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1年GSM第一次完成部署開始,移動通信產業一直在穩步發展,伴隨著不斷增加的帶寬和網絡速度,直到2014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全球移動大會對5G的官方公布。
然而自那以后,特別是過去的12個月,移動通信業界有一個分支的發展十分迅速,這個分支就是物聯網(IoT)。物聯網為什么被歸類成移動通信業的一個分支呢?但是對于IoT最大的挑戰是發展方向與當前產業發展是相反的,說白了就是超低帶寬、超低功耗、超低速率和超低的終端成本。
2015年開始移動通信行業內部普遍認同LTE技術由于其較大的帶寬和巨大的流量開銷并不適合于IoT應用,除此之外還要考慮較高LTE模塊和服務的費用。更重要的是,由于4G比2G 和3G通信效果、效率上具有優勢,而且現在人們對視頻通話的需求也在提高,所以越來越多的運營商正在考慮重新分配2G、3G、4G頻段的問題。美國的運營商AT&T已經開始這樣動作,并且計劃在2016年底關閉GSM和2G M2M業務。但是這種商業策略會對用戶造成困擾,尤其是經濟層面上的,因為對于2G設備和模塊的用戶來說從來沒有想到他們的設備有一天再也不能用了。
從某種層面來講,這種頻段重新分配的策略意味著移動通信行業已經或者說正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M2M產業已經發展了有一段時間了,并且投入還不小,現在卻在尋找替代技術。
第一次對移動運營商造成替代性威脅的來自于一些IoT領域專家提出的LPWA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產業界的很多公司企業和運營商正在調整自己的定位:例如三星、西班牙電信、日本移動運營商NTT已經投資了Sigfox,并且西班牙電信已經部署了Sigfox的實驗網;法國Orange,布依格電信,KPN電信和新加坡電信等正在開展LoRa相關的工作。
我們更愿意看到融合傳統技術和新興技術的混合網絡的發展。未來的三年會變得很有趣,因為我們將見證LPWA相關公司是否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是依靠自己還是通過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例如非IoT產業鏈的有線電視公司或者想參與到IoT領域的云供應商都是LPWA相關公司潛在的合作伙伴。
Ingenu(RPMA是Ingenu公司的一項專利技術)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雖然它是一個LPWA創業公司,但是匯聚了很多業界大咖并且在行業內發展迅速。Ingenu公司的前身是專注于美國公共事業和能源行業的On-Ramp Wireless,去年的美國無線通信展會上才正式改名為Ingenu。它重新塑造了公司形象和商業模式,從一個技術和平臺的供應商變成了一個發展自有機器網絡的公共網絡運營商,這一點與Sigfox的發展策略類似。
移動通信業內達成了一個共識:要找出一個具有價格和功耗優勢的解決方案來應對來自LPWA的威脅【對不起,話多再插一次嘴,其實很多人眼里,NB-IoT也被列為LPWA技術之一】。于是3GPP組織、芯片供應商、網絡供應商和運營商一起協商通過了一個標準—就是我們熟知的NB-IoT,是NB-LTE (愛立信,諾基亞& 因特爾)和移動 IoT(華為& 高通)的融合。15年11月時候,為了籌備標準NB-IoT在香港舉行了會議。最初的參與者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愛立信、阿聯酋電信、全球移動通信系統聯盟(GSMA)、全球TD-LTE聯盟(GTI)、華為、因特爾、LG U+、諾基亞、高通、意大利電信、西班牙電信、沃達豐。這次會議不僅對標準的落地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在縱向市場應用、解決方案的互通性、如何確保市場持續增長、如何鞏固產業鏈等方面都進行了討論。同時,愛立信、賽肯通信、和Orange一起對900MHz 的GSM(EC-GSM)進行了覆蓋測試,同時也對LTE-M進行了測試。
現在的問題是未來3-5年內對于LPWA、IoT和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前景的預測還很困難,但是現在清楚的一點是企業可用來部署IoT的網絡選擇很多。
對于移動運營商來說,急切地想要維持自己作為主要連接媒介的地位,就需要證明自己是M2M產業穩定又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所以他們提供的網絡會更復雜,很大程度上是不同技術的混合類型。但是這樣以來,就需要克服不同技術異構性強和服務多元化的問題。
LPWA技術會使得移動運營商重新思考自己的IoT商業策略,開展專門的新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就像運營商們在20年前對移動電話采取的策略一樣。有些人提出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互聯網才會在接下來的幾年間會在某些程度上成為移動網絡的主要使用者,這個的前提是運營商的IoT商業模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同樣我們也可以這樣設想,例如IBM、通用電氣等巨頭是否也有可能買下LPWA技術中的一種,然后部署相應的IoT網絡進而利用本身市場的優勢提供相關的IoT服務呢。
不管結果如何,移動通信產業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分支,IoT已經從根本上并且不可逆轉地改變了通信產業的現狀(從日常生活就可見端倪,我們聽到的LPWA的消息遠遠多于5G),同時產業的對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