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球將有近385億臺支持物聯網的設備,這些設備生成的數據將使全球的網絡不堪重負。如今,電信企業正在增強自身能力,以應對壓力。
在美國,智能水傳感器正在減緩珍貴資源的浪費,應用衛星和傳感器所得的數據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停車體驗。開放式的基礎設施平臺面向物聯網中執行各種任務的眾多互聯設備提供支持,執行的任務包括運行電梯、跟蹤健康狀況以及支持電視觀眾用聲音控制屏幕等等。低成本技術正在支持機器之間的對話,從而帶動較小規模市場的發展。
所有這些技術的收入都依賴于數據,而這些數據給通信網絡(物聯網的骨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偉創力公司通信和企業計算總裁Caroline Dowling在2015年4月期的INTELLIGENCE雜志中說道:“市場對于更多服務和更高帶寬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她領導的團隊正在為思科、愛立信和華為等企業設計和制造通信設備。Dowling表示:“未來5年的流量將增長400%。視頻流量將在5年內增長700%。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我們需要在5年內將帶寬增加5倍。”
由于使用蜂窩數據、有線電視和其他相關服務的客戶需要足夠的帶寬來支持其設備的相互通信,AT&T、中國移動、沃達豐和設備制造商華為等正在開展互聯網方面的工作。電信企業擁有豐富的研發經驗,這些經驗在出現相對較少的制度挑戰時可以發揮作用。同樣重要的是,他們與其他企業產品的潛在客戶也有聯系,并具備確保物聯網正常運行的專業知識。
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如何從市場競爭中贏得利潤(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計,到2025年,物聯網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高達6.2萬億美元),同時不會影響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和制造商所需的訪問。電信企業希望自己可以作為數據管道的運營商,以及利潤豐厚的新物聯網產品的制造商,他們已經做好準備,并采取了相應措施。Dowling表示:“行業正在經歷一種模式上的轉變,自從20世紀80年代PC加速發展以來,這種轉變一直沒有出現過。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是各種基礎設施進行融合,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基礎設施正在通過單個軟件進行融合。
從本質上而言,電信企業是連接人、產品和企業三者之間的橋梁。他們可以幫助小型企業充分利用物聯網;他們可以幫助產品開發人員確保自身項目能夠獲得運行所需的帶寬;他們可以提高用戶的生活質量,并提供新的技術。由于他們既充當門衛,又充當軟件開發商,因此在新興的物聯網基礎設施中他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007年蘋果公司在美國推出首款iPhone的時候,AT&T學到了有關物聯網的最有意義的一課。作為專屬服務提供商,AT&T與蘋果公司針對iPhone的發布開展了廣泛合作,由于它是首款實現大規模普及的智能手機,這意味著通過電信企業移動網絡的流量達到創紀錄水平,甚至超過AT&T專家的預期。即便如此,用戶們仍十分喜愛iPhone,蘋果公司表示僅2007年第四季度就售出100多萬部iPhone。
然而數據需求的問題直到2009年才開始引起關注:《紐約時報》的Jenna Wortham描述了iPhone用戶龐大的數據需求如何給AT&T網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電話會突然中斷,3G網絡在高峰時段難以訪問,數據的訪問速度有時異常緩慢。對此,AT&T在短期內掀起了一場增強基礎設施的風暴,包括新建超過200個手機信號塔和升級現有的手機信號塔。這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但AT&T卻受到了更嚴重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當iPhone正常工作時,用戶就歸功于蘋果公司,而當iPhone出現問題時,用戶就歸咎于AT&T。
2016年,AT&T將帶寬作為其物聯網開發工作的核心。AT&T物聯網相關項目產品經理Mobeen Khan提到AT&T正在積極開發面向該行業的連接、平臺和互聯網解決方案。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找出使網絡基礎設施符合物聯網要求的新方法。他表示:“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提供LTE網絡和全球SIM,從而允許客戶將資源連接到世界各地的網絡,超過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家運營商都可以獲得單一的賬單或合同。我們也提供其他類型的連接,如衛星、Wi-Fi或自定義網絡,這些連接在智能城市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連接智能水表、消防栓、路燈或停車計費表等設施意味著不可能每個設備都通過SIM進行連接。”
Khan還表示,AT&T正在考慮采用中心輻射型模式,即為市區的物聯網基礎設施部署網狀網絡和其他解決方案。
AT&T并不是唯一一家從早期的帶寬挑戰中獲得經驗的電信企業。Verizon在美國的5G測試也非常關注物聯網和一系列帶寬需求的問題。盡管許多細節尚未公布,但該公司今年已經開始執行測試5G網絡的計劃。一些初步報告表明5G網絡和光纖網絡一樣快。然而,5G網絡更加針對的是工業客戶,而非想要快速緩沖Netflix影片的家庭消費者。
該技術的主要投資商諾基亞認為,5G是為了創建面向物聯網的基礎設施,以便推動非電信運營商在此領域進行嘗試。諾基亞網絡公司創新營銷負責人 Volker Held在其2015年12月的一篇博文中寫道:“定義正確的5G技術案例和要求的理想途徑就是與主要廠商開展跨行業協作。”
沃達豐也在帶寬和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投資。市場研究機構Machina Research指出,該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基于SIM卡的機器到機器通信供應商。通過提供SIM卡,沃達豐希望成為物聯網的主要幕后供應商。
全球電信巨頭還開發了國際SIM卡,這種卡專為互聯設備在任何國家都能正常工作而設計,不會產生大量的漫游費用,是一種可顯著降低產品開發成本的創新產品。蜂窩物聯網是沃達豐與華為、Neul和U-Blox開展合作的另一個新項目,將為全球的開發商和電信運營商提供一個明確的開放標準。他們希望這一項目最終可以實現支持開發人員在許多國家正常使用設備的戰略部署。
沃達豐投資物聯網技術(沃達豐將其稱為機器對機器或M2M)的主要目的是為低成本且全球適用的應用提供基礎設施。它的低功耗工具專為水表和滅火器等設備而設計,這些設備的帶寬需求很低,但連接后可以解決全球性挑戰。去年秋天,沃達豐被高德納咨詢公司列入全球M2M服務“魔力象限”中的領導者。高德納的分析師對此表示:“他們塑造了市場,而不是跟隨市場的潮流。”
2015年6月沃達豐收購了意大利的互聯汽車服務提供商Cobra Automotive Technologies,沃達豐還在研究國外的測試平臺,了解如何將智能設備融入到日常的城市和郊區生活中。
同樣,除了開發面向消防、建筑、物流、電力和金融領域的物聯網衍生項目解決方案以外,中國移動在車聯網領域也做了很多工作。在與德國電信的合作過程中,中國移動在中國地區推出了一個新的互聯汽車項目,即所謂的“車聯網”。在此次合作中,德國電信提供了遠程信息處理技術和一個平臺,中國移動提供了面向汽車的LTE網絡覆蓋。為了證明擴展的合理性,德國電信引用了中國互聯汽車數量到2018年有望達到6800萬的統計數據。
AT&T公司也對這個領域充滿興趣,并正在開展一個名為“AT&T Drive”的項目,該項目旨在尋找與汽車制造商和原始設備制造商合作共享物聯網技術的機會。AT&T Drive的案例包括:在路上使用NPR的各種編程選項,一鍵式道路救援,以及將有關車輛問題的詳細信息直接傳送至首選經銷商的應用。
互聯汽車象征著企業在推廣的新物聯網設備面臨的問題。這些智能設備本身使用的數據很少,但在整體上,傳感器和無線產品會占用大量的移動帶寬。中國的互聯汽車數量預計達到6800萬,這是一個潛在挑戰,向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出售智能家電也是一個潛在挑戰。
除互聯汽車以外,AT&T和其他電信運營商還看到,城市基礎設施中的物聯網數量也在增加。AT&T有一個專門的智能城市組織,專注于電表、路燈和面向各種利益相關方的能源系統等產品。
這些項目包括針對老問題的新解決方案。比如互聯路燈,可插入到一款向維護人員顯示城市中每個故障路燈的應用之中。另一個智能水項目采用聲學技術和傳感器來收集有關水壓、溫度和漏水情況的數據。這樣的項目還會為AT&T帶來新的盈利機會。例如Stanley Steemer采用AT&T的物聯網技術將有關工作流和狀態更新的實時信息從現場工作人員發送至其總部。
AT&T公司的Khan表示:“電信巨頭企業還看到了物聯網在家庭消費領域的發展機會。如今的智能消費設備,如手表、手腕配件、數碼相機甚至是電子閱讀器等,都在不斷增加且價格非常優惠。”但他也指出:“我們看到另一個正在興起的領域是一部分企業可穿戴的安全設備。公用事業部門員工、油田工人、機器操作人員,或在背心或頭盔需要安裝傳感器的地方工作的任何人員,都屬于這個范疇。在今后幾年中,越來越多的設備將通過電信管道發送和接收數據。
例如,Verizon正在通過其開展的Verizon創新項目與研究可穿戴設備的各種初創企業進行合作。這些公司正在試驗各種產品,例如Fusar公司將實時地圖和安全數據發送至摩托車頭盔的同名設備,以及Veesag公司提供個人健康監控和支持的智能設備。一般而言,工廠和工業環境是物聯網的一個增長領域,甚至超過了安全問題。許多企業正在試驗專為提高生產力和最大限度縮短設備停機時間而設計、支持傳感器的物聯網集成設備。
Verizon和諾基亞開展5G網絡試驗表明他們已經開始對網絡容量進行大規模升級,從而為物聯網鋪路。全球5G服務預計將在2018年冬季奧運會上正式推出,屆時韓國電信公司KT會將其作為民族的驕傲進行廣泛宣傳。
電信企業憧憬著這樣一個想法:到2020年初,互聯網將成為全球工業化國家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名為Linley Gwennap的專家曾告訴去年Linley Group年度芯片大會的與會者,據他預計,物聯網市場到2023年將超過智能手機市場。他表示:“只要有商業案例的地方,人們就會看到部署的物聯網設備。與此同時,電信企業正在為這一將在近期實現的理念做著準備。據Juniper Research估計,支持物聯網的設備將在未來5年內增加2倍。這意味著對基礎設施和容量進行實際緊迫的投資是十分有必要的。
物聯網時代,電信企業仍將充當人、企業、技術和基礎設施三者之間的橋梁,并且他們正在努力確保未來仍然如此。