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物聯網市場動態 → 正文

第三個信息經濟年度報告發布 向“物聯網+”轉型

責任編輯:editor005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1-20 13:55:17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網

當前,正處于“數字轉型”浪潮,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推動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字轉型,是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數字轉型所依賴的主要技術基礎是“互聯網”、“物聯網”和“全聯網”;推動三網的發展,是當前信息與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管理科學與技術的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同時,“互聯網+”、“物聯網+”和“全聯網+”的發展,必將引發新一輪的經濟社會變革。

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17年峰會上,中國信息化百人會顧問、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如此表示。在此次峰會上還同時發布了《中國信息經濟發展報告2016》、《面向2030的智能駕駛》、《“互聯網+”:政府績效評估與再出發》三份報告。

《中國信息經濟發展報告2016》聚焦于“物聯網+”時代產業轉型的路徑、模式與趨勢,重點剖析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機制和路徑,研究中國產業信息經濟的發展水平、特點、規律和趨勢,并圍繞物聯網+時代到來引發的新變革,探索了工業物聯網、分享經濟、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的內涵、特征、機制和趨勢。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新動能、新機遇、新圖景、新路徑、新范式、新價值、新模式和新生態。具體如下:

1.新動能:信息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跨界、融合、創新、轉型是信息時代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全球信息經濟正處于重塑發展理念、調整戰略布局、重構競爭規則的新階段。從速度看,2008-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國家信息經濟增速是GDP增速的1.57-4.05倍,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增加了12.3-21.2個百分點。從結果看,2015年全球發達國家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在50%左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從結構看,基礎型信息經濟平穩發展、潛力巨大,但仍難以挑起大梁,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催生的新動能,即融合型信息經濟,成為驅動各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全球信息經濟呈現以下幾個態勢:

態勢一:全球主要國家信息經濟快速增長,顯著高于GDP增速,信息經濟GDP占比持續提升,成為帶動主要國家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

態勢二:各主要國家融合型信息經濟在信息經濟中的地位更加凸顯,2015年,除以色列外,美、德、英、日、韓、法、瑞典融合型信息經濟占整體信息經濟比重均超過80%,對信息經濟增長貢獻突出。

態勢三: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和信息通信服務業進入平穩增長期,基礎型信息經濟增長趨緩,2015年美、日、英基礎型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分別為8.48%、5.53%和6.30%,顯著低于歷史峰值水平。

態勢四:世界經濟衰退“倒逼”著以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成熟并投入產業化應用,電子商務、智能硬件等新生型信息經濟正在全球范圍加速發展。

態勢五:以分享經濟為代表的福利型信息經濟新形態快速涌現,交通分享、生產能力分享、知識技能分享等迅速發展。

態勢六:主要國家及國際組織圍繞信息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完善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政策法規體系。

態勢七:面向信息經濟的國際治理體系深度調整,互聯網公共政策地位凸顯,網絡空間治理與社會治理交融,成就現代國家治理新模式。

2.新機遇:中國信息經濟快速增長、規模龐大、潛力巨大

2015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8.63萬億,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經濟大國的地位。從速度看,2002年以來,中國信息經濟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速快速成長,對GDP增長貢獻率平均達31.4%,占GDP比重從11%提升到27.5%,但仍低于全球主要發達國家25個百分點左右;從結構看,中國逐步形成新動能培育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催生的新動能(融合型信息經濟)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從行業來看,服務業信息經濟比重高于制造業,服務業具有成為信息密集型產業的天然優勢。

2015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8.63萬億,占GDP的比重達到27.5%,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經濟大國的地位,根據中美英日四國信息經濟規模、增速、結構等的分析測算,我們觀察到中國信息經濟呈現出規模大、增長快、潛力大的特征。中國信息經濟整體呈現以下幾個態勢:

態勢一:中國信息經濟總體規模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增速是美國、日本、英國的3.3倍以上,但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分別比美國、日本、英國低29.4%、20.0%、20.8%,信息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態勢二:自2002年起,中國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從10.0%增長至27.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31.4%,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態勢三:2015年中國基礎型信息經濟增速達到13.5%、創近5年新高,軟件業與互聯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5.7%、30.5%,成為拉動基礎型信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電子信息、軟件服務、電信業、互聯網等基礎型信息經濟內部結構趨于穩定。

態勢四:2015年中國融合型信息經濟增速出現歷史性拐點,在持續了12年20%以上高速增長態勢之后,回落至15.9%,但對信息經濟增長的貢獻達77%。融合型信息經濟跨越綜合集成的價值拐點之后,投資收益率呈指數級增長態勢。

態勢五:2016年中國制造業研發、生產等環節數字化水平延續穩步提升態勢,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61.8%、智能制造就緒率上升至5.1%,服務化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工業云服務、大企業雙創、企業互聯網化、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中國各省信息經濟的發展由于戰略導向、經濟基礎、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不同而表現出明顯的梯級分布特征,信息經濟發展地區集聚效應顯著。中國省域信息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

態勢一:2015年,各省信息經濟規模穩步增長,但區域間差距有擴大趨勢,總體呈現自東向西逐級遞減的梯級分布特征。

態勢二:2015年,各省信息經濟總體維持高速增長,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增速較快,中西部地區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其中貴州、新疆增速排名前列,其余省份增速放緩。

態勢三:相比于2008年,2015年各省信息經濟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東部發達省份占比提升快于中西部省份,同時中西部省份內部差距加大,貴州、新疆、寧夏占比提升較大,云南、內蒙古、甘肅提升緩慢。

態勢四:各省基礎型信息經濟平穩增長,但省際間差距較大,廣東、江蘇等東部省份基礎型信息經濟持續領先,中西部地區仍有很多省份基礎型信息經濟接近空白。

態勢五:2015年,各省融合型信息經濟突飛猛進,但發展并不平衡,區域分布東高西低態勢明顯。2008年至2015年,山東、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省份融合型信息經濟增長幅度最大。

態勢六:電子商務是新生型信息經濟的典型代表,與2014年相比,2015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整體排名較為穩定,發展水平高的省份均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較低。

態勢七:創新要素驅動型省份,北京、上海、浙江等憑借較強的創新能力,信息經濟增長水平與發展質量均處于全國前列。投入要素驅動型省份,貴州、甘肅、青海等憑借豐富的資源、資金等,推動信息經濟加快增長。綜合要素驅動型省份,福建、遼寧、河南等處于創新要素驅動與投入要素驅動交織并進階段,信息經濟正加速趕超。

3.新圖景:面向制造業的信息經濟蓬勃發展

報告堅持精準、客觀、多角度、全景式的理念從4個維度、用19個定量指標描繪制造業信息化圖景,這些指標選取堅持宏觀與微觀結合、綜合與具體結合、技術與管理結合中、基礎與前瞻結合、針對性與指導性結合的原則,勾勒出了鋼鐵、石化、汽車、服裝等10多個重點行業信息經濟全景圖,刻畫了我國傳統產業轉型的路徑和模式。

電力、煙草、電子等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較高,邁向綜合集成的企業比例超過20%;但智能制造基礎薄弱,2016年全國僅有5.1%的企業初步具備探索智能制造的條件,各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普遍偏低。

制造業“新四基”發展任重道遠,在推動兩化融合的進程中,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一硬)、工業軟件(一軟)、工業互聯網(一網)、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一平臺)等正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體系。當前,中國制造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為44.1%,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38.2%。在這一過程中,軟件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凸顯,軟件本質是事物運行規律的代碼化,是工業技術、生產工藝、業務流程、員工技能、管理理念等知識的邏輯化、數字化和模型化,是工業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重要載體,構建了數據自動流動的規則體系,實現了將正確的信息、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促進知識的流動、迭代、共享。

4.新路徑:產業轉型的切入點與著力點

中國原材料、裝備、消費品等行業由于所處產業鏈位置、行業結構、生產特征、發展需求各有不同,信息經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行業特征。

信息經濟發展水平行業差異顯著,離散大批量生產型行業兩化融合水平(51.8)相對較高,離散(51.2)和流程(50.9)型行業水平顯著高于混合(47.3)型行業,電力、電子信息、煙草、石化等行業水平居于前列。

原材料行業以強化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水平為著力點,打造集約高效實時優化的生產新體系。原材料行業智能制造轉型趨勢顯著,石化、大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分別達到6.9%、19.0%,全國平均水平為5.1%。圍繞提質增效,原材料行業在質量全過程管控、設備預防性管理、能源綜合管理、供應鏈集成等方面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斷探索基于數據的產業生態圈、產業鏈集成共享平臺等新模式。

裝備行業以數字化研發工具集成應用和智能服務為突破口,提升產業價值鏈水平。汽車、機械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為81.8%、76.4%,全行業平均水平為61.8%。裝備行業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創新和服務延伸開展積極探索,開展網絡化協同設計或制造的大型企業比例達到47.4%。裝備行業在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開展定制化協同研發、基于智能化產品的敏捷售后服務以及分享經濟等方面正在開展創新性的探索。

消費品行業企業與用戶和終端消費者接觸緊密,互聯網化轉型趨勢顯著,2016年轉型水平達到33.1,高于原材料和裝備行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不斷進行營銷模式和產品差異化創新,在以用戶為核心的個性化定制、精準營銷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監管方面開展創新性的探索,食品、家電開展網絡精準營銷的企業比例12.5%、11.4%,全行業平均水平為8.6%。服裝、食品行業電子商務普及率為59.4%、58.1%,全國平均水平54%。

5.新范式:新工業革命帶來了制造體系重構與范式遷移

當前信息技術-經濟范式正在經歷新的變化。物聯網+時代重新認識構建制造業的價值觀、方法論、發展模式和運行規律,ICT構建了一個CYBER空間,產品數字雙胞胎、設備數字雙胞胎、工藝流程數字雙胞臺等應用普及,實現了研發設計、試驗、制造、服務在虛擬空間的仿真測試和生產,從實體制造到虛擬制造拓展,這也構建起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新方法,從傳統制造的“試錯法”到基于數字仿真的“模擬擇優法”。實體制造與虛擬制造的融合以快速迭代、持續優化、數據驅動重建制造效率、成本、質量管控新體系。虛擬制造的三個階段:將會經歷從碎片化到一體化、從局部到全局、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逐漸涵蓋研發設計、制造過程、服務運營的全流程。

制造業正在進行了系列新變革:在關鍵投入方面,云網端新基礎設施加速升級、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在生產制度結構方面,開放式創新模式涌現,智能化生產方式孕育,基于平臺的靈活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平臺型產業生態快速興起;在社會制度結構方面,數字化生活方式日益流行,新的治理方式也逐漸成形。信息技術-經濟范式進入產業擴張和深度融合的新階段,將對中國現有經濟社會形態產生全局性、革命性影響。

6.新價值:工業物聯網應用創造了區別于生產和服務的全新價值源——信息及洞察力

工業領域物聯網應用價值潛力巨大,來源于它所創造的區別于產品和服務的全新價值源——信息及洞察力,其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效率提升、業務成長和風險管理提升。中國制造企業普遍認同工業物聯網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物聯網戰略。89%的受訪企業認同在未來五年內工業物聯網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72%的企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工業物聯網應用,但僅有46%的企業制定了比較清晰的工業物聯網戰略和規劃。制造企業仍處在數據應用的初級階段,從“后知后覺”到“先見之明”尚需時日。

關鍵字:物聯網精準營銷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網

x 第三個信息經濟年度報告發布 向“物聯網+”轉型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物聯網市場動態 → 正文

第三個信息經濟年度報告發布 向“物聯網+”轉型

責任編輯:editor005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1-20 13:55:17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網

當前,正處于“數字轉型”浪潮,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推動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字轉型,是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數字轉型所依賴的主要技術基礎是“互聯網”、“物聯網”和“全聯網”;推動三網的發展,是當前信息與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管理科學與技術的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同時,“互聯網+”、“物聯網+”和“全聯網+”的發展,必將引發新一輪的經濟社會變革。

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17年峰會上,中國信息化百人會顧問、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如此表示。在此次峰會上還同時發布了《中國信息經濟發展報告2016》、《面向2030的智能駕駛》、《“互聯網+”:政府績效評估與再出發》三份報告。

《中國信息經濟發展報告2016》聚焦于“物聯網+”時代產業轉型的路徑、模式與趨勢,重點剖析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機制和路徑,研究中國產業信息經濟的發展水平、特點、規律和趨勢,并圍繞物聯網+時代到來引發的新變革,探索了工業物聯網、分享經濟、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的內涵、特征、機制和趨勢。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新動能、新機遇、新圖景、新路徑、新范式、新價值、新模式和新生態。具體如下:

1.新動能:信息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跨界、融合、創新、轉型是信息時代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全球信息經濟正處于重塑發展理念、調整戰略布局、重構競爭規則的新階段。從速度看,2008-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國家信息經濟增速是GDP增速的1.57-4.05倍,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增加了12.3-21.2個百分點。從結果看,2015年全球發達國家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在50%左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從結構看,基礎型信息經濟平穩發展、潛力巨大,但仍難以挑起大梁,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催生的新動能,即融合型信息經濟,成為驅動各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全球信息經濟呈現以下幾個態勢:

態勢一:全球主要國家信息經濟快速增長,顯著高于GDP增速,信息經濟GDP占比持續提升,成為帶動主要國家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

態勢二:各主要國家融合型信息經濟在信息經濟中的地位更加凸顯,2015年,除以色列外,美、德、英、日、韓、法、瑞典融合型信息經濟占整體信息經濟比重均超過80%,對信息經濟增長貢獻突出。

態勢三: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和信息通信服務業進入平穩增長期,基礎型信息經濟增長趨緩,2015年美、日、英基礎型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分別為8.48%、5.53%和6.30%,顯著低于歷史峰值水平。

態勢四:世界經濟衰退“倒逼”著以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成熟并投入產業化應用,電子商務、智能硬件等新生型信息經濟正在全球范圍加速發展。

態勢五:以分享經濟為代表的福利型信息經濟新形態快速涌現,交通分享、生產能力分享、知識技能分享等迅速發展。

態勢六:主要國家及國際組織圍繞信息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完善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政策法規體系。

態勢七:面向信息經濟的國際治理體系深度調整,互聯網公共政策地位凸顯,網絡空間治理與社會治理交融,成就現代國家治理新模式。

2.新機遇:中國信息經濟快速增長、規模龐大、潛力巨大

2015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8.63萬億,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經濟大國的地位。從速度看,2002年以來,中國信息經濟一直以高于GDP的增速快速成長,對GDP增長貢獻率平均達31.4%,占GDP比重從11%提升到27.5%,但仍低于全球主要發達國家25個百分點左右;從結構看,中國逐步形成新動能培育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催生的新動能(融合型信息經濟)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從行業來看,服務業信息經濟比重高于制造業,服務業具有成為信息密集型產業的天然優勢。

2015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8.63萬億,占GDP的比重達到27.5%,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二大信息經濟大國的地位,根據中美英日四國信息經濟規模、增速、結構等的分析測算,我們觀察到中國信息經濟呈現出規模大、增長快、潛力大的特征。中國信息經濟整體呈現以下幾個態勢:

態勢一:中國信息經濟總體規模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增速是美國、日本、英國的3.3倍以上,但信息經濟占GDP比重分別比美國、日本、英國低29.4%、20.0%、20.8%,信息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態勢二:自2002年起,中國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從10.0%增長至27.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31.4%,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態勢三:2015年中國基礎型信息經濟增速達到13.5%、創近5年新高,軟件業與互聯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5.7%、30.5%,成為拉動基礎型信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電子信息、軟件服務、電信業、互聯網等基礎型信息經濟內部結構趨于穩定。

態勢四:2015年中國融合型信息經濟增速出現歷史性拐點,在持續了12年20%以上高速增長態勢之后,回落至15.9%,但對信息經濟增長的貢獻達77%。融合型信息經濟跨越綜合集成的價值拐點之后,投資收益率呈指數級增長態勢。

態勢五:2016年中國制造業研發、生產等環節數字化水平延續穩步提升態勢,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61.8%、智能制造就緒率上升至5.1%,服務化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工業云服務、大企業雙創、企業互聯網化、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中國各省信息經濟的發展由于戰略導向、經濟基礎、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不同而表現出明顯的梯級分布特征,信息經濟發展地區集聚效應顯著。中國省域信息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

態勢一:2015年,各省信息經濟規模穩步增長,但區域間差距有擴大趨勢,總體呈現自東向西逐級遞減的梯級分布特征。

態勢二:2015年,各省信息經濟總體維持高速增長,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增速較快,中西部地區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其中貴州、新疆增速排名前列,其余省份增速放緩。

態勢三:相比于2008年,2015年各省信息經濟占GDP比重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東部發達省份占比提升快于中西部省份,同時中西部省份內部差距加大,貴州、新疆、寧夏占比提升較大,云南、內蒙古、甘肅提升緩慢。

態勢四:各省基礎型信息經濟平穩增長,但省際間差距較大,廣東、江蘇等東部省份基礎型信息經濟持續領先,中西部地區仍有很多省份基礎型信息經濟接近空白。

態勢五:2015年,各省融合型信息經濟突飛猛進,但發展并不平衡,區域分布東高西低態勢明顯。2008年至2015年,山東、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省份融合型信息經濟增長幅度最大。

態勢六:電子商務是新生型信息經濟的典型代表,與2014年相比,2015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整體排名較為穩定,發展水平高的省份均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較低。

態勢七:創新要素驅動型省份,北京、上海、浙江等憑借較強的創新能力,信息經濟增長水平與發展質量均處于全國前列。投入要素驅動型省份,貴州、甘肅、青海等憑借豐富的資源、資金等,推動信息經濟加快增長。綜合要素驅動型省份,福建、遼寧、河南等處于創新要素驅動與投入要素驅動交織并進階段,信息經濟正加速趕超。

3.新圖景:面向制造業的信息經濟蓬勃發展

報告堅持精準、客觀、多角度、全景式的理念從4個維度、用19個定量指標描繪制造業信息化圖景,這些指標選取堅持宏觀與微觀結合、綜合與具體結合、技術與管理結合中、基礎與前瞻結合、針對性與指導性結合的原則,勾勒出了鋼鐵、石化、汽車、服裝等10多個重點行業信息經濟全景圖,刻畫了我國傳統產業轉型的路徑和模式。

電力、煙草、電子等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較高,邁向綜合集成的企業比例超過20%;但智能制造基礎薄弱,2016年全國僅有5.1%的企業初步具備探索智能制造的條件,各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普遍偏低。

制造業“新四基”發展任重道遠,在推動兩化融合的進程中,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一硬)、工業軟件(一軟)、工業互聯網(一網)、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一平臺)等正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體系。當前,中國制造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為44.1%,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38.2%。在這一過程中,軟件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凸顯,軟件本質是事物運行規律的代碼化,是工業技術、生產工藝、業務流程、員工技能、管理理念等知識的邏輯化、數字化和模型化,是工業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重要載體,構建了數據自動流動的規則體系,實現了將正確的信息、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促進知識的流動、迭代、共享。

4.新路徑:產業轉型的切入點與著力點

中國原材料、裝備、消費品等行業由于所處產業鏈位置、行業結構、生產特征、發展需求各有不同,信息經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行業特征。

信息經濟發展水平行業差異顯著,離散大批量生產型行業兩化融合水平(51.8)相對較高,離散(51.2)和流程(50.9)型行業水平顯著高于混合(47.3)型行業,電力、電子信息、煙草、石化等行業水平居于前列。

原材料行業以強化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水平為著力點,打造集約高效實時優化的生產新體系。原材料行業智能制造轉型趨勢顯著,石化、大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分別達到6.9%、19.0%,全國平均水平為5.1%。圍繞提質增效,原材料行業在質量全過程管控、設備預防性管理、能源綜合管理、供應鏈集成等方面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斷探索基于數據的產業生態圈、產業鏈集成共享平臺等新模式。

裝備行業以數字化研發工具集成應用和智能服務為突破口,提升產業價值鏈水平。汽車、機械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為81.8%、76.4%,全行業平均水平為61.8%。裝備行業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創新和服務延伸開展積極探索,開展網絡化協同設計或制造的大型企業比例達到47.4%。裝備行業在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開展定制化協同研發、基于智能化產品的敏捷售后服務以及分享經濟等方面正在開展創新性的探索。

消費品行業企業與用戶和終端消費者接觸緊密,互聯網化轉型趨勢顯著,2016年轉型水平達到33.1,高于原材料和裝備行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不斷進行營銷模式和產品差異化創新,在以用戶為核心的個性化定制、精準營銷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監管方面開展創新性的探索,食品、家電開展網絡精準營銷的企業比例12.5%、11.4%,全行業平均水平為8.6%。服裝、食品行業電子商務普及率為59.4%、58.1%,全國平均水平54%。

5.新范式:新工業革命帶來了制造體系重構與范式遷移

當前信息技術-經濟范式正在經歷新的變化。物聯網+時代重新認識構建制造業的價值觀、方法論、發展模式和運行規律,ICT構建了一個CYBER空間,產品數字雙胞胎、設備數字雙胞胎、工藝流程數字雙胞臺等應用普及,實現了研發設計、試驗、制造、服務在虛擬空間的仿真測試和生產,從實體制造到虛擬制造拓展,這也構建起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新方法,從傳統制造的“試錯法”到基于數字仿真的“模擬擇優法”。實體制造與虛擬制造的融合以快速迭代、持續優化、數據驅動重建制造效率、成本、質量管控新體系。虛擬制造的三個階段:將會經歷從碎片化到一體化、從局部到全局、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逐漸涵蓋研發設計、制造過程、服務運營的全流程。

制造業正在進行了系列新變革:在關鍵投入方面,云網端新基礎設施加速升級、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在生產制度結構方面,開放式創新模式涌現,智能化生產方式孕育,基于平臺的靈活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平臺型產業生態快速興起;在社會制度結構方面,數字化生活方式日益流行,新的治理方式也逐漸成形。信息技術-經濟范式進入產業擴張和深度融合的新階段,將對中國現有經濟社會形態產生全局性、革命性影響。

6.新價值:工業物聯網應用創造了區別于生產和服務的全新價值源——信息及洞察力

工業領域物聯網應用價值潛力巨大,來源于它所創造的區別于產品和服務的全新價值源——信息及洞察力,其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效率提升、業務成長和風險管理提升。中國制造企業普遍認同工業物聯網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物聯網戰略。89%的受訪企業認同在未來五年內工業物聯網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72%的企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工業物聯網應用,但僅有46%的企業制定了比較清晰的工業物聯網戰略和規劃。制造企業仍處在數據應用的初級階段,從“后知后覺”到“先見之明”尚需時日。

關鍵字:物聯網精準營銷

本文摘自:中國經濟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林周县| 建湖县| 彭水| 积石山| 石阡县| 沂源县| 新余市| 共和县| 宝丰县| 桃园县| 丰县| 南城县| 宁德市| 桓台县| 铜山县| 柏乡县| 山丹县| 鄯善县| 漾濞| 仁寿县| 新野县| 忻州市| 林芝县| 厦门市| 通河县| 崇阳县| 江孜县| 淮南市| 云安县| 禄劝| 阳城县| 搜索| 临城县| 汝州市| 滕州市| 应用必备| 蓝田县| 乐平市| 巩留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