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明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技術發展的第三次浪潮,正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主要推手。從信息產業發展歷程看,在消費服務領域,美國占據絕對優勢地位,但在工業生產領域,正迎來群雄逐鹿的時代。德國已搶占先機,實施了以物聯網為技術核心的工業4.0戰略,中國也在奮起直追、精心謀劃和推動,以“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成為不容小視的角逐力量。
物聯網牽手制造業引領變革
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實現了與世界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正式開啟了中國的互聯網時代。22年來,中國互聯網沿著“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進化方向,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網速越來越快,網民越來越活躍,“網羅”到的行業和事物也越來越復雜多樣。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數據的感知、傳輸和分析為核心。具體來看:感知方面,隨著RFID、GPS、傳感器、激光掃描器等傳感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的接入設備也變得多種多樣,包括手表、眼鏡、家電、汽車、機器等;傳輸方面,悄然興起的5G具有低時延高可靠的特征,為物聯網提供了理想的、更高承載能力的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交互網絡;分析及應用方面,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為物聯網創造了廣闊的應用場景,數字醫療、車聯網、智慧能源、智能交通、食品溯源等領域潛力巨大。
當下,世界各國紛紛搶占制造業競爭制高點,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還是“中國制造2025”,物聯網都被當做核心技術之一。而在筆者看來,物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體現在3個層面:
首先,是推動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計、加工、裝配等傳統制造技術的融合催生出計算機輔助設計、云制造、快速成型技術、虛擬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提高了對動態多變市場的適應能力。
其次,是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將物聯網技術植入產品,通過“云+端”模式,形成數控設備、智能產品,從根本上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功能和市場競爭力。
最后,是推動新型制造模式的應用。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由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
制造業領域物聯網發展的思考
中國制造業發展很不平衡,走的是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制造業領域物聯網的發展也剛剛起步,正處在技術跟進、產品跟跑、模式跟隨的初級階段。因此,筆者認為,既然從總體架構來看,物聯網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3部分構成,那么相應地,全面準確感知、高速安全傳輸、智能高效處理也就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關鍵環節。并由此提出一些個人的思考和建議:
——在感知層,打好基礎。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承擔著物體識別和信息采集工作。RFID、GPS、傳感器等傳感技術是感知層的核心,也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礎。與消費服務領域相比,生產制造領域的環境具有特殊性(強腐蝕、高低溫、電磁干擾等),這就對感知設備的性能、體積、材質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證數據采集的高可靠性和強穩定性。目前,國內傳感技術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產品市場,被國外高價產品長期控制和壟斷,較大程度制約著我國制造領域物聯網的發展。
——在網絡層,保障安全。
隨著越來越多的終端接入物聯網,網絡世界的安全威脅也與日俱增。例如,已有多家智能網聯汽車因黑客攻擊,導致汽車駕駛系統陷入癱瘓。
人類是向往自由和崇尚秩序的,如何保證信息傳輸和存儲的安全,不給黑客和其他網絡犯罪分子進入企業網絡以及竊取個人隱私留下可乘之機,是需要物聯網系統開發者認真考慮的問題,也是制造業領域物聯網發展的最大挑戰。
——在應用層,瞄準需求。
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三大方向,也是物聯網與制造業的重要結合點和突破口。我國制造業門類眾多、涉及面廣,不同領域的傳感器接口不一樣,物聯網標準也不統一。因此,物聯網的發展必須要面向行業,以市場需求為牽引,找準切入點,選擇轉型升級迫切、技術標準成熟、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行業進行重點研究和示范應用,包括車聯網、智能工廠、環保監測、能源管理、食品溯源等領域。
例如,智能電網是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物聯網建設領域,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電子資產管理、電力設備狀態監測、用電信息采集等方面,可以全面提高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程度,特別是在負荷預測、錯峰用電、電動汽車管理信息化、分布式電源接入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作者系賽迪方略園區研究中心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