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能手機被普遍運用于日常生活中,物聯網的發展開始加速。物聯網可以讓許多事情的管理變得更有智慧,各國政府及企業,前仆后繼地投入到物聯網產業發展中。
什么是物聯網?
到底物聯網與互聯網有什么不同?物聯網跟我們生活又有著什么樣的關聯呢?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早在199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Auto ID 中心的主任Kevin Ashton就提出物聯網的概念(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它的學術定義是:在全球化的網絡建設為基礎,通過數據的搜集及通訊運算,鏈接實體對象與虛擬數據進行各類包括監控、偵測、識別等的服務。物聯網的智慧應用可帶來不只方便而且更為安全的生活環境,譬如家電冰箱等可與數據庫串連發出警示提醒,另或者公共油管或家庭瓦斯管線也可通過監測來防止區域性的氣體外泄爆炸意外。
現在大家最常使用的通訊軟件不管是微信、微博甚至Facebook等都是傳統的互聯網應用并且架構在單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物聯網與互聯網最大的不同就是擴大了機器與機器及機器與人之間的連結,簡單地說,物聯網就是將目前人與機器間被動式的互動方式,轉變成機器與機器間先一步通過互聯網主動交換信息并將運算后的最終結果提交給人做決策的系統,甚至是直接幫人類做決策的人工智能。
物聯網給我們帶來什么?
那么人工智能的物聯網世界會如何地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呢?讓我們想象一天的生活。早晨,客廳及臥房的窗簾因偵測夠亮的戶外亮度而自動打開;盥洗時牙刷根據你口中的含菌濃度調整刷牙時間模式;當你開啟冰箱準備早餐,冰箱馬上顯示哪些是過期食物提醒你避免食用;上班準備搭地鐵時,你的智能手表顯示你欲搭乘的列車到達時間。晚上回到家,休息前你將衣服放入洗衣機,洗衣機立刻判斷最適合這些衣服材質的水溫與攪動條件后請你確認。以上舉例只是簡單的物聯網對智能家庭生活的可能影響,其他的包括智慧交通、醫療保健、教育、旅游、金融支付等都已經逐漸地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并預期它將顛覆你我未來生活的各個層面。
物聯網的產業結構鏈
物聯網概念在1998年就已經出現,但為什么直到近來才進展神速呢?這要歸功于智能手機,自從智能型手機普遍被運用于日常生活中,物聯網的發展才從這個關鍵核心的控制中樞展開無限創新的延伸。物聯網的產業結構鏈大致可區分為應用層、連結層及感測層并說明如下:
感測層:感測層的應用可說是物聯網發展的基礎,它包括感應技術、控制技術、無限通訊等技術,舉例來說感測層就像是人的皮膚與眼、耳、手、口、鼻等五官,它可以對環境進行感測與觀察,并因此獲取實境數據與數據,再通過神經系統傳達到各部位,這些感測、通訊設備就如日常中常見的掃描儀、讀寫器、紅外線偵測器及衛星定位GPS等,它們能感測溫度、濕度、亮度、速度、壓力、音量、氣體等,這些感測設備將所截取的數據先通過彼此間通訊整合,轉換成數據后再傳送到鏈接層,因此才能讓物與物或人與物之間產生主動性的互動。
連結層:物聯網中的網絡層就像是人體的神經系統,這里的神經系統就是通訊系統,它是建構在網絡的基礎上,負責將感測層所截取到的數據或信息進一步運算或送到應用層,以作為決策判斷的依據,它可以將信息虛擬化,以利信息通過云端自由存取,所以連結層主要的就是通信技術、云端運算、網絡整合等功能,日常中常聽到的WIFI、BlueBooth藍芽、3G、4G等都是網絡通信技術的一環。
應用層:應用層是物聯網中最具價值的一環,它的應用可說是物聯網與人類生活所需的各個面向的專業結合,例如智能家居、智智能電網、醫療看護、物流控管、交通安全等,在感測層與鏈接層所提供的信息經分析后進一步提供智能化服務的應用功能,而在串聯各個智能應用后就可建構出更完整的全智能社會。
世界各國的物聯網計劃
就是因為物聯網可讓許多事情的管理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及企業組織更前仆后繼地投入物聯網產業的發展。IBM在2009年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這個與物聯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概念也激起美國政府對物聯網的重視。美國政府也將物聯網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并特別著重在智能醫療與智能照護的應用發展。
歐盟也在2009年宣布“物聯網行動計劃”,并著手加強研發在醫療、航空、能源與汽車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亞洲包括日本、韓國、中國,也都不遺余力地全力推廣物聯網產業,其中日本有i-Japan,主要聚焦于醫療、交通、教育、環境等物聯網應用,韓國的國家通信建設計劃,也全力發展物聯網產業。中國更是預計在2020年之前投入3.68兆人民幣,全面打造物聯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