澎湃新聞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