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到來,單純的依靠云計算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水土不服。而比云計算要更貼近最終用戶的霧計算,則被認為是更適合物聯網時代的數據通信解決方案。
霧計算托起新的云
激增的IOT需求
目前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物聯網設備以指數級速度增長。而根據Gartner的預測,在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260億設備由物聯網連接。所謂萬物互聯絕非一句空談,而屆時,數據收集和處理速度必將受到影響。
物聯網增速火爆
上百億的物聯網設備都連接到云,這其中石油、天然氣、公共事業、制造業、市政和企業等幾個將會對其傳輸處理速度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維持當前的云架構,事情將會變得十分復雜。
一些物聯網設備的數據需要在云存儲中長期儲存,而一些設備則需要連接云進行分析計算然后發回并作出操作指引。新設備的連接隨著利益的驅使和成熟的技術對云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這也使得物聯網網關功能不堪重負,亟需新的技術解決新的困境。
網絡的騰云駕霧
新的技術不代表云計算不再重要,相反,恰恰是因為云計算太過重要,因為需要對云計算進行輔佐性的功能補充,以便于讓云計算最高效率的發揮其自身價值。
云計算?霧計算!
一般來講,云計算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虛擬化技術為用戶提供虛擬化的遠程資源,這其中包括了計算、存儲和網絡通信等三方面。遠程資源配置在變更以及維護等多方面都大大減輕了用戶配置物理機器的問題,這也是云計算興起的最初原因所在。
而在預測到云計算可能面對的困境后,思科于2011年提出了霧計算的概念。相比起云來,霧雖然依然朦朧,卻更接近地面。霧計算便是比云計算更貼近用戶的存在,其多為網絡邊緣,如路由器、基站等。
根據思科方面的介紹,霧計算最初的設計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在分布更廣的地域實時的輔助處理大數據集等功能。而霧計算的設備量也要遠遠高于云計算,其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容易增減。
思科首提霧計算
霧計算相當于是為云計算提供了一個分布式策略,擴展了云計算的功能。霧計算分擔了一部分云計算的壓力,在更接近客戶端的層面中直接處理了問題。而這些特質也使得霧計算更適應物聯網時代的要求。
物聯網下的霧計算
物聯網時代,一些特殊行業中對處理速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許僅僅一毫秒的時間,這足夠保障阻止事故發生、供電設施恢復、防止石油鉆井平臺的泄露等。
云非云,霧非霧
回答最初的問題上,物聯網時代大量的數據產生都需要傳輸到數據中心,這必然導致網絡堵塞等問題。但是霧計算節點中就可以將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初步處理和聚合,然后把剩余的有價值的數據傳輸向云服務器進行存儲或者下一步處理。
這種做法將會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網絡的壓力,減少網絡延遲。而且,由于物聯網的廣泛分布,每一次物聯網的連接都可以由霧節點先做處理,這樣無論是進一步操作或是直接作用,其效率都會有所提升。
物聯網與霧計算互助
而根據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來看,霧計算的部署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逐步顯現出優勢。物聯網公司能夠利用其控制網絡邊緣的智能數據,創建一個更精簡有效,也更安全的方法來進行數據的發送和接收,節省更多時間。
換個角度來看,由于當今世界信息交流需求進一步增加,我們所需要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物聯網,從基礎設施到云都需要一種更為智能的數據處理方式。也許霧計算所打開的局面今后會越來越寬,霧計算和物聯網所適用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